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书香世家,安享富贵荣华。

  • 窈窕婷婷玉立,词歌妙笔生花。

  • 嫁得如意郎君,同鉴金石书画。

  • 撰文批注填词,煮酒焚琴打马。

  • 怎奈山河破碎,伉俪各自天涯。

  • 明诚黯然辞逝,清照颠沛居寡。

  • 窘迫再嫁夫婿,孰知汝舟乃渣。

  • 朝堂贪赃枉法,宅府拳脚相加。

  • 宁拼三年牢狱,亦讼朝府官衙。

  • 幸得良友倾助,免戴镣铐刑枷。

  • 甘守清贫困苦,孤居不再言嫁。

  • 壮哉!易安绝句,思国忧民齐家。

  • 美哉!青照好词,千年永传佳话。

  • image.png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被世人称作“千古第一才女”。

  •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

  •  

  •     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夫妇二人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     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惜均未奏效。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后来赵挺之被罢右仆射五日病卒,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     李清照44岁时,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

  • image.png

  •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 题八咏楼

  • 千古风流八咏楼,

  • 江山留与后人愁。

  • 水通南国三千里,

  • 气压江城十四州。

  •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