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清照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时,她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吗?人生如梦,有怀春也会有悲秋,然而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地步,那满腔的愁绪小小的舴艋舟是肯定载不动的。

image.png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易安”似取自陶渊明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宋人多以居士自号,如苏轼称东坡居士,欧阳修称六一居士,与带发修行的居士无涉。李清照元丰七年(1084)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且颇有文名,是苏轼门下的“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人经过考证认为李清照母亲应是北宋初年汉国公王凖的孙女。可能后者是李格非的续弦。如果李清照的母亲是王凖的孙女,那么李清照与秦桧的妻子当是表姐妹。《宋史》说李格非的妻子王氏“亦善文”。让惜墨如金的正史点到“善文”,那可不是一般的粗通文墨了。

  •   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文化氛围,加上自身的灵气与聪慧,使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中语),也养成了她敢想敢说敢写的直率个性,用王灼的话说是“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   年轻时的李清照不但敢于在词中写让士大夫们汗颜的浓情蜜意,而且敢于在《词论》一文中褒贬当朝几乎所有的名士大家:“(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后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则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李清照在给当宰相的公公的诗里,有一句居然是“炙手可热心可寒?”李清照敢这样说,确实是自古“未见如此无顾籍”之女子。

  •   当然,欣赏李清照才气和个性的大有人在。宋人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中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之句,颇脍炙人口。”有晁补之(字无咎)这样的大家为之张扬,再加上本身才艺的不同凡响,李清照是未出闺阁已名闻京师。

  •   据杨雨教授考证,李清照是个大美女,说从她31岁时的画像看,“削肩细腰,典型的古典瘦美人”(详见杨雨的《莫道不消魂》)。与唐朝以胖为美不同,宋人崇尚清丽。从李清照在词中常妙用“瘦”字这点来看,清丽的形象大概深得其心。由此推断,她很可能长得亭亭玉立,至少,不会是一个胖姑娘。在后人的印象中李清照长得清瘦还缘于她“李三瘦”的称呼。李清照写过三句很有名的与瘦有关的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于是,她被人戏称为“李三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