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家中藏书丰富且工于词章。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同样很有文学修养。在这样的家学熏陶下,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当她写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时候,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8676e9cf491843f49ff3567b0aa59daf.jpeg

  •   我们知道,李清照不但写出了诸多婉约清丽的词作名篇,同样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豪迈诗作。事实上,她的文学之路就是始于诗歌的。年少时,她读了《读中兴颂碑》一诗后,当即写了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笔势纵横,借古讽今,鞭挞时政,对家国社稷表达了深刻的忧虑之情,为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击节称赏。

  • a25b782e64c9484f901c93e810bb325d.jpeg

  •   李清照不仅有照耀今古的文学才华,也是一位优秀的文物研究者。她和丈夫赵明诚都喜欢研究古字画器皿,甚至包括远至周代的青铜器。他们收藏的古籍非常丰富,在当时有很大名望,两人还合力编撰了《金石录》。

  • 但是今天,我们不来赏析这位千古才女的诗词佳作,也不探讨她在文物研究方面的成果,尼古丁为大家讲一个关于李清照的让人非常沉痛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记录在陆游的《孙氏夫人墓志铭》里。

  • 晚年的李清照(约六十五岁左右)孤苦一人,无儿无女,不想辜负自己的满身才学,想找个能够传承衣钵的弟子。她有一位孙姓旧友,两人颇有交往,这个朋友有一个女儿,十多岁,聪明伶俐,李清照很是喜欢。一天,这孩子随着父亲来李清照家里玩,李清照对孩子说:我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你可愿意?

  • “才藻非女子事也!”小姑娘怔怔地看着李清照,脱口而出。

  • 6eaeafd351224734857266d774d48136.jpeg

  •   父亲听到女儿的回答后大为奇异,高兴地把很多记录古代列女故事的书籍给女儿阅读,女儿“日夜诵服不废”。后来这个小姑娘嫁人了,“凡组织缝纫烹饪调絮之事,非出其手,舅姑弗悦。”也就是说,嫁人后的孙氏姑娘成了一个理家能手,很被婆家欣赏。

  • 这位朋友是大诗人陆游的远亲,在这个孙氏姑娘年纪轻轻就去世后,陆游为她撰写了《孙氏夫人墓志铭》,墓志铭中说“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 李清照听到“才藻非女子事!”的时候是什么反应,我们无从知道,但从小姑娘的这句话里我们不但听到了她的断然拒绝,更听到了她对李清照一生的否定。而对于这样一句话,李清照的孙氏旧友也是对女儿持肯定态度的。至于陆游写的墓志铭,虽然他并未对这件事作任何评价,只是据实陈述,但以为亲友写墓志铭时言好不言坏的一贯作法来说,难免不让我们怀疑陆游同样是对这个小姑娘持肯定态度的,不然何至于一句问答之语被郑重地写在了墓志铭里呢?

  • 3c9ce2072eb24a4d90d47d74ca1a0bbd.jpeg

  •   李清照千挑万选,愿意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结果得到的是对方的轻视。“才藻非女子事!”,似乎蕴含了一句潜台词:什么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你看看你这辈子都做了些什么?你做的都是错的,是不值一提的!

  •   这个故事让我们沉痛的不仅仅是女子社会地位的卑微,更是对传统观念对人束缚之深的沉痛 。

  •   我们习惯于接纳固有的传统作法,那种接纳是从骨子里传出来的、自然而然的,甚至不给自己一点反思这个作法是否正确的余地,我们不会去思考,不会去分析,只是一味地接纳并自然而然地传承下去,传承到儿女的骨头里,再传承到孙辈的骨头里。

  • 如果这个孙氏小姑娘当时接受了李清照的教导,她是否能彪炳史册我们不能确定,但她的一生定然是另一番光景。

  • eed037287f20402ea033144dc84ba296.jpeg

  •   固有的做法未必正确,也未必不正确,我们不能一味地打破传统,但在接纳传统的时候,我们是否该给自己一点思考的余地呢?追溯一下这个传统的根源,分析一下它是否值得现在的我们采纳并传承下去呢?机会是属于勇者的,机会是诞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的,可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更习惯于依赖传统而厚古薄今,或看重创新而追奇逐异,反倒少了很多思考的过程。思考未必一定能让我们看清一切,但能让我们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问题,我们也许仍然会采纳一贯的做法,但一定不会那么自以为是的、那么决绝地把某些观点强塞给子女,而是教给他们对待一个问题要有思考分析的态度。

  •   藩篱的打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代未必能深受其益,但我们的践行或许能为后辈打开一番别样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