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17664_180770.jpg

  • 故园花开 郭劲松 画

  •  “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北宋的洛阳,名园相望,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著名学者、文学家李格非(词人李清照之父)目睹洛阳园林之盛,于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写成了《洛阳名园记》,记述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其中,以培植牡丹为主的花园有三处:归仁园、仁丰园、天王院花园子。

  •  1、有诗有花归仁园

  •  李格非笔下的三大牡丹名园,居于首位的是归仁园。

  •  归仁园是唐代宰相牛僧孺的园子,北宋时为中书侍郎李清臣的园子。“归仁”取自孔子的名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唐宋时期洛阳一个街坊的名称,因为整个街坊就是一座园林,故称“归仁园”。

  •  该园东西和南北长均逾一里,自北向南分为三部分:北部种有牡丹、芍药一千多株,中部种有百余亩翠竹,南部种植着成行的桃树、李树等。归仁园北邻建春门大街,东邻城垣,东北角即为建春门,其位置在今安乐镇南董村一带。

  •  牛僧孺是唐穆宗时的宰相,曾任淮南(今江苏扬州)节度使、东都(洛阳)留守。《旧唐书》说,牛僧孺识量弘远,不拘小节,不顾非议,在洛阳建立宏大的园子。他在任淮南节度使时,搜集诸多嘉木怪石,运至洛阳的园子中。经过数年苦心营建,该园成为馆宇清华、木竹幽邃的一处著名私家园林。

  •  白居易《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中说:“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这首诗作于牛僧孺初为东都留守时。当时,牛僧孺对归仁园进行改造,修了一个巨大的湖泊,湖面之大是洛城之冠,清渠环绕,水中砌石,形成小瀑布,有巴峡之感,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滩,即小岛。岛上放了一块巨大的太湖石,白居易另写了一篇《太湖石记》。

  •  牛公已驾白鹤去,春色依旧满故园。自唐至北宋,朝历七代,归仁园更换了诸多主人,但名园风光依旧。它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李清臣。

  •  李清臣,魏(今河北大名县西北)人,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中书侍郎。他与司马光交好,抵制王安石变法,被贬退西京洛阳。他购买归仁园后,对园林进行认真修缮,增加牡丹亭等景点,引进了诸多牡丹新品种。每当花开时节,此园是司马光等诸多文人赏花宴饮处。有一次,他们在归仁园赏花。张崏吟:“只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邵雍和:“造化从来不负人,万般红绿见天真。”司马光吟:“手摘青梅供挼酒,何须一一具杯盘?”邵雍和:“饮水也须无限乐,况能时复举杯盘。”

  •  2、花似锦绣仁丰园

  •  李格非笔下的三大牡丹名园,居于第二位的是仁丰园。

  •  仁丰园是北宋开国功臣李继勋家族的私家园林。李继勋,祖籍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从其祖父起,李氏迁居洛阳。李继勋少年时与洛阳夹马营的赵匡胤成为布衣之交,后来,他们与石守信等八人结成“义社十兄弟”,成为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建北宋的基本力量。李继勋在剿灭北汉、统一北方的四次大战中屡建功勋,曾任安国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等。在此期间,他对洛阳李氏旧居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宅院建成后,宋太祖赵匡胤取《国语》中的“畜义丰功谓之仁”的典故,赐名“仁丰园”。李继勋的子孙皆为名将,对仁丰园进行整修,使仁丰园誉满天下。

  •  仁丰园位于洛河南岸的睦仁坊(今安乐镇白碛村北)。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于睦仁坊建甘露院,这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皇家寺院。仁丰园就位于甘露院之东。苏辙在《洛阳李氏园池诗记》中指出,该园林在洛阳首屈一指,因为洛阳园林中所有品种的花卉,该园无不具备。宋时洛阳的花卉品种经过花匠们的辛勤培育,较之隋唐时已大大增加,牡丹与芍药已有百余种,桃、李、梅、杏、莲、菊也各有数十种之多,再加上从山南海北移植过来的奇花异卉如紫兰、茉莉、琼花等,有千余种。这千余种花卉,在李氏仁丰园内均可找到,这比当年唐代的平泉山庄更为壮观。

  •  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时,仁丰园的主人是李继勋的孙子李侯。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将军,仍引水植竹,广种花卉,“求山谷之乐”,喜与知识分子交往,士人名流也乐得与他相识。李侯则利用这一机会,邀请大家写诗留念。于是,这所园林又成了士人名流舞文弄墨之处。

  •  3、宝花绽笑天王院

  •  李格非笔下的三大牡丹名园,居于第三位的是天王院花园子。天王院花园子位于宣风坊(今安乐镇聂湾村一带)。此区域是隋朝贵族杨文思宅第所在,杨文思去世后,隋炀帝将此宅赐给东都留守樊子盖。唐朝时,此宅归户部侍郎宗楚客,宗楚客被流放岭南,此宅归唐中宗太子李重俊。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李重俊死于宫廷政变,此宅改为皇家寺院崇因尼寺,后改为安国寺。唐武宗“会昌灭佛”,此寺被拆除。唐宣宗即位后又重新尊佛,但此寺只复原了一小部分,称天王院,其余部分都种植了牡丹。司马光《又和安国寺及诸园赏牡丹》云:“洛邑牡丹天下最,西南土沃得春多。一城奇品推安国,四面名园接月波。山相著书称上药,翰林弄笔作新歌。人间朱粉无因学,浪把菱花百遍磨。”这首诗赞美了安国寺即天王院的牡丹,为洛阳奇品。

  •  《洛阳名园记》说,洛阳花卉品种颇多,而独以牡丹为花王,大凡园林都栽种有牡丹。天王院花园子,观堂很少,却有数十万株牡丹。城中靠种花、养花而谋生的花匠们,携家带小在此园精心培植管理牡丹。每逢牡丹花开时节,园子里搭列布幛,围成售花处和乐队演奏处,以迎接全城居民来游玩、赏花和买花。名贵的姚黄等品种,一株竟值千钱以上。这里显然是当时的牡丹公园和牡丹文化产业中心。

  •  李格非笔下的三大牡丹名园,都在北宋末年毁于战火,但它们在中国园林史和牡丹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假如将此三处名园原址复原,必将为当代牡丹文化史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