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赵丽颖饰演的明兰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奇女子。而写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传世名句的,更是一位旷世奇女子,她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朝大臣,著名学者,母亲是状元大臣的孙女,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李清照天性聪慧,加上家庭文化的熏陶,很快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华,名动京城。18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当朝宰相之子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过着神仙眷侣般的恩爱生活。但20多年后,这美好的一切随着北宋的灭亡结束了。北宋京城被金国女真人攻破后,李清照一家跟着朝廷向南逃亡。不久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孤身一人,国破家亡,爱人永逝,又被小人所骗,改嫁后再离婚,晚年过着孤苦凄凉的生活。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给了李清照蜜糖一样的前半生,也给了她苦海一般的后半生。但无论是甜是苦,都成了李清照诗词创作尤其是词的创作的丰富营养,共同成就了她超一流的艺术水平。

雕塑-李清照.jpg

 李清照雕塑

     宋朝把词分成两大派别,婉约派和豪放派。简单来说,婉约派主要写柔情,细腻委婉;豪放派主要写豪情,豪壮奔放。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就大概明白了。

话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问别人,我的词和那个柳永的词相比,谁的更好?那人回答得非常的妙,他说,柳永的词呀,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少女拿着红牙拍板,清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大学士您的词呢,就需要关西大汉,拿着铜琵铁板,高唱“大江东去”了。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苏东坡的词是豪放派的,而柳永的词则是婉约派的。并且词在古代其实就是文人创作的歌词,给人配乐歌唱的。其实,从词最初的发源来说,主要是出于生活消遣的目的写的,譬如文人宴会上需要助兴,写首歌词让歌妓配乐吟唱。如果说诗歌像男子,阳刚直率,那么词就要像女子,细腻温柔。所以词的正宗审美要求是柔媚婉约。一开始多由男性词人模仿女子口吻来写婉约词,到了李清照,以女子之身来抒写女性的生活情感,自然得心应手,细致入微。李清照在婉约词的创作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被尊为婉约派词宗。

     李清照的词作内容丰富,感情真率,随着她生活轨迹的变化,词作内容和情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少女生活时期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玫瑰色的,在父母的宠爱下,过着天真烂漫自在逍遥的生活。一首《如梦令》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这首词一开始就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我时常记得跟着小伙伴一起去溪亭游玩的那一天,一玩就玩到了傍晚天黑,因为之前酒喝得有点多了,加上一心贪玩,一下子忘记了回家的路怎么走。李清照接着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等到玩好了,划着小船回去,却迷了路,不小心划进入荷花的深处。最后发生了什么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大家争着划船,划呀划呀,动静太大,把已经栖息的一群水鸟给惊飞了。

         李清照用欢快自然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次有趣的游玩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她自由任性的少女生活。如果说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女,那么在接下来的《点绛唇》中,我们将看到一个娇憨可爱、古灵精怪的少女。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少女刚刚在院子里荡完秋千,此时正站起来活动活动之前紧握秋千索的双手。在她身旁,梅花正在朵朵绽放,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因为荡秋千荡得太尽兴,少女身上出了一层薄汗,把轻软的纱衣都浸湿了。正在休息,突然一位客人走了进来。“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见到这位客人,少女连忙害羞地跑走,慌乱之间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好,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到底是什么客人,让李清照这样大方任性的女子都如此慌乱呢?我们来看最后两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明白了吧,来的人正是像青梅竹马般情意相投的未婚夫赵明诚啊。古人保守,没结婚就见面,是有失礼节的。所以李清照赶紧避开,但又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想看看风度翩翩的未婚夫,进门的一瞬间,装作回头闻闻青梅可香,趁机偷看了一眼赵明诚。想象一下这一幕,感受着少女李清照在情郎面前的小心机,此刻,你是不是也忍不住会心一笑?

     这首《点绛唇》,语言清新明丽,描写生动传神,细细品读,就像在喝一杯茉莉花茶,清香扑鼻。

爱情生活时期

     对李清照来说,嫁给赵明诚,就是嫁给了爱情。结束了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李清照进入了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这一时期,她写了不少词作来表达爱情的甜蜜和闲愁。

     我们来看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一个春天的早晨,外面有人卖花,鲜花还带着露珠,非常娇艳美丽,李清照选了一枝最喜欢的买了下来。“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正在欣赏美丽的鲜花,突然转念一想,这花这么好看,不知道丈夫看了,会不会觉得我没有这花好看?于是就把鲜花插在鬓边,对着丈夫撒娇,非让丈夫评价一下,自己与鲜花相比,到底哪一个更美丽。这道送命题,我们不知道赵明诚是如何回答的,但我们通过这首充满民歌风情的词作,非常清楚地感受到这对小夫妻之间的甜蜜亲昵,柔情蜜意。

     习惯了与丈夫情投意合耳鬓厮磨的生活,赵明诚外出做官后,李清照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来表达对他的无尽思念。这种思念并不是李清照一厢情愿的独角戏,赵明诚也深深地思念她,就像李清照在词作《一剪梅》中写的那样“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人分隔两地,彼此思念对方,不仅感情相通,还通过诗词唱和来进行精神交流。他们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诗词创作大赛。据历史记载,李清照寄给赵明诚一首词《醉花阴•重阳》,表达了在重阳节时对丈夫痴情的想念,最后三句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思是,不要说清秋佳节不会让人伤心,看那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我呀,因为太思念你,已经比那菊花还要消瘦了。赵明诚接到这首词后,既感动又深受刺激,这首词写得实在太好了,他想写出一首比妻子更好的词来。于是闭门谢客,在屋里憋了三天,刷刷刷写了50首词,将这首《醉花阴•重阳》杂在其中,请朋友们来评点,结果朋友们看了之后说,这些词中只有三句最好,就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从此对李清照的才华心悦诚服,自叹不如。的确,一般都是把女子比作艳丽的桃花、牡丹等,将女子比作清寒的菊花已经少见,更何况还突出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不仅表明了自己因相思而消瘦,更将菊花的清香和自身的神韵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李清照的笔力和才情绝对是超一流的水平。

     赵明诚对妻子李清照的爱意和钦佩,估计跟民国时期梁思成对林徽因的一样。林徽因是公认的民国才女,梁思成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晚年生活时期

     李清照的幸福生活,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匆匆结束了。她在后半生写的词作多是悼念丈夫、思念故国,一片凄苦悲凉。

     她在《孤雁儿》中写道,“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明城已逝,人去楼空,还有谁来吹箫给我听呢?纵然有梅花好景,又有谁跟我一起倚着栏杆欣赏呢?我折下一枝梅花,想送给你,可是找遍人间天上,都找不到你。

     她在《添字采桑子》里写道“悲伤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逃亡到了南方,经常悲伤满怀,无法入睡,偏偏在三更时分又下起了雨,打在芭蕉叶上,点点滴滴,响个不停。我这个北方来的人听不惯这个声音,于是披衣起床不再睡了。

     她在《武陵春》里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景物依旧,人事已变,感觉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了,想要向人倾诉自己的悲伤,还没张口,眼泪先流了下来。

     听着这些词句,你是否有种错觉,感觉这已经不是李清照,而是另外一个人。但从词作本身高超的艺术成就来说,这分明又是李清照的手笔。悲伤眼泪、孤独凄凉,成了她晚期词作的主旋律,浓得化不开的深悲巨痛催生了她的巅峰之作——《声声慢》。

     词作一开篇就连用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艺术创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成了她的专有品牌。而词作的结尾,一声低沉的叹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令人心碎,晚年李清照俨然成了愁的化身。

      少女生活时期的天真浪漫,爱情生活时期的甜蜜美好,晚年生活时期的孤独悲痛,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一生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词中。

      词人合一,她是用生命在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李清照,是独一无二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