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jpeg

  •     北宋著名文物收藏家、金石学家赵明诚是诸城人。他自幼随父亲赵挺之(官尚书右仆射)在汴京居住,入太学读书,后与才女李清照结为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以搜集、整理金石字画、文物古籍为乐。大观元年(1107 ),赵挺之罢官病逝,赵明诚遭当朝权奸蔡京诬陷入狱,次年出狱后,偕妻子李清照归隐青州,潜心学术,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青州距诸城仅三百里,不过两天路程。在此期间,赵明诚是否回过诸城老家?对此,史料无载,赵、李二人也无诗句留世。但据笔者所掌握的部分资料分析,这期间他们应该是回过诸城的。


  •     清代诸城城里李氏庭院曾有一块瘦、透、漏的奇特太湖石,上用隶书刻有“云巢”二字,下款识刻为“辛卯九月德父易安同记”,字体古朴挺拔。德父是赵明诚的字,易安是李清照的号。综合考析相关资料,我们可以认定,石上刻字即为赵明诚所书,其书写地就在诸城。以此为据,可以肯定地说,赵明诚曾有过短暂的诸城之行。


  •     首先,赵明诚有回诸城的时间和必要。奇石题记“辛卯年”,即政和元年(1111),也就是赵明诚夫妻返回青州的第四年。这期间,他们摆脱了那相互角逐倾轧的官场,过上了较为平静的安定生活,正是四处搜集金石文物、潜心切磋研究的大好时机。他们三上泰山,四去仰天山以及云门山、驼山、灵岩寺、齐故都等地考察、搜集金石古籍,极力为撰写《金石录》准备原始资料,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诸城曾为古琅琊治所,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又是赵明诚的故乡,他们自然不会漏过,而必当亲往考察。其中,历代文人墨客所向往的超然台,秦始皇东巡琅琊、乐而忘归及其所筑的琅琊台,特别是那闻名全国的李斯篆书琅琊石刻,都应当是他们游览和考察的胜地。

  • u=3172951196,1427347560&fm=26&gp=0.jpg

  •     其次,赵明诚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其亲来诸城提供了可能。赵明诚的《金石录》


  •     属于考证研究之作,其中所涉,只要有可能,作者都要亲见亲考,少有随意引用之词。《金石录》卷十三有对琅琊刻石的详细记载:“右《秦琅琊台刻石》,在今密州,其颂诗亡矣,独从臣姓名及二世诏书尚存,然亦残缺。熙宁中,苏翰林守密,令庐江文勋模拓刻石,即此碑也。从臣姓名‘五大夫’作‘夫夫’,泰山秦篆亦如此。或以为古‘大’与‘夫’同为一字,恐不然。余家所藏古器款识,有《周大夫始异》及《秦权铭》,黔首大安,皆用大字。盖古人简质,凡字点画相近及音同者,多假借用之,别无他义,东汉时碑刻尚多如此。”文字不但记载翔实,而且对刻石上从臣姓氏及职称“大夫”、“夫夫”作了详细的考查与确切的引证,而不是引自别处,如果不是赵、李二人亲自登上琅琊台考察二世诏书,就不会有此发现。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赵明诚夫妇来诸城后,暂住李家园中,次日就登上超然台,拜读了《超然台记》、《超然台赋》和苏轼请文勋所临摹的“二世诏书”,和苏轼为诏书所题的《书琅琊篆后》跋文等,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去琅琊台,考察琅琊刻石的愿望。他们不顾鞍马劳累,接着就去了琅琊台,摩掌秦二世诏书,一字字一句句地辨读,从而有了《金石录》中的那段文字。


  •     再者,遗物考证也证明,赵明诚曾在诸城逗留。清末诸城文士王竹吾(字志修)对赵李二人的诗词等专门研究,并广为收集二人的遗迹遗物。本文前面所提及的李氏庭院中的太湖石,曾经长期遗失,不知下落。清末却终为王竹吾所得。王得到此石,惊喜之余,作诗二首志之。其一:“金石编排脱稿初,归来堂上赋闲诗。若论旧谱翻新调,夫婿才华恐不如。”诗中有注:“归来堂旧址.乾隆中同邑李氏改名易安园,今已荒芜矣”。其二:“词客争传《漱玉集》,故乡真恨我生迟。摩挲奇石题铭在,应记花前写照时。”自注:“石高五尺,玲珑透豁,上有‘云巢’二隶书,其下小摩崖题‘辛卯九月德父易安同记’。现置敝居仍园竹中。”众所周知,“归来堂”为赵明诚夫妇在青州的住所,但前诗小注中却说“归来堂’,在诸城,似乎有误。但是,如果是因为诸城文士出于对赵、李二人的敬仰而将其临时居所称为“归来堂”,则是可以理解的了。李氏将赵、李二人所暂居的庭院改名“易安园”以示纪念就可为证。所谓的李氏庭院旧址,位于旧城南门里东侧。此处是李氏后代李卯田先生旧居,他家中存有很多太湖石,曾将《 诸城县志》 载人金石考的明代文士侯廷柱题记的玲珑太湖石,捐献给市博物馆,该石现存馆中,但是赵、李二人题字的奇石今无下落,甚为可惜。

  • 1564122580457_5d3a9dd4159bb86b9908c73f.jpeg

  •     王竹吾还搜集到一幅李清照的画像,并托人临摹多幅赠送知己好友。画像系政和四年(1114)李清照三十一岁时在青州归来堂所作,上有赵明诚的亲笔题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落款是“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对此,清代王半塘所撰的四印本《漱玉集》内有专门记载:“易安居士照,藏于诸城某氏,诸城古东武,明诚乡里也。王竹吾(志修)舍人,以摹本见赠,属刘君炳堂,重抚是帧。竹吾云‘其家蓄奇石一面,上有明诚易安题字,诸城赵李遗迹盖仅此云。光绪庚寅半塘老人识’。”由此得知赵、李二人,确实回过故里诸城无疑。


  •     赵明诚、李清照回诸城,一方面是考证金石之需,另一方面也难免有省亲的意思。至于城南常山,二人是否去过,因无资料很难断定,但相信他们既到家乡小住,在考察完超然台、琅琊台后,对于苏轼经常活动的常山,他二人是不会放弃的吧。当他们登上常山,饱览常山风光,朗读《雩泉记》中的“吁磋歌”,定会对苏翰林“为官一任,造福万民”的政绩以及那众多的诗词,更加敬仰和无比的钦佩吧。当他们获得了不少资料后,便匆忙返回青州归来堂,作进一步的探讨、切磋、撰写文字资料,为《金石录》初稿昼夜忙碌,自此后,再也不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