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g-103.jpeg

  •  苏州刺绣博物馆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接到一件任务,为沈阳博物馆一条馆藏炕毯绣制复制品。这是一块龙凤团花绣花大红羊毛毯,图案中的绿色线是用孔雀毛捻成,金线是用真金打成金箔捻在丝线上制成的,华美异常。这块炕毯是康熙帝东巡时的御用之物,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当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李娥英等负责此项工作,在苏州刺绣大师的努力下,炕毯复制工作取得成功。

  •  据《清史稿》卷五百零八《陈之遴妻徐传》,康熙十年(1671),康熙确实到东北清皇室龙兴之地进行巡视,史称东巡。

  •  康熙帝在去谒陵的上,看到有一位老妇人跪在的左旁。的銮驾经过时,她说有话要给皇上说。有人介绍说这位老妇人是当年的大学士、人称相国的陈之遴的妻子徐灿。知道这件事,陈之遴在顺治十五年(1658)因贿交内监按罪应斩,但被他的父皇顺治从轻发落,夺官、籍家,全家流徙至关外的尚阳堡,1666年病死在谪所。据《陈之遴妻徐传》说,徐灿跪见康熙帝时,禀述丈夫“之遴死戍所,诸子亦皆殁(一说仍有一子)。”茫茫北国,只剩了她一个南方来的老太婆了。康熙帝问:“难道这案件处理得有冤吗?”

  •  徐的回答极有策略。她总不能让承认他老爸当年办了一件冤假错案吧?她只是说丈夫生前在谪所惟在思过,想都没敢想过有什么冤不冤的。现在只是请求皇上能发,允许先臣遗骨回家。

  •  仁字当头,沉吟了。总不能说一个的先臣已经死了,让他老伴将他遗骨运回故乡去安葬的仁心都没有吧?这也涉及到的形象啊。年轻的当场同意了徐灿的请求。据海宁《陈氏谱》上徐灿侄子徐元龙所撰《家传》:

  •  (徐灿)晚遭坎壈,从素庵公(指陈之遴)谪居塞外十二年,卒能哀吁动天,扶榇以还。当时同被谪者,例不得还,即家属叩阍,悉不准,准者惟徐夫人一疏。夫人归时,人逆于境,问夫人何以得此,夫人曰:君父之恩,天高地厚,雷霆雨露,无非教也。人疏,我独引咎,故荷鉴怜耳。其卓识过人如此。

  •  从这私家记载看,徐灿当时还准备了一个书面请求,想来她作为一个犯妇能跪在边等垂询,也应该是有人暗中帮忙吧!

  •  徐灿,吴县人,字湘苹,一说字明霞,一说字明深,但人们包括他丈夫也主要称她以湘苹。徐家在今天苏州高新区的支硎山、俗称山下,她在《初夏怀旧》诗中说:

  •  金阊西去旧山庄,初夏浓阴覆画堂。和露摘来朱李脆,拨云寻得紫芝香。竹屏曲转通花径,莲沼斜回接柳塘。长忆撷花诸女伴,共摇纨扇小窗凉。另一首《怀灵岩》诗云:支硎山畔是侬家,佛刹灵岩不赊。尚有琴台萦藓石,几看宝井放桃花。留仙洞迥云长护,采药人回月半斜。共说吴宫遗履在,夜深依约度香车。

  •  徐灿为光禄丞徐子懋的次女。这两首诗描绘了她的美好童年,比如去灵岩山游玩,到灵岩山必定会去,这影响了她的思想,晚年她成了一个虔诚的佛。

  •  在她待嫁的年龄,海宁望族陈家,有一叫陈之遴的年轻举人,刚死了妻子,正要找续弦,就托人来说媒。陈之遴年轻时与东林、复社名士钱谦益、吴伟业、陈名夏等结交,并参与活动,会写诗,才华出众,年纪轻轻已有些名气。徐父于是同意了,那时大约是明崇祯初年。婚后,陈之遴去考了三次进士,均未考中,到了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居然高中第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陈之遴任翰林院编修等职,徐灿和丈夫在生活了一段时间。

  •  徐灿从小就“颖悟,通书史”,尤喜欢诗词,是个诗人,词尤其出色,清顺治七年(1650)陈之遴为妻子的词集《拙政园诗馀》写序言道:

  •  丁丑(明崇祯十年,即1637年)通籍后,侨居都城西隅,书室数楹,颇轩敞,前有古槐垂阴如车盖。后庭广数十步,中作小亭,亭前合欢树一株,青翠扶苏,叶叶相对,夜则交敛,侵晨乃舒。夏月吐华如朱丝,余与湘苹觞咏其下,再历寒暑,闲登右小丘,望西山云物,朝夕殊态。时史席多霞,出有朋友之乐,入有闺房之娱。湘苹所为诗及长短句,多清新可诵。寻以世难去国,绝意仕进。湘苹所咏益广,好长短句愈于诗,所爱玩者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明则元美。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其论多与余合,频年兵燹散佚,今冬搜辑得百首馀,为之诠次,每阅一首,辄忆岁月及辙迹所至,相对黯然。毋论海滨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诸所游历,皆沧桑不可问矣。曩西城书室,亭榭苍然,平楚合欢树已供刍荛,独湘苹游览诸诗在耳。自通籍去国,迨再入春明,不及一纪,而人事变易,赋咏零落若此,能不悲哉。湘苹长短句得温柔敦厚之意,佳者近宋诸家,次亦楚楚,无近人语中凄婉之调,盖所遇然也。湘苹爱余诗愈于长短句,余爱湘苹长短句愈于诗,岂非各工其所好耶。

  • timg-102.jpeg

  •  陈之遴的序言中有这样几个信息,一是婚后他们住在西城,住的房子里有大槐树、亭子,后院很大,有棵合欢树,右边还有一个小土丘,登临其上,可以远眺西山景色。夫妇俩常在合欢树下共吟诗赋,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二是后来国事糜烂,他看无望,就不再出仕。谁知后来还是到来做官了,景色依旧,人事(其实是指时世)变易,其间不满十二年,抚今思昔,让人不禁感慨系之。

  •  陈之遴在序言中认为妻子善填词,而且词的题材广,有很高的造诣,比诗的水平要高。给徐灿词作出客观评价的还是他的丈夫。明末清初大词人陈维崧在其《妇人集》中评价徐灿:“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己。”还说她的艺术成就可以和宋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并列。徐灿那时还参加了杭州的蕉园诗社,与柴静仪、林以宁、朱柔则、钱云仪等合称“蕉园五子”,文学活动比较活跃。可惜的是,后因战乱,徐灿的词作散失了不少,在顺治七年冬天经过搜辑,夫妇俩共作考证确认,一共有一百余首。

  •  说来话王震在新疆长。陈之遴在顺治二年(1645)降清,在积极协助刚进京的清推行,因才干特出而得赏识,受清摄政王多尔衮器重,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

  •  多尔衮死后,陈之遴又得顺治帝重用,升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后调任户部尚书。顺治九年、十二年,两度被授为弘文院大学士,成了很有的。由于他们在海宁的“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考虑到妻子徐灿是苏州人,他于顺治九年从苏州拙政园的主人徐氏手里买下了此园(买园年份据《拙政园志稿》)。徐灿的祖姑、女诗人徐媛和拙政园主人为同亲戚,买此园有可能徐灿起了点作用。为了纪念此事,就这所新得的园子名命名妻子的词集。

  •  徐灿有没有住过拙政园呢?在徐灿的诗词中,写在西城的生活比较具体,写到合欢花,写到和女儿坐在花下,她杭州住过,也写过断桥烟,等等。但写拙政园的作品就比较少。一是可能这些诗词作品丢失了,二是没有住过。我个人认为是徐灿曾在拙政园住过。

  •  旧柳浓耶,新蒲放也,依然风景吴阊。去年今午,何处把霞觞。赢得残笺剩管,犹吟泛、几曲回塘。伤心事,飞来双燕,絮语诉斜阳。

  •  石榴,花下饮,吊花珠泪,还倚花藏。过一番令节,如度星霜。向晚竹牕萧瑟,凄凄雨、先试秋凉。难回想,彩丝艾虎,少小事微茫。

  •  从这首词看,上一年的端午,因海宁故居被毁,他们还不知“何处把霞觞,”只好写写诗,吟吟曾经泛舟回塘的伤心事。今年端午,她看到的是“依然风景吴阊”。她在苏州过端午节,满眼家乡习俗,心中的快乐,必定让人少想往事,所以说过去小时候的“彩丝艾虎”事,已经想不大起来了。从这首词猜想,词写的是应该夫妇俩是在新买了拙政园后在苏州共过的端午。而且从目前所知她写过的五首《满庭芳》词牌的词作,除一首“寒夜别意”,都是用于祝寿、贺中榜眼、庆元旦等内容的。这首《满庭芳》应该是借共度佳节庆贺有了新的园子。

  •  徐灿的词,历来好评如潮,历史沧桑与个人家世、女性视角与苍凉,雄迈笔力与穠丽文彩,委婉表达与沉郁词风,这种强烈的对比,熔铸成她独特的词作,基本可称篇篇珠玑,没有草芜之作,是苏州文坛的骄傲。现选两首供欣赏:

  •  过眼韶华,凄凄又、凉秋时节。听是处、捣衣声急,阵鸿凄切。往事堪悲闻玉树,采莲歌杳啼鹃血。叹当年、富贵已东流,金瓯缺。

  •  风共雨,何曾歇。翘首望,乡关月。看金戈满地,万山云叠。斧钺行边遗恨在,楼船横海随波灭。到而今、空有断肠碑,英雄业。

  •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秋农李还销歇。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  徐灿被是李清照后的又一大女词人,但她留下的作品有限,只有一百多首词,在丈夫死后,她自己封笔不写了,“自塞外称未亡,即停吟管,不留一字落矣。(见《家传》)。”后来她扶枢回归,苏州拙政园已被朝廷,无法回苏,而且在这一年她的亲家、太仓的吴伟业(梅村)也故世了,她就回到了海宁,住在盐官镇的新仓,成为一个不问也不再写作、只画像的佛,或者就“内养”,无限的沧桑已在她心中沉寂,家乡的明媚风光也已远去,只有青灯黄卷伴她余生。

  •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