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朝李清照《如梦令》

4e4a20a4462309f7c13b425e92fc3df6d6cad61a_meitu_1.jpg

        词文漫读:昨天夜晚雨狂风疾,喝了酒之后的浓睡,醒来半梦半迷。带着犹豫的心情去问卷开帘子的人,他却说,海棠和昨天是一样。我却在想,就算不是满地落花,也应该是绿叶肥红花瘦。

        初衣解词:33个字,比一首七绝句多了五个字。但是词的长处在于,长短句里,能够更好的变换心境和节奏。这就是自晚唐以来为什么词比诗流行的原因。比起诗的典雅的庄重,且更加亲民,能够描写出细腻的心理。

        比如这首如梦令,初衣曾经试着用五言或者七言绝句,来表达诗的意境,却发现,出现了一个问题,无法表现出场景幽怨缠绵的蕴藉。诗更像一个向公众展示的工艺品,而词更能表达那种心理上的幽远和迢遥。

        李清照无疑是词作家中的佼佼者。因为在33个字里。描写了一个类似舞台剧的场景,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对话,还有心理上的描写。而且整首词看起来,言语并没有太多的雕琢。这是词作家驾驭语言场景的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她没有很好的文学功底,能够在这么短的篇幅内,一首词,如同一个剧本,居然还会有高潮,这是非常难的。这也是这首词被无数文人推崇的原因。说穿了,这可是一个智力活,而且如此的隽永,却出自一个女子的手笔。要知道在过去女子读书尚不是容易的事。能够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裁剪得当,引人入胜,有才华的男人尚不可担当,这也奠定了李清照才女的盛名。

640-2.jpeg

        现在的人,远离了古书,可以在互联网上泼洒自如。所以不太明白古人为什么讲究诗词的精炼。诗词说穿了,是语言的精华。当然,因为隔着朝代和不同的生活场景,这种词的美,渐渐的不再为人所欣赏。

        但是初衣今天来解读这首词,并不是要强调古代的人有多么的悠闲以及惆怅,是来解读这首词语,得以流传的原因。

        这个类似于舞台剧的场景,有时间,是在暮春的清晨,有地点是在家里的床上。有背景,是,昨夜雨疏风骤,再加上喝了酒,有状态,酒未醒,但心里还记着花事。有人物,一个躺在床上的美女,一个站在帘子边的婢女和或家人。有对白,美女问,海棠花怎么样了?对方说,很好,海棠和昨天一样。有心理活动,怎么会一样呢?就算是不长花满地,也是绿的肥红的瘦吧。有让人回味的地方。那个卷帘人是谁?为什么要试问?为什么要说是绿肥红瘦?这写的到底是春闺的哪个场景?

        就我这样最简单的解读,也花了200来个字。可见我无李清照之才。解读越多,越证明自己的无用。

        可以看出,这个美人是非常爱花的。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这些花在庭院里,而且基本都是她亲手所种植,所谓关心则乱。尤其是等待的花期,一场狂风暴雨,心情的失落可想而知。满院的花草又不能搭凉棚,只有亲手种植的花草,才会有这,不恨凋零只恨开的惋惜。

        于是这个美女,仿佛农民的土地经受了冰雹。拿狂风暴雨无可奈何,只好自己一杯一杯的酒灌下去。免得听风听雨都打在自己的心上。

        可到底这是一个事。酒醒了,那卷帘的是谁呢?还要试问。这个是问是自己怕听到结果,还是对方全无心肝?有人说是婢女。但是如果这满庭的花草,是李清照亲自种植的,那婢女也不会排除在劳动之外。所以这个卷帘人很值得人推敲。谁这么没肝没肺呢?对方说,海棠花还好和昨天是一样的。这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敷衍了事?

        可怜我们的女主人公,一包眼泪到现在还没有掉下来。只说是绿肥红瘦,说的多么的含蓄。只怕是心里有了惨淡的先入为主的感觉,又不好露出这种惆怅来,只好避重就轻,只怕这个念头和说法下,是一大包泪水。我容易吗我,好不容易看到花开,该杀的风雨毁了俺的心血和心情呢!这些没肝没肺的人,叫我的眼泪往哪里去淌?

        所以这首诗很可爱,清新辗转。将一个闺阁中的女孩子,爱花惜花的心情写得曲折动人。

        有人说这是闲愁万种。但是也贵在真实。短短的33个字里,像一出隽永的折子戏。就是这种短小精致,让人赏玩不倦,才让人佩服才女的心思和手笔。

640-3.jpeg

        在北宋朝,国家富庶,市民阶层开始崛起,词取代了诗,更能描写和人贴近的一些心理和惆怅。也就是词的传播比诗更为广泛。李清照的词得力于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就算是拿出来,给歌妓传唱,这些词里运用繁复的曲折,也会在表现力上更加有艺术的生动。真是这种小地方的曲折,才使李清照的词备受文人或者传唱者推崇。毕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密度的作品生命力会长久。无疑在这首如梦令里,一首小词写得这样有密度,且裁剪没有痕迹又清丽自然。只怕做舞台剧,都可以拉长成10分钟的场景描述。

        那么回到此本身的丽句,就是那句绿肥红瘦。因为红绿的搭配,在诗词中简直是扑了街。不信你自己去造句,你能够逃开古人的窠臼吗?这个肥瘦用来形容红绿,俗气到了大雅。有这么形容花的吗?但李清照就用了。而且用的也恰好,将暮春的花事写的分明。在这首诗的场景里也恰好。表现了小少女的委屈和百转千回的心思。用的娇憨可爱,又用得委屈备至,甚至带一点无可奈何幽默感。

        李清照的早年家庭富庶,虽然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的小闺怨小场景,但驾驭文字的功底不可小觑。真正奠定她文坛大家地位的,是那些精神境界开阔的诗词,但是其根基,是在这些细致的小词的描写上。用现代的话说,她是一个优秀的剧本作家。

640-5.jpeg

        最近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是取材于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描写了闺阁女孩子奋斗的一生。在这些曲折动人的心思下,是向上的,对生活的爱和追求。

        让我们重温这首小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