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才女之所有是才女是有理由的”,那么成就千古才女李清照的又是哪些理由呢?总有人念叨着:“她是名门望族的大小姐,爹是苏轼的门生,老公是大学士,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都是书香门第”,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无非就是她成才女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这样的说法,小编不敢苟同。上下五千年间,大家闺秀那么多,我们却只得了这么一个李清照。

7.jpg

        在作者看来,造就李易安的才女之路的,除了天赋,不过就是一个痴字!落魄一生的唐寅《桃花庵歌》中写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这一点用在李清照身上正合适。

      当其它大家闺秀都忙于手红,一门心思想着将来嫁个好夫婿时,她和好友们湖边泛舟玩成了个野丫头;婚后其他女子三从四德时,她却与丈夫赵明诚谈了一场再平等不过的恋爱;南渡后,其它女子忙于随夫逃难,而她却偏要吟出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的痴并不只限于男女间的痴情,是一份属于才女特有的“傻”。

8.jpg

        如果时光能停住,多想让它停1099年,那一年李清照写了两首《如梦令》,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中第一首至今仍在各版本宋词十立不大金曲中屹倒。事实上,李清照有一生有过两次颇有意义的游湖之行,成就其两首经典之作,除了16岁时作的这首“争渡”,还有一首是51岁时所作《武陵春》。

        一首是满满的少女心,一首是浓到化不开的愁,不同的美却同样经典,都惊艳了世人近千年。让我们再一起来品一品:

9.jpg

一、16岁的那次“争渡”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从写词的手法来看,这首词其实算不得是多高明,不用典也太过直白,但这就是其最难得之处,用最简单的字写出最有诗意的格调一向就是李易安的拿手好戏,这是天赋。全词抓住了瞬间的动作、瞬间的表情、瞬间的画面,最轻快地节奏,为我们描绘了一次再浪漫不过的游湖之旅。

        词的第一句突出一个“沉醉”,这也是找不到归路的原因,到底是美酒醉了人,还是美景令人沉醉都不重要了。后两句并不写景,而是继续叙事,美景全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误入藕花深处”可见荷叶之密,荷花之多。最后一句是全词最妙的一句,调皮的少女加上受惊的鸥鹭就是一幅动态画。

        这首词一问世,就在词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李易安一词成名。当时众人的感叹归纳起来不外乎:原来凄凄婉婉的宋词也能如此清丽快意!

10.jpg

二、51岁那“载不动的愁”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距离上一次游湖词已过了35年,此时的李清照经历了丈夫过世,靖康之耻,在各种流离漂泊后此时的她居住在金华,孑然一身。词的开篇就道出了她心中的苦,“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暮春季节最让人伤感,词人无心打扮。第二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物是人非令人伤感,若非亲身经历,又怎会欲语泪先流。

        词的下片是虚写,听说双溪的春景还不错,就想去泛舟散心,但想到那舴艋小船,怕是载不动自己的一身的愁。昔日李后主以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名垂千古,但李清照偏不用舟下的水来形容愁,她的愁就在自己心里装着,化不了也挥不去,更载不动。如此形象而又新颖的比喻,除此一篇,再无其他。

12.jpg

        这两首游湖小词,一首是尽兴而归,一首是不一定成行了,但都带上李易安特有的印记,是千年来难以超越的经典。读懂了它们,或许就懂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