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7月21日这轮核酸检测贴纸上,北宋文学家李格非与大家见面。如果听名字还没有那么熟悉的话,那么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标签更为人所知——女词人李清照之父。


李格非之父曾为北宋名相韩琦门下之高足,故其女李清照曾骄傲地说道:“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李格非年轻时候十分好学,当时北宋仍在沿用唐制,以诗赋取士。但李格非却偏偏在经学上下功夫,并最终成了一位知名学者。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李格非考中进士,随后出任冀州(今属河北)司户参军。不久,李格非调任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教授是北宋时在州学设置的学官,负责该州考核学生、执行教规等事务,也是清贫之职。当地太守出于好意,打算让李格非兼任一点儿其他职务,以便增加一些收入。这在有些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李格非却婉言谢绝了。在郓州任上,李格非娶首相王珪之长女为妻,也就是李清照的母亲。不幸王氏早卒,后来遂再娶王拱辰孙女为妻。


李格非曾任职于太学,先后任太学录、太学正、太学博士。在太学期间,李格非深受苏轼的赏识和器重。苏轼在当时是文坛领袖,许多知名文士都出自苏轼门下,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就是有名的“苏门四学士”。而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童荣四人则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此间李格非与许多文学大家结下了深厚友谊。黄庭坚去世后,他还特地撰写了挽诗以寄托哀思。


《济南通史·隋唐五代卷》中记载,李格非是一位不随世俗,对事物有独立见解的学者。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的士大夫和文人都喜好收藏一些好墨名墨,并以此为雅事。李格非却不随这个大流,曾有人向李格非吹嘘自己的墨如何如何好,尽管吹得天花乱坠,李格非就是不买他的账。那人说,我的墨很硬,硬得可以用来割东西。李格非说,我割东西用刀不用墨。那人说,我的墨放在水里两天都不会腐化。李格非说,我盛水用盆子,不用墨。那人又说,我的墨存放一二百年也不会变质。李格非笑了笑说,我一块墨能用两三年就不错了,何必要放上百年呢?那人无辞以对了,最后又说:我的墨黑。李格非大笑道: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天下有白墨呢!


李格非为此写了一篇《破墨癖说》,文中写道:“玞之所以不可为玉,鱼目之所以不可为珠者以其用之才异也。今墨之用在书,苟有用于书与凡墨无异,则亦凡墨而已。然后说:“嗟呼,非徒墨也。世之人不考其实用,而眩于虚名者多矣。此天下寒弱祸败之所由兆也!”李格非由用墨联想到用人,并进而联想到天下祸败,这绝非小题大做。


李格非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在当时很有影响。南宋人刘克庄称其“文高雅条畅有义味,在晁、秦之上”。李格非的文章文笔十分流畅,也很有气势,他一生著作很多,见于文献记载的有《礼记精义》十六卷、《史传辨志》五卷以及《永洛城记》《洛阳名园记》《历下水记》等。另据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记载,北宋时曾刻有《李格非集》四十五卷;还有史料记李格非有《济北集》一部。可惜这些著作多在战火中散佚了。


如今所能看到的李格非著作,都是后人从《宋稗类钞》《冷斋夜话》《墨庄漫录》等文献中辑录的,且多为断章残篇,完整的著作仅有《洛阳名园记》一卷。



新黄河记者:徐敏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