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黄初染,杨柳依依。微风徐来,绿波粼粼。人杰地灵,才华展露。一代词人,卓绝词坛。柳絮泉边,才子佳人。志同道合,恩爱无比。意中良缘,为之赞慕。国家动荡,仓皇南渡。爱人逝去,飘零奔波。

  • 章丘百脉泉方圆百里,清泉掠过,自然美好,人杰地灵。丝丝缕缕的泉水,像断点的珍珠,一股一股的涌出地面,赋予了源源不断的灵气与诗意。章丘宋朝元丰六年的一个清晨,‘后四学士’李格非家中有一个小女孩诞生了。虽然是一个女儿,夫妇俩却格外疼爱这个女儿。

  • image.png

  • 一日,夫人静坐在后花园怀抱着小女儿去热避暑,用软质的手绢轻轻地擦拭着额头时不时渗出的细汗珠。这时,整日忙碌于公务的李格非闲暇之余,来到柳絮泉边乘凉。不经意瞥见夫人正怀抱着小女儿满脸宠溺的样子,便忙走上前,欲与其玩耍一番。谁知夫人故作娇嗔状道:“我儿如今已经快满白日了,你这有才的父亲大人竟然还未为小女取一怡心的闺名?”话毕,李格非捋了捋胡须,笑答:“平庸艳丽的名字必定不能合夫人的心意,让老夫细细想来。”他抬头见泉水突突趵起,泉上蒸腾,清泉纯净,清澈映面,“夫人,小女取“清照”两字如何?”夫人的目光定格在丈夫脸上,耐心地听着他慢慢到来,格非说道:“我毕生奉献于国家,在这浑浊肮脏的官场,难免遇到自私自利之徒,我应正心,清心寡欲,自洁自爱”。“清照”两字就是寄托着李父的期许产生的。

  • 父亲李格非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才华横溢、英俊文雅,母亲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和书香门第的官僚家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学出众。小清照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父母经常吟诗作对,时不时又有文人门客登门拜访。小清照天赋异禀,又时常受到父母的教导,自小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精通诗词格律。她经常全身心的投入到练字推敲中去,经常自动的忽略周围发生的事情。小清照对诗词的爱好是绝不会仅仅停留在推敲琢磨阶段的,她渐渐的开始开始独立创作,也常常去请教父母亲。在这样的努力下,小清照的诗词作品也快速成长起来。

  • 一日傍晚,夜色低沉,清照看着窗前的路渐行渐远,飞鸟相绝,良久不聚,不禁哀上心头,孤独寂寞久久不能排遣。光影在她身上流转,月从窗前走过,留下一抹黑暗。为了让心头的阴云散去,她挥笔填词,心中积郁的情感挥洒在笔墨间,作了一首《浣溪沙》。吟诵了几次后,不禁抚琴作曲。而此时,上门拜访的墨客文人正在书房高谈阔论,探究诗词格律。突然听到美妙的音乐,不禁闭目欣赏。听完一曲,众人纷纷点头赞许,在场的一位门生听得如痴如醉,频频点头。此时,一位门客问道:“这可是令爱的佳作?真是字字清新脱俗、甚是可爱。”李格非也没想到女儿在诗词格律方面进步的这么快,只能谦虚道;“小女信口胡诌,怎么能上的了大雅之堂!”就这样,才女李清照的名声就这么渐渐传开。

  • image.png

  •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这句话也是不无道理的。李清照整天呆在家中家中一方小天地里,吟诗作词,抚琴唱曲。却不知在厚重的墙壁外早有一位英俊儒雅的才子对自己倾慕不已。这位才子便是礼部侍郎赵挺之的三儿子赵明诚。赵明诚性格内敛,喜安静,爱好诗词格律,书法雕刻领域也有颇深的研究。每每读到李清照婉约含蓄的词章不禁想入非非,倾慕不已。赵母看着儿子无精打采的样子,开始是忧虑忡忡,后来不禁豁然开朗,便对丈夫说:“明诚已到适婚年龄,该为他觅得一家好姑娘了”。说完又补充道“我看李家女儿就不错,门当户对,且明诚想当‘词女之夫’呢!赵子挺停顿了几秒后点头,同意了这门婚事。他以游玩为由,路过济南,拜访李府,为儿子提亲。清照初见明诚,乌发束着白色丝带,一身雪白绸缎,言笑吟吟,即使静静的站在那里,给人一种文雅舒适的感觉。她不禁从内心对初见面的明诚充满了好感。赵明诚和李清照,才子佳人,志同道合,心意相通,不久,在两家共同主持下,两颗惺惺相惜的心走在了一起,点亮了爱的诗词。

  • 两人婚后感情融洽,恩爱无比,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好的生活总是用来回忆的。由于政局及一些因素的影响,赵明诚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妻子。李清照时时倚靠在窗前,看着面前的道路无限延伸,而心心念念的爱人明诚却不见踪影,内心就像死灰一样燃不起火苗,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在这个乱世中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乱世的悲凉。公元1127年,赵宋王朝经历着最屈辱的时刻,李清照也跟随着家人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正在她心心念念丈夫之际,丈夫遭人诬陷病死他乡的消息传来,也时她最后的一丝希望扑灭。她爱夫心切,追赶朝廷,为夫申冤,却落得“遭人算计,财产尽失”的下场。所以她此时的心情就可以在词中表现出来:

  • 易安何处?何处易安?

  • 回首李清照的一生,丧国之痛,家破之痛,孀居之痛,这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女人都经历了,怎一个愁字了得!

  • 让我搀领着你,夺下你痛苦的杯盏,接你回来:易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