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读李清照的《永遇乐》,被一句“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吓一跳,心想这神奇的汽车广告是啥时候植入到宋词里的?

  • image.png

        

  • 稍一考证,才知道“香车宝马”的描述早在唐代就有,诗人韦应物在《长安道》里就有一句“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以突出车马的华丽与珍贵。李清照把车和马连接到了一起,更显得出行队伍的讲究。不过,这车马并不属于李清照,而是属于她的一些有身份的朋友。


  •     

  •     要知道,那是李清照晚年流落到临安(今杭州)之后的某一年元宵。虽然酒朋诗侣们兴冲冲地赶来召唤,但李清照只能婉言谢绝,因为她心中愁闷焦烦,根本无心出去游玩。

        待朋友们走后,李清照又被记忆拉回在汴京(今开封)的岁月。曾经年轻的她在闺中多有闲暇,特别看重类似元宵这样的节日,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过节。

        记忆有时也非常残酷,当她想到自己“如今憔悴,风鬟雾鬓”,就更怕在夜间出去了。只好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作为婉约词人,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都非常注重反映她的精神生活,对于物质生活的描述则比较少。不过,这首《永遇乐》却用真实具体的情景,道出她凄清的日常生活。这一切,都源自她南渡之后的人生剧变。

        宋代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国所占,汉族政权南迁,李清照及其丈夫赵明诚也随难民流落到江南。本来就多愁善感的她,在漂流异地的途中丢失了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使她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更不堪的是在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把李清照直接扔进孤寂悲苦的下半生。自那以后,李清照的词作不再只是清丽柔媚的闺怨离愁,而是充满了国破家亡之恨,以及离乡背井之哀。

        《如梦令》里记载的“雨疏风骤”之夜,“浓睡不消残酒”,醒来后关心海棠是否依旧,那是南渡前的闺中伤春生活。《一剪梅》里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也是丈夫在世时与她相隔两地的相思之愁。

  • image.png

        

  •     南渡之后的李清照,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逐渐变得不爱游山玩水了。据宋人周辉的笔记《清波杂志》记载,李清照年轻时酷爱出游。即使下着大雪,她也会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尚且如此,其他季节就可想而知了。

        到江南之后,虽然李清照有时也会借游玩来排遣心中的忧愁,但还是少有出行。《武陵春》里的记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那是南渡的第八年,53岁的李清照辗转逃难到浙江金华,听说当地的风景区双溪“春尚好”,本想泛轻舟出游。不过,她以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李清照在许多作品里诠释“愁”,有具体的“一段新愁”,也有反问的“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数量繁多的“愁千缕”,而这次“载不动”的“愁”,居然还有沉甸甸的重量!

        只是现在估计已经找不到“载不动许多愁”的“舴艋舟”了,而李清照千年前沉重无比的愁绪,也只停留在一首首令人慨叹万分的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