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c9b376e4184c6cb6bf3ed18722cd6e.jpeg

  • “玉壶颁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李清照深感恐惧?

  • 这是一个专有词汇,就是专指李清照在国难途中被人诬陷之事。因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已经记录得清楚明白,也就没有什么疑义。而这个词也并不能作他用,纯粹指此旧事,读来唏嘘不已,空叹乱世飞短流长。

  • 《金石录后序》:

  • ……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庭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並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

  •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作为当世金石民家,收藏的宝贝数之不尽。衣冠南渡之时选而又选,都装了十五大车。另外余下十间大屋装剩下的宝贝,后被金人付之一炬。不过国难之时,这十五车宝贝成了不少人眼中的香饽饽,只是赵明诚还在世的时候,毕竟朝廷命官,没有人敢动心思。

  • d47f65e92a464e3ab6651dd1a4fe7a84.jpeg

  • 等到赵明诚病逝,李清照一个人带着这么多东西在战乱中四处颠沛,就有人发难了。

  •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张飞卿学士来访,带了个玉壶请这两夫妇鉴别,看完了就带走了,其实还不是玉壶,是珉石——一种像玉的石头。就这么一件小事,赵明诚病逝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张飞卿投降了金国,又或者有人在金国看到了这个玉壶,就回来散布消息,说当初赵明诚、张飞卿二人合计投降,以玉壶作为礼物送给了金国。

  • 这就是所谓的“玉壶颁金”。

  • 李清照听到这个消息,“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她开始非常惶恐,并不是因为这个消息的真假,而是很明白自身的处境,乱世之中,辩驳无力,何况战火连天,一旦坐实通敌之罪,那是非同小可。不过毕竟有些见识,李清照很快就清楚了这些流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她这寡妇身边的十五大车宝贝。所以她做了个很聪明的决定,直接把这些东西全部捐献给朝廷。你们不是说送把玉壶给金国吗,那我将所有的东西上交国家,孰重孰轻,流言自破。

  • 不得不说,在这种危难时刻,李清照是很能拿得起放得下的。珍奇再多,不过身外之外,名声坏了,就算苟活于世,也是遗臭万年。虽然是出于不得已的自保,但这就是她在这种极端坏境下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 63bcfc99570f41c2a084dac4eb49e95b.jpeg

  • 虽然最后也没交到皇帝手中,“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並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等她追到越地,皇帝又跑别的地方去了。后来这些东西被官军叛卒收走,听说到李将军家去了。可惜吗?可惜,但是丢了更好。她既表明了上交国家的态度,东西又丢失了,最重要的,也就是别人构陷她的标的已经没有了。

  • 所以最终“玉壶颁金”这个事情烟消云散,根本就无人追究了。

  • 舍得一身宝贝,李清照保住了丈夫和自己万世的名声。

  • “玉壶颁金”这个词因为事件消散得太快,还没有构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也并没有成为成语,使用的几率很小。就算某个学问家用它来形容流言构陷,估计很多人都听不懂,就没有使用的意义了。

  • 这种当事者自叙的事件,又没有成为成语的典故,了解了就可以了。

  • 6c1f87d68aaa4a749ccd056dc2491cb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