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81421_1_20190128101911446.jpg

  •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对诗词歌赋的热爱是任何民族都无法相提并论的。从《诗经》到现代诗歌,诞生了无数经典而又脍炙人口的作品。诗在唐朝时到达了巅峰,而词在宋朝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词的运用把握,在宋朝时是有很大讲究的。

  • 比如在填词的时候,就比较忌讳重复,这个重复包括语义上的重复和字面上的重复。因此,许多老先生一直提醒后生晚辈,不要使用重复冗余的字,否则就显得水平低下。然而,一直就有高手,却另辟蹊径,化腐朽为神奇,将叠词运用其中,不仅不露痕迹,而且还别有一番滋味。

  • 153081421_2_20190128101911493.jpeg

  • 六一居士欧阳修就曾经做过这种事情,他曾经使用“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一千古名句。虽然一连有三个深字,但一点都不显得啰嗦重复,反而将一位闺怨女子的心态以景致的描绘而形象生动。只不过,对于这句经典之作,历来都有争议。因为它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的《阳春集》之中。

  • 从后人的视角来看,冯延巳的词风与欧阳修的相差无几,也算一脉相承。到底是谁所作,显得是一件无头公案。不光如此,他们政治地位相似,风格相似,还有很多词被混在一起,难以辨别。然而,李清照所填《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时,很少见地写下了一句序言: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 153081421_3_20190128101911571.jpg

  • 因此,后来的文人们纷纷表态: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大部分的注释之中,都将这句经典,归于欧阳修的名下。欧阳修确实写得精彩,但李清照仿填的《临江仙》也不差,我们读来也觉得回味悠长:

  •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153081421_4_20190128101911649.jpg

  • 词的上阙是写在春回大地之时,词人独居思念家人:庭院很深很深,不知道有多少层?云雾缭绕之中,楼阁门窗常常关闭。四下张望,柳梢吐出的新绿和梅花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春天已经到来,然而我却无家可归,也许将会老死在这建康城。

  • 下阙则是词人在触景生情,追忆往昔:当年有多少回共同吟诗赏月,把酒高歌,是多么的幸福啊!然而现在,人却已经老去,什么都做不了了,有谁怜惜你的憔悴,又有谁怜惜你的容颜凋零?什么元宵试灯,什么踏雪赏景,这些都没有了心情和兴致!

  • 153081421_5_20190128101911696.jpg

  • 词中提到李清照是在建康城写下了这首诗,据考证,她南下之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只在建炎三年时来到建康,与担任太守的丈夫赵明诚相聚。也就在这一年,他的丈夫去世,金人南下势头猛烈,李清照携带文物古籍继续南下,就再也没有回过建康城了。也就是说,这首词一定是在建炎三年时创作的。这首词也成为了李清照在南渡之后,第一首能够准确编年的作品。

  • 此时是初春时节,她的丈夫尚未去世,只不过因为国家的巨大变故,已经足够让她心灰意冷,悲伤感叹。她的这些情怀,让词风由清新俊逸变成了悲怆哀婉。这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失去故土的百姓,内心真实写照。

  • 相关知识链接(编者注:)

  •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的学生)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