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李清照辛弃疾阅读思想相同之处

  • image.png

  • 3.1读书需广博专精

  • 李清照平生就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27]。《打马图序》开篇即道:“慧即通,通即无所不达;专即精,精即无所不妙。”[28]清照词常以寻常语度入音韵,化市井语为高雅,但也擅长用典。仅《多丽·咏白菊》[29]一词先后用典“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汉皋解佩”、“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泽畔东篱”达八处之多。据清照在诗词文中所引用的典籍情况来看,她对于《周易》、《礼记》、《尚书》、《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新唐书》、《南唐近事》、《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诗经》、《楚辞》、《文选》、曹操诗文、王粲赋、嵇康文、陶渊明文、江淹诗、何逊诗、唐人散文、唐人诗、晚唐宋人词等历代文学,《淮南子》、《吕氏春秋》、《博物志》、《韩诗外传》、《汉武帝外传》、《世说新语》、《神仙传》、《拾遗记》、《神异经》、《高力士外传》、《柳毅传》、《李赤传》、《酉阳杂俎》等子部小说,《老子》、《庄子》、《景德传灯录》等道藏佛典,均十分熟悉[30]。李清照所钟爱之书在《金石录后序》中亦有体现“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鼎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室内,岿然独存。”[3l]

  • 辛弃疾亦博览群书,善于用典。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评论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32]下面以其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3]进行简要分析。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类,尚能饭否?

  • 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上阙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下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当权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从这篇词中辛弃疾对史部文献运用自用的情况分析,其对史书必然娴熟于心。据统计,稼轩词共用史部典故438处之多[34]。

  • 3.2注重藏书

  • 藏书是人们进行阅读活动的对象,是阅读研究的重点内容。李清照藏书主要靠平时积累购买所得。在汴京之时,明诚清照藏书即名闻京师,又经几十年辛苦搜求,“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35],在青州故第书册什物被焚后,尚能余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可见其藏书之富。

  • 辛弃疾闲居乡里数年,亦有不少藏书。其好友陆游曾赋《送辛幼安殿撰造朝》,[36]诗,所谓“千篇昌谷诗满囊,万卷邺侯书插架”。“邺侯”指唐朝宰相李泌,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37]曾言:“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足见其藏书之多,陆游以邺侯比拟辛弃疾,可见辛弃疾藏书数量也定当不少。

  • 4李清照辛弃疾阅读思想之不同

  • image.png

  • 4.1读书目的不同

  • 李清照将读书看作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如福楼拜的名言:“阅读是为了活着。”而辛弃疾读书重视实用,服务于抗金统一大业。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辛弃疾曾为寓居信州的原吏部尚书韩元吉祝寿,作词《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38],有“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强调平戎万里、伐金救国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的事业。其名篇《美芹十论》洋洋洒洒万余言,《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是书皆论恢复之计。其《审势》、《察情》、《观衅》三论,所以明敌之可胜,其《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七论,所以求己之能胜。”[39]此奏仪虽未被统治者采纳,却体现了辛弃疾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是其学以致用阅读思想的体现。

  • 4.2李清照读书亦重校书

  • 校书不仅为藏书之法,也是读书之法。《金石录后序》记载,赵明诚、李清照“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赵明诚著《金石录》,清照亦“笔削其间”。“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40]。

  • 4.3辛弃疾重视耕读传家

  • 辛词中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数量之多是前无古人的,他晚年以“稼轩”为号,并提出“力田为先”的观念。“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41]这与他在上饶、铅山的近二十年的农村生活经历,与农民的交往有关系,从而在他的词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稼轩生有九子,除一子早殇外,其余八子皆取字“禾”为旁,如:稹、秬、稏、穰、穟、秸等。我们可以从字义上理解稼轩给儿辈取名的意图:稹:(草木)丛生,通“缜”。秬:黑黍,是名贵品种,与香草一道酿酒用于祭祀。稏:稻禾摇摆貌。穰:庄稼丰熟貌,《史记·滑稽列传》:“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穟:同穗。也指禾苗茂盛貌。《诗·大雅·生民》:“禾役禾遂禾遂”。秸:农作物的茎杆。观稼轩儿辈名字,可知其对农耕的重视和情有独钟。在鼓励子女读书方面,稼轩也无微不至。第四子穬勤于读圣贤书,稼轩写诗勉励之,题目即为:“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诗曰:“春雨尽连夜,春江冷欲冰。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身。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42]

  • 5结语

  • 综上所述,辛弃疾阅读思想同李清照有类似之处,但由于两人生活经历等大不相同,故又有诸多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如均博览群书,且注重藏书。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读书目的不同,李清照将读书看作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辛弃疾则持学以致用的阅读思想。

  • 通过以上对李清照辛弃疾读书生活及著述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有些阅读方法如校书等已不再适用于现代阅读,但是确有一些优秀的阅读思想值得我们继承推广,如家庭阅读。家庭阅读不同于个人阅读之处在于强调家庭环境之于个人阅读的影响。家庭阅读不但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终身学习和营造舒适健康生活的良好方式。 

  • 注释: 

  •  [27][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见:漱玉词

  •  [28]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59

  •  [29]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1

  •  [30]邓红梅.李清照新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9

  •  [31][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见:漱玉词

  •  [32]王步高,刘林.李清照辛弃疾全集.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470

  •  [33]见:稼轩词·卷二

  •  [34]周炫.稼杆词用典与“以才学为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74

  •  [35][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见:漱玉词

  •  [36][宋]陆游著;游国恩,李易选注.陆游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79

  •  [37][唐]韩愈著;钱仲联,马茂元校点.韩愈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14

  •  [38]见:稼轩词·卷二

  •  [39][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北京:中华书局,1965.842

  •  [40][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见:漱玉词

  •  [41][元]脱脱.宋史·辛弃疾传·卷四百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75

  •  [42]王步高,刘林.李清照辛弃疾全集.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237

  •  

  • 作者信息:山东省图书馆馆员,邮编:250100。

  •  

  • 转自《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