503d269759ee3d6dca1ea14b62ea0c264d4ade52.jpeg

  •     关于李清照的家世与生平,留传下来的资料非常少,且有相互抵牾之处,须作审慎的考核。如《宋史》卷444称:“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清王士祯据此误记为“宋李易安,其母,王状元拱辰女,亦工文章。”[1]王拱辰为北宋显宦,据《宋史》卷318本传记载:“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哲宗立,使节彰德,加检校太师,是年薨,年七十四。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王拱辰生平资料还散见于刘敞《公是集》卷51《王开府行状》、刘挚《忠肃集拾遗》所收录的《王开府行状》以及《名臣碑传琬琰集》卷20《王懿恪公拱辰传》等,尤其是1976年在河南洛阳龙门考古发掘出了由安焘撰写的《王拱辰墓志铭》,对王拱辰的身世及其子孙情况记载相当详明,但对其孙女婿李格非均无任何记载。

  •    但《名臣碑传琬琰集》卷8收录有李清臣为与王拱辰大致同时的宰相王珪撰写的《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其中对王珪子嗣有详细的记载:“元丰八年四月,丞相王公珪感疾,诏国医诊视,遣尚官数就问,赐以御膳珍药,五月己酉薨于位……子,仲修,以学登进士第,今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仲瑞,承宣郎、藉田令;仲嶷,承奉郎;仲岏、仲煜,承事郎。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次适前权太常博士闾丘吁;次许嫁前进士郑居中,并封蓬莱县君;次尚幼。孙男三人:昭,承事郎,次晏、次晟。公享年六十七,文集一百卷。夫人郑氏,奉国军节度使戬之女。”[2]王珪元丰八年(1085)年六十七岁,则当生于真宗天禧三年(1019),比王拱辰小六岁,比李清照大六十五岁。又,《鸡肋编》卷中亦曰:“岐国公王珪,在元丰中为丞相。父准,祖贽,曾祖景图,皆登进士第……汉国公准子四房,孙婿九人:余中、马吁、李格非、闾丘吁、郑居中、许光疑、张焘、高旦、邓洵仁皆登科,邓、郑、许相代为翰林学士。曾孙婿秦桧、孟忠厚同时拜相开府,亦可谓衣冠盛族矣。”《鸡肋编》中所载汉国公王准家族人物,凡有史实可考者,均确切无误。如孙婿九人、曾孙婿二人中,《宋史》单独立传的除李格非外还有郑居中、秦桧、孟忠厚三人。《宋史》卷351称:“(郑)居中始仕,蔡京即荐其有廊庙器。既不合,遂因蔡谓理其父确功状,追治王珪。居中,珪婿也。”可见郑居中确为王珪女婿。同传又曰:“(居中)子修年、亿年,皆至侍从。亿年遭靖康之难,没入于金。后遣事刘豫,晚得南归。秦桧以妇氏亲擢为资政殿大学士。”郑居中为王珪三女婿,郑亿年为王珪外孙,因秦桧王氏为王珪孙女,故与郑亿年为表兄妹(或表姐弟)关系,故曰“妇氏亲”。又,《宋史》卷405记载:“秦桧当为总护使,惮往。乃除(孟)忠厚枢密使,以代其行。桧与忠厚,僚婿也。”秦桧与孟忠厚同为王珪孙婿,故二人为僚婿关系。

  •     论珪元丰末命事,以为当时两府大臣,当议奏请建储。珪则语李清臣曰;‘他自家事,外廷不当管。’”能在朝廷斗争中说及如此机密事,可见二人交情非常。且《王文恭公珪神道碑》为奉神宗御旨撰写,可信度较高。庄绰为南北宋之交人,曾历仕神宗至高宗五朝,学有渊源,博物洽闻,所著《鸡肋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宋史》乃李格非死后近二百年始由元人脱脱主持修撰,卷帙浩繁,因时间仓促,尚不及审核勘正,成为历代正史中错漏最多者,被清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舛谬不能殚数”[3]。故应用《名臣碑传琬琰集》与《鸡肋编》等宋人著作来校勘《宋史》的疏误之处。

  •     王珪神道碑所载,不仅得到了庄绰《鸡肋编》的佐证,而所载李格非初娶王氏时为郓州教授,亦与《宋史》卷444《李格非传》合。又,《玉照新志》记载:“秦桧初擢第,王仲岏以其子妻之,仲岏后避靖康(指宋钦宗赵桓)讳,改名仲山。”[4]可知秦桧为文恭公珪四子王仲岏婿。《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郑居中子字亿年,“亿年母即仲岏亲姊”[5]秦桧岳父仲岏称郑居中妻王氏为姊,亦可证李格非妻王氏为秦桧岳父之长姊。可见李格非妻王氏确为文恭公王珪长女,汉国公王准孙女,而非懿恪公王拱辰孙女。程千帆、吴新雷二先生合著《两宋文学史》称“(李清照)母亲是名臣王准的孙女”,[6]非常正确。故《宋史》卷444《李格非传》所载李清照母为王拱辰孙女有误,李格非妻与秦桧岳父王仲岏为嫡亲姐弟,则李清照与秦桧妻王氏为姑表姊妹。

  • 因李格非妻王氏早逝,且李清照诗文中并未提及显赫一时的王氏,故有人对李清照是王氏所生还是李格非的续弦所生表示怀疑,这就涉及到李清照的生年问题。现存关于李清照生年研究的唯一可靠资料是其自述生平的《金石录后序》,从同一篇文章却能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序文中称:“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三岁,三十四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有称:“建中辛巳始归赵氏”,而序末署年曰:“绍兴二年玄黟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7]研究者基本上一致认为,“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即十八岁(因据《晋书本传》:“陆机二十作赋”),“至过蘧瑗知非之三岁”即五十三岁(因据《淮南子·原道》记蘧瑗曾曰“吾行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非”,故后世称五十岁为知非之年),赵明诚卒,二人婚姻刚好三十四年。则李清照当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至建中辛巳年(1101)刚好十八岁。但此说与末尾署年“绍兴二年(1132)玄黟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有矛盾。故今人毕宝魁考证李清照始嫁赵明诚为二十一岁,将其生年从元丰七年提前到了元丰四年(1081),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线索[8]。总之,李清照如生于元丰七年,则王珪病故时她才两岁(一周岁);如生于元丰四年,则已虚岁五岁,其母在此时即已亡故,是完全可能的。且现存资料没有任何李格非曾续弦或纳妾的记载,故我们可以基本确定,李格非的原配,即王珪长女,就是李清照的生母。综上所述,李清照与秦桧关系如下图:

  • 53674491_1.jpg


  • 据《宋史》卷473秦桧本传,秦桧于建炎四年(1130)四月南归,“绍兴元年(1131)二月除参知政事,八月,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事”。可知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时,正是秦桧显赫的官宦生涯的开始,而李清照却对此只字未曾提及。绍兴年间,王仲家族在秦桧的庇护下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但没有证据显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李清照与秦桧夫妇以及王氏家族有过任何联系,或受到过任何的关照。相反,却留下了秦桧家族陷害李清照的记载。同时稍后的词人周密记李清照“绍兴癸亥在行都,有亲联为内命妇者,因端午进帖子……时秦楚材在翰苑,恶之,止,赐金帛而罢。”[9]“绍兴癸亥”即绍兴十三年(1143),“进帖子”是指当时内外“命妇”在节庆时写些歌颂性的文字进献后宫,是晚年的李清照所能参加的极少的社会活动之一。秦楚材即秦桧兄秦梓,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己载,绍兴十三年闰四月始任翰林学士[10]。刚任翰林学士的秦梓即对年已六旬的李清照如此嫌恶与陷害,秉性正直刚烈的李清照与秦桧夫妇关系的恶化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 建炎三年,赵明诚在建康病重之际,因李清照夫妇喜好金石,曾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前来,后遭流言陷害,诬为“玉壶颁金”通敌,李清照情急之中将家中所有古董玉石献给朝廷以洗涤“罪责”,才得以免于刑律,事见清照所著《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又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二年(1132),李清照因嫠居多年,生活无着,不得不改嫁张汝舟[11]。此事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亦有记载,自称是因为“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舌,惑兹似锦之言”,终于“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12]。可两人因感情不和,婚后百日内李清照即提出离婚并讼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后有司以张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此事亦见于王灼《碧鸡漫志》以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张汝舟受到了应有的处分,可根据宋代刑律,妻讼夫诣官,即使胜诉也要坐牢。如宋窦仪等编《新详定刑统》卷24《斗讼律》载:“诸讼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在起诉期间,李清照曾四处拜托亲故相助,但她却不愿意求助于当时权倾一时的表妹夫、右承相秦桧。据《云麓漫抄》卷4以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她投靠求助的是当时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的綦崇礼[13]

  •     沈彩英、顾吉辰据綦崇礼母为赵氏,疑即赵明诚表兄弟,并无确证[14]。《三朝北盟会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均记载:綦祟礼“无子,独有女嫁谢克家之孙伋之子”[15]。则綦崇礼与谢伋为儿女亲家。谢克家为程颐四大弟子之一的谢良佐的“弟子”(弟之子,即侄子),其父为谢良弼[16]。另据《挥麈后录》记载,郭概择婿有赵挺之、谢良弼等人,可知谢克家与赵明诚为姨表兄弟[17]。则李清照与綦崇礼的关系是,綦崇礼与谢伋为亲家,而谢伋的祖父与赵明诚为表兄弟。

  • 综上所述,则李清照与綦崇礼关系如下图:

  • 53674491_2.jpg

  • 由此可见,李清照与綦崇礼这层亲戚关系要比与秦桧疏远得多。求援于远亲綦崇礼,于李清照实为无奈之举。由前引《宋史·外戚传》秦桧对其妻王氏表兄弟郑亿年的大力关照,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降志仕金多年的僚婿郑亿年违例擢升为资政殿大学士,而对完全同等亲属关系的李清照不肯稍施援手。而李清照在身陷危难请托无门时,不投靠权位高的近亲秦桧,而投靠权位低的远亲綦崇礼,其中定有隐衷。

  • 更值得注意的是,绍兴二年李清照投书求助的同时,綦崇礼曾多次上书弹劾秦桧[18]。致使秦桧因迫于内外压力而被罢相,《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15收录有其罢相制词,对秦桧的斥责相当尖锐,遭到秦桧的切齿痛恨,该制词即为綦崇礼所作。以至于事过二十余年后,秦桧还要“请下台州谢伋家取綦崇礼所受御笔激进,因桧初罢相,上有责桧语,欲泥其迹焉”。可见綦崇礼与秦桧为多年势不两立的政敌。求助于秦桧的政敌綦崇礼,亦可作为李清照与秦桧关系交恶的旁证。 

  • 注释: 

  • [1][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9

  • [2][宋]王珪《王文恭公珪神道碑》,见《名臣碑传琬琰集》卷8

  • [3][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46《宋史提要》。

  • [4][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6

  • [5][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20引《秀水闲居录》。

  • [6]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2月版。

  • [7][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 [8]毕宝魁《李清照生平新说》,《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 [9][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上。

  • [10][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8,卷58

  • [11]同上,卷58

  • [12][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14引。

  • [13]见[]赵彦卫《云麓漫抄》卷14以及[]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7

  • [14]沈彩英、顾吉辰《李清照近亲考》,《文史》第37卷。

  • [15][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20引《中兴遗史》,以及[]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5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7

  • [16][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51

  • [17][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7

  • [18][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