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四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令无数中华儿女痛心疾首的事情。这一天,强悍的金兵攻破宋朝的都城东京,还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妃嫔、朝臣和百姓无数,给宋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在这次靖康之变中幸存的人们,仓皇南逃,其中伟大的爱国词人李清照及其丈夫赵明诚也开始了他们漂泊不定的逃亡生活。

u=1023346148,3606274225&fm=173&app=25&f=JPEG.jpg

后来,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正式即位,重建宋朝,是为宋高宗。不久之后,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这时北门大乱,赵家青州故第10余屋的书册文物被焚,李清照夫妇只携带一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苦难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南宋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李清照夫妇继续向江西方向逃亡。有一天,夫妻二人正好行至乌江,李清照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不禁心潮荡漾,就这样,面对浩浩江水,李清照随口吟出了这首《乌江》,流露出深浓的家国之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取向。

33G.jpg

全诗大意:人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是因为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肯苟活偷生逃回江东。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词人的铮铮铁骨,看到了一个女子心中那份不屈的爱国热情和英雄豪气。如此慷慨激扬、掷地有声的诗篇,对于一个女子来看,实在是巾帼不让须眉。

u=2774514330,2871834000&fm=173&app=25&f=JPEG.jpg

靖康之战给国家和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国家在生死存亡之际,在金军的侵略下,赵宋王朝的成员仓皇南逃,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这一路上,李清照夫妇目睹了国家造成的伤害,以及南宋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的情景。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李清照心中的爱国激情,她希望自己和宋朝的统治者能够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要有一种保家卫国,誓死捍卫的勇气和魄力,不要贪生怕死,委曲求全。

u=3480120324,4050092209&fm=173&app=25&f=JPEG.jpg

实际上李清照并非是一个雄壮豪放的女子,从她的词作中,我们会发现她是一个心思细腻的闺秀女子。但是,与一般闺秀女子不同的是,她是一位关心国事,忧心国运的女性。也正是有这份赤诚之心,让一个纤弱女子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u=1097822784,990334702&fm=173&app=25&f=JPEG.jpg《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垓下兵败退至乌江,这时乌江亭长恰好看到项羽,想要帮助项羽渡江。可是项羽却拒绝了,他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说罢,项羽在杀敌数百后就拔剑自刎了。

u=1246944437,904227473&fm=173&app=25&f=JPEG.jpg

所以,李清照对楚霸王项羽的态度是肯定和称赞的,甚至是钦佩和推崇的。她不以成败论英雄,极力赞美项羽崇高的气节和不惧生死的精神。与之相比,宋朝当权者在在同样的情况下,却抛弃大号山河,苟且偷生。这是一个有力的讽刺,借项羽自刎乌江的事实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逃跑主义。

这也透露出李清照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深深的忧虑,表达了词人希望抗战到底,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无疑,这不仅仅是一首雄浑阔达的咏史诗,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