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郭沫若在济南游历,8月初,正好豹突泉公园里的李清照纪念堂修复扩建,请郭沫若为此题联,9月2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沫若用一副题联就为我们描绘了李清照的生活环境和一生成就。

  • 960a304e251f95caaf17f5837c2a4c38660952ec.jpeg

  •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冰肌莹 雪腻酥香”,冰肌玉骨,白腻芬芳,既美又自信,既有花容月貌,又有旷世奇才,生命与岁月皆不辜负。

  • 那个时代的女孩子从小便被教育成三从四德,日常以女红为主,而李清照很是讨厌这些束缚、规矩。她也非常幸运又幸福地按照自己的天性长大的。当别的女孩子都很怕越雷池半步,规规矩矩的在家里做女红的时候,李清照却自由自在地活成了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风景,成为毋庸置疑的“千古第一才女”。

  • d1a20cf431adcbef966be0d919921ddba2cc9f52.jpeg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这首小词就是李清照少女生活的写照。昨天夜里下了一点雨,但是风吹得比较紧,睡得很香,醒来的时候感觉还有一点醉后的感觉,就问来卷帘子的小丫环,我的那些花儿怎么样了?小丫环纯真率直,随口答,还那样呗!细心的女主人纠正她,怎么会一样呢?绿叶肥大,我的那些花,却经不起雨疏风骤。

  • 这首“如梦令”,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应该作于公元1100年前后,按照李清照出生的年份1084年推算,正好是李清照16岁,如花似玉的年纪,看花、惜花,就像珍惜自己这大好的年华。花开时春天来了,但是真怕花凋谢呀!春天会走了,就像我自己这美好的年华,也会悄悄的流逝。

  • 在这首仅30余字的小令里,李清照充分的把自己的心融入到了自然中,充分地感受着春光无限的美好,继而又怜惜它的短暂和易逝。

  • 是怎样的心灵之美、情感之美,才能达到与春天的水乳交融之美呢?

  • 优美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来自于人的创造力,而我们的创造力又来自于人格的丰沛,丰沛的人格会让一个人饱含深情,深情款款的个性,观世间万物,便会把深情流淌其上,流到文字上便是美文,流到自然中,就是图画,流到音律中就是音乐。真情流露,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 李清照将她的真情流淌在海棠花上,才会担心雨疏风骤中,它是否依旧,才会在绿肥中照见它的红瘦。

  • 能看到海棠的倩影,能在春天里欣赏它,能在雨夜里怜惜它,能在清晨里感叹它,这是怎样的情感流淌啊?

  • 1e30e924b899a9018e561fafaaa8397d0308f588.jpeg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首诗是李清照少女时期游玩的一次经历,溪水边,亭子里,一直玩到暮霭沉沉,回家的路景色宜人,一边走,一边贪恋路边的风景,都已忘记了回家的路。玩得尽兴之后,已是满天星光,天色已晚。夜色中划着船荡漾在波光粼粼之上, 沉醉在景色中,将船误划入荷花丛中。迷失其中,几番寻找出路,喧哗声、划船声、嬉笑声惊动了水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行在这夜色中。

  •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少女时代游玩的一次经历,这次游玩给李清照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所以她才会“常记”,就是常常记起,那一次夕阳西下该回家了,但还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回来的路上一边玩,一边贪恋着醉人的景色。这是她记忆中经常回忆的场景,也是她日后生活中的谈资,每每谈起,都像又看了一遍钟爱的老电影一般。

  • 这首如梦令同样是写李清照16岁时候的生活,写郊游中的心情和趣事。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她结婚前后,18岁前到20出头之间,李清照18岁前到汴京后,经常回忆故乡往事而写。

  • 这首小词从头至尾都洋溢着少女的欢愉,甚至多年之后,这份欢愉都一直荡漾在心中。是怎样的人格才可以拥有照亮整个人生的快乐?那个千年之前的夜晚,因为铺满了她的快乐,而令千年之后的人们,百般羡慕。

  • 健康好看的人格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满足感。从这首短短的小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少女李清照激情四溢的欢乐。这就是健康人格的指征。李清照好看的人格,在这首词里略见一斑。除了快乐之外,还有审美,审美就是内心能够容纳美的人。世界美景之常有,而容纳美景之人却不常有。只有内心宽阔、明亮之人,才会有容纳美景的情怀。真正的美在内心,只有内心美了,才会为我们投射一个美丽的世界。李清照正是因为她拥有了足够多的满足感,才为我们描绘了像微电影一样漂亮的少女世界。

  • 6159252dd42a283479c91e0fed88faec15cebf0e.jpeg

  • 两首清新可人的如梦令,让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李清照的生活,赏花、醉酒、郊游、贪玩,多么可爱。

  • 李清照可爱的生活、快乐的性格都来自于她的养育环境。她的爸爸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也就是苏轼的弟子,才华横溢,母亲王氏,宋史上说,擅长诗文。爸爸、妈妈都是文艺青年,耳濡目染,李清照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的爸爸、妈妈并没有按照她将来嫁什么人这个标准去培养她,而是按照她的天性,培养兴趣、快乐和读书。

  • 在孩子的人格培养中,需要有美感的关系。这种美感的关系来自于情感的响应,就是爸爸、妈妈看到一朵花很美,于是把对于这朵花的美,传递给孩子,孩子感受到了父母为他描绘的花的美。某一个时候,孩子看到了另一朵花,他带着爸爸、妈妈给他的关于这朵花的美感去欣赏,他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给他的这种感受。在体会到爸爸、妈妈给他的感受之后,他自己又有了新的感受,他把自己这种新的感受跟爸爸、妈妈交流,在交流中,他们彼此又重新获得了新的美感。这种美一直在他们关系中流淌着,就像潺潺的小河,流淌到哪里,哪里就有美的生机。再后面,孩子看到了一丛花,看到了一个花园,这种美的感受,就在不断的叠加。等到他的情感,由涓涓细流变成了汹涌澎湃,就是她要用文字表达出来了,那个时候写出来的就是文思泉涌。这就是美丽的情感响应。由一个美丽的情感开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的产生美的碰撞,美的叠加,最后就流淌成下笔成章。

  • 09fa513d269759ee0dcf4fb204c670106c22dfeb.jpeg

  • 当婴儿与父母之间,不停的有这种情感的流淌,婴儿就会由此整合自己的内在过程,把父母亲给予他的,和他自己体会到的,慢慢内化、发展,形成自己的内在的人格。这就是婴儿的“精神皮肤”,这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种子,当婴儿拥有了这颗种子,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就会按照这颗种子形成他的热爱,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生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