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初年,中国北部狼烟四起,金兵铁骑践踏中原大地,战乱所到之处尸骨蔽野,满目凉,“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人民是多么盼望朝廷军队挥师北上,驱逐强虏,还我家园啊!有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中借楚霸王垓下被围,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也不肯一人渡江苟且活命的故事,痛斥高宗偏安江南,不愿抗敌的卑劣行径,表达了生要做一代豪杰,死要为国为民尽忠的豪情壮志。短短20个字,如石破天惊,掷地有声,这传世之作竟是出自一位纤弱女子之手,她就是宋代以婉约、豪放著称的词坛女杰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 6609c93d70cf3bc74043b2e8b6ef8aa4cc112a63.jpeg

  • 婉约豪放,词别一家宋代,在我国文学史上是词的全盛时代,宋词流传至今有2万多首,词家有1200人之多。但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礼教的束缚,词坛女性可谓寥若晨星,其中自成一体,堪成大家的唯李清照一人。她的词语言优美生动,进一步开掘曲折深细的婉约派诗境,工力非凡,尤其是金兵南侵之后,国破家亡,战乱离愁,使她的词句由少女般的明快风格转为痛哀入骨的深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被后人尊称为媲约词主,引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 7e3e6709c93d70cfb8343a629f33e105b8a12b83.jpeg

  • 元丰7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生于历城(山东济南)一个书香之家。8岁后随父迁至东京(今河南开封)。父亲李格非是一代名士,工于文章,曾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也善诗能文。李清照在家庭书墨之风的熏陶下,勤奋学习,吟诗填词,研朱挥毫、抚琴作画无所不精,在少年时就名扬京城,被塔为东京才女。

  • 35a85edf8db1cb138c974a24babb664b93584b7b.jpeg

  • 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明诚酷爱金石学,还喜欢收藏书籍、书法、名画,后来他成为有名的金石学家。婚后,夫妻情投意合,感情很好。两人除爱好诗词,时时唱和之外,就是研究金石书画,收藏的文物极为丰富。《金石录》一书,是他们夫妻俩的共同创作。该书考证精凿,有些地方还纠正了史书的谬误,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

  • dbb44aed2e738bd444a704a1c664b7d3257ff995.jpeg

  • 靖康2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妇逃难到江南。在战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任命出任州(今浙江湖州市)太守,在赴任途中中暑病死于建康(今南京)。从此李清照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和梢神上的依托,开始了颠沛流离、孤苦伶仃的玍活。她辗转流浪到临安〔今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晚年的景况更加困顿、凄凉。可贵的是,遭遇悲惨、命运坎坷,使得她的作品深蕴家国兴衰之痛,反映出动乱的社会悲剧,更富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 8b13632762d0f70336f64fc86f1561382797c557.jpeg

  • 例如她晚年的名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一首十分奇妙、不同凡响的杰作。

  • ac6eddc451da81cb0b58b9d53a89e0130824315b.jpeg

  • “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反映了作者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心中如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然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再加上两个叠字“凄凄”,是外面环培和内部心灵相连接的关键,承上启下。“凄凄”作为“冷冷清清”之环境描写过渡到“惨惨戚戚”之心灵描写的媒介,就十分恰当由此可见,这三句14字,层次分明,文情并茂。

  • 9213b07eca8065384f061f8ff0329141af3482b6.jpeg

  • “三杯”两句写环境之冷,“雁过也”三句写心境之寒。因为这南飞的大雁,使她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天上的大雁使她感到伤心,地上憔悴的黄花更加深了她的悲哀。而这怎能忍受呢?下片着重写她感到时间难熬。特别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暗示着这使人难堪的时间,将无休止地延长下去。所以作者最后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所写的愁,不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国家危亡交织在一起之愁,所以使人读后,感受更为深切。

  • 9d82d158ccbf6c81ba9ec084dbd1813032fa402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