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4年的今天,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去世】

  • 梳妆台前,已经71岁的李清照虚弱的整理着早已花白的头发,在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这位“千古才女”早已心静如水,此时她所剩的人生记忆全都成了笔下曾有的靓丽、清新、豪气、悲凉的用尽一生遭遇的感触写下的诗词。她的生命到了最后如同洒落一地的桂花似的愁绪无人打扫,任秋风任意吹拂,在国破山河的年月显得更为凄怆。历史上的今天,作为女性诗词集大成者,李清照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是女性文学艺术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然而只因感情生活让她背负了巨大的非议。

  • 1000-214.jpeg

  • 李清照画像

  • 抛却其艺术内容,她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为何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这些都与那个多难的时代难以割裂。从书香门第成长的才女早期活在幸福婚姻之中,所作诗词柔媚温婉如同一江春水波澜不惊;而国破夫亡后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随即在年近半百之际为了安顿生活鼓起勇气却遭遇了渣男,她愤然反击,不顾坐牢也要与之离婚,却不断遭到当时和身后的讥讽甚至谩骂。她的作品风格日趋苍凉大气。生活的磨难成就了李清照不同凡响的艺术格局,最终给中国诗词注入了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 一、李清照早年感情美满,家门却陷入党争,公爹成了最大推手。

  •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在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她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清照还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便去世。此时恰好李格非被调为京官,由于汴京没有宅第,便将尚在哺乳中的女儿留在明水老宅叫人抚养。这个地方是齐鲁稷下学问影响的地方,她的祖辈们留下了显赫声名。对此晚年的李清照曾在一首诗中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可知其家族的学术传承相当浓厚。

  • 1000-213.jpeg

  • 蔡京影视形象

  • 李清照18岁那年嫁给赵明诚,他的父亲是赵挺之,是北宋时期的高官,一度成为宰相。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和赵挺之虽然是儿女亲家,在政治上却是大对头。李清照嫁到赵家的第二年,父亲李格非就被奸臣蔡京列入打击面,和苏轼等在政治上一起受到冲击。而赵挺之却因为依附蔡京,从礼部侍郎迅速爬到尚书右丞的高位。在处理李格非所谓问题上,负责审理的正是公爹赵挺之,最终将其父判成流放罪。对这种极其矛盾的家庭关系,李清照非常无力感叹公爹“炙手可热心可寒“。自幼刚强自重的李清照选择了回乡。若不是党争所导致的政治高压和人情凉薄,李清照是绝对不会主动离开深爱的夫君。前人不能觉察李清照回乡的真正原因,遂附会为赵明诚远游求学等。实则是李清照被迫泣别汴京。 随后的几年里,朝廷上依旧党争不断,李清照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被政治左右。

  • 二、国破家碎,李清照的家庭幸福生活也被一同被疯狂踏碎。

  • 1106年,皇帝亲笔写着"元祐奸党”名单的石碑遭雷击,认为这是上天在为“元祐党"鸣冤,慌忙下诏,解除党人一切之禁,李清照才得以彻底解脱,回到汴京的丞相府邸。

  • 1000-212.jpeg

  • 相关碑文

  • 不久曾权势熏天的赵挺之在党争中落败被罢相,随之去世。遗孀郭氏率领儿子、儿媳到青州私宅隐居。李清照把她和赵明诚的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并从陶渊明的“审容膝之易安”一句中,取“易安”二字为号,才开始过上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多年后李清照对这段美满的日子还在念念不忘回忆:“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夫妇擅朋友之胜",是夫妻,更是知己。在青州隐居了几年之后,赵家似乎迎来了最大的转机。赵挺之的政敌先后失势,朝廷恢复了赵挺之被追夺的官职,赵家长子和次子官复原职,三子明诚即将步入仕途。李清照和赵明诚付出极大心血的金石古籍的整理收藏,也蔚为大观。

  • 1000-211.jpeg

  • 相关画作

  • 此后不久赵明诚独自赴任莱州。这对于自认“夫妇擅朋友之胜”的李清照来说,内心的凄凉可想而知。婆婆郭氏和复官的两位兄长都已离去,李清照再度过上了寂寞缺乏安全感的生活,她在深更半夜剪灯弄花,唯一的慰藉便是填词弄句,在纸上写下只有她懂的凄凉,不久她还是前往莱州寻找赵明诚,这些情绪在其诗词中均有迹可循,比如此后不久宋高宗的胆小和逃跑计划让她怀念起项羽,于是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装诗歌,这种风格的变化无不因时局变化让她悲愤交加。

  • 然而接下来她的命运却忽然再度急转直下……她毕竟是一个弱女子。

  • 1000-210.jpeg

  • 靖康之变

  • 1126 年,来自北方的金人攻陷大宋都城汴京,掳走国君史称"靖康之变”。赵明诚已经是当地的知府。赵明诚却“缒城宵遁"把自己用绳子系着从城楼上放下来,趁着夜色逃跑。这属于临阵脱逃的严重失职行为,赵明诚被罢官和李清照离开江宁不久就接到丈夫卧病的消息。她又急又怕,日夜兼程去看丈夫。然而到达时,赵明诚已病入膏肓,很快去世,李清照内心世界可想而知。李清照遂成为中年丧偶的"未亡人",留下了赵明诚的所有古董,这些成了她的巨大负担,也为她进一步的遭遇埋下伏笔。

  • 三、遭遇“渣男”后的半截人生凄凉,由此让李清照的诗词多了另一份沉重。

  • 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时局更加紧张,李清照派人将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部分金石文物先送走,准备投奔在洪州的亲戚。不料,洪州失陷,李清照派人运去的书画文物都没了;又有奸人讹诈,想以低价收购其余的文物;金兵也在继续南进,她走投无路,只得投奔弟弟。此时弟弟负责编写诏书 ,跟随宋高宗南逃,李清照乘船在浙东一带紧紧追赶皇帝逃跑的船队,却处处扑空。正在这时,她又听到传言,说赵明诚在世时,曾以玉壶投献金人,贿赂通敌,还有人因此事秘密弹劾他。为了替丈夫洗清罪名,李清照拿着家中古玩,更加着急地追赶皇帝的船队,尽管她是那么的瞧不起他们的胆小。当她好不容易到温州时,朝廷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据说备好了大船,百官都在海上奏事,准备随时逃往福州或泉州。

  • 1000-209.jpeg

  • 相关画作

  • 此前,李清照的婆婆郭氏迁葬泉州,赵明诚的二哥也在泉州做官、安家。泉州成了李清照的首选。至于她最终为何没有去,以往曾考虑到她为御舟行踪所左右,事实上,是李清照流寓两浙,在大病中再嫁匪人。这在旁人看来成了她整个人生的最大“污点”,然而事情才刚刚开始。

  • 狂风暴雨吓退了不习海战的金兵,宋朝君臣便放弃了去泉州或福州的想法。君臣驻绍兴,以地名为年号,取"中兴发达"之意,希望有所作为。李清照的弟弟在皇帝身边受到重视,李清照便没再打算去泉州,而是与弟弟为伴。长期的辗转流徙让她生了一场大病,金石文物也损失大半。谁知,家里小偷光顾,她豁出命保护的几箱书画砚墨被偷走,失窃后,李清照痛不欲生,病情加重,每日昏昏沉沉。她这一病不要紧,被“渣男”给盯上了。

  • 1000-208.jpeg

  • 张汝舟与李清照

  • 这个“渣男”不是别人,正是她在安徽池阳认识的老朋友张汝舟。刚认识时,张汝舟就觊觎赵、李船载车满的贵重文物。此时他看李清照寡居病重,其弟不谙世情,便虚情假意骗婚。婚后3个月,李清照发现张汝舟看重的其实是那些文物古董,便"讼其妄增举数",告发张汝舟谎报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骗取官职。张汝舟随即受到惩处。但依照当时的刑律,妻子告发丈夫需服刑二至三年。亏得赵明诚的姑表兄弟搭救,李清照在狱中待了九天后被放出来,至此李清照的名誉却彻底扫地。

  • 四、李清照的再度婚姻和遭遇成了其身后被热议的话题,甚至超越了对其艺术的研究。

  • 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要求女性绝对依附于男性。所以,便从婚姻的角度对女性提出了“从一而终“的性别不平等要求。”夫死不嫁“成了妇女的伦理道德规范标榜。从《礼记》中,这种古老的枷锁便已经将女性拷死”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这种传统到了理学滥觞时代,女性改嫁则更为一种挑战世俗礼法的行为。李清照不愿面对寡居的冷清生活迈出改嫁的大胆一步。继而发现张汝舟的龌龊不堪,李清照又毅然决然离异,这种举止在当时自然显得惊世骇俗,引起后代学者屡次疑问。但是,这种行为方式,恰恰与李清照的个性相一致。

  • 1000-207.jpeg

  • 李清照画像

  • 李清照此前迈出的一步,已经意味着得罪了所有赵明诚的亲戚,由此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广泛对其不利的舆论,于是关于李清照“晚岁颇失节”、“晚节流荡无归”几度甚嚣尘上。按照他们的想法就是,李清照只有孀居而死才是唯一“正路”。甚至到了明代,许多文人还在对此进行嘲弄,说李清照“德甫逝而归张汝舟,属何意耶?文君忍耻,犹可以具眼相怜。易安更适,真逐水桃花之不若矣。”《古今女史》,如此对李清照身后进行攻击,可谓真歹毒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