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词作的质量表现在什么地方?简言之,则曰:“精妙”。“”,即精粹,精致,精深,精细,精纯,精微,精到。“”,即美妙,奇妙,深妙,高妙,超妙,神妙,直至妙不可言,妙合无限。评家在研究李清照及其作品时,往往注意她的《词论》,这无异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她另一篇奇文,即《打马图经自序》表面看,这是一篇讲述有关博弈嬉戏之技的小文研究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其实,博弈嬉戏之技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甚至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是一脉相通的。这篇序文开头部分所讲的道理就十分深刻而又透辟。

  • eee858656aba42e9bed2f0ecf7bea1e7.jpeg

  • 李清照人物绘图

  • 不妨引出一读:

  • 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故庖丁解牛,郢人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大至于尧舜之仁,桀纣之恶;小至于掷豆起蝇,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后世之人,不惟学圣人之道,不到圣处,虽嬉戏之事,亦不得其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且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 这段话讲得清楚明白,深入浅出,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中悟出许多道理。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个条件:“”,也就是首先要有聪明智慧。因为聪明,有才智,才能把你所从事的那件事情搞清楚,整明白,甚至由此而无所不通。这可以说是“观其大略”。光通不行,还要“专”,术有专攻才能臻精妙之极致文章指出,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之所以都能有自己的拔尖人物,其原因只在一个“”字。这可以说要“务于精纯”。文章指出,所谓博弈,也就是争先的技巧:“争先术”。只有“”,才能掌握“争先术”的诀窍。坦率讲出自己喜欢博弈之类的游戏,并全身心沉浸其中,直至废寝忘食。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一个“”字。据作者自述,《打马图经自序》作于绍兴四年(1134)避乱金华期间。

  • 01d00108b5304da1b85399efaa395e31.jpeg

  • 李清照人物绘图

  • 如果把这段话跟她在《金石录后序》所写,与丈夫赵明诚斗茶赌记忆争胜负、直至茶覆怀中之事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李清照多方面表现出其争强好胜的个性,说明她不论何事,即使偶有所为,也必达“精妙”之境不可。易安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是跟她对词的“慧、通、达”直至“专、精、妙”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其他词人的优秀名篇,也是慧通精妙的产物,而李清照的“精妙”,在于她“别是一家”的“精妙”,即“易安体”式的“精妙”。“易安体”的“精妙”何在?简言之,即:词学观念的“别是一家”;审美体验的“别是一家”;女性意识的“别是一家”;艺术手段的“别是一家”。

  • eaa10976dddd46cbb4581b2a83c2d160.jpeg

  • 词的审美体验

  • 首先是词学观念的“别是一家”。李清照前期在《词论》中提出的词“别是一家”说,与南渡后在《打马图经自序》中所倡导的“精妙”之说是上下联系、互为表里的。如果说,“别是一家”是强调并维护词之为体的自身特点与规律的话,那么,“精妙”则是保证并体现词之有别于其他诗体形式的必要条件。不达“精妙”之至,则面目模糊,韵味寡淡,不仅难于词坛争先,且难自立于中国文学艺术之林。作者在《词论》中对词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过科学总结,并对著名词家创作得失提出尖锐批评,措词严苛,略无顾忌,充分显示出史家的宏阔目光,批评家的理论勇气鉴赏家的细致体察。李璟、冯延巳、柳永、张先、宋祁、沈唐、元绛、晁端礼、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前辈名家,均指名道姓予以适当针砭。

    70e9b46259504a9cb5187a65f77550ac.jpeg

  • 北宋欧阳修

  • 虽然其所论不无偏颇,但其整体精神却在于维护词“别是一家”的根本面目。为此,她还从正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和主张,即:协音律,反尘下,有妙语并要讲求“铺叙”、“典重”、“情致”与“故实”等等。李清照这一独立见解和敢于从本体特征上来要求发扬词的优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尤其作为一个女词人)是十分不易的。联系《打马图经自序》所论,则可进一步体会到上述批评针砭与具体要求,正是词的自身生命的要求,是与其他诗体形式“争先术”的必要手段,也是达到“精妙”这一极致的必要内容。读者往往以为李清照之所以卓然自成一家乃在于她的天才,在于“慧则通”,而忽略了她“昼夜每忘寝食”的专精的精神。一个对博弈能全力以赴甚至废寝忘食的人,当她面对极其郑重的歌词创作时,不也能更加舍生忘死将自己生命作整体投入么?

    6bed7f931b934eea9d4648dca58f0ebb.jpeg

  • 李清照人物绘图

  • 万不可以为李清照的词活脱自然、亲切感人,到口即消,来之甚易。其实,李清照词(特别是她后期词)字字看来皆是血,句句篇篇都是生命投入的结晶。其次是审美体验的“别是一家”。李清照所提出的“别是家”,从根本上讲又是从词的审美体验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这方面提出来的。词之审美,自然有别于诗文。所以她既批评苏轼某些作品是“句读不葺之诗”,又批评王安石、曾巩“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表面看似乎是从形式、语言和音律方面区别词与诗文之不同,但其实质却是强调词的审美体验应与诗文有根本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听觉的审美、视觉的审美与综合性审美。所谓听觉的审美,即听觉的怡悦,表现在歌词创作要有音乐美,即协律动听《词论》中所说:“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及转喉发声,歌一曲,皆泣下。”

  • 8e39373def7645ae88af7f834692a0eb.jpeg

  • 李清照人物雕像

  • 又如对柳永的肯定与批评:“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都是从歌词协音律这方面讲的。视觉的审美,即视觉的怡悦。李清照的要求是文雅,奇妙、典重,文采鲜明。如批评黄庭坚“良玉有瑕”就是从视觉在心理上所获得美感方面而言。所谓综合性审美,则指整体性心理情感方面的审美体验,是各种感官体验的综合。如对秦观的批评:“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李清照的词就是按照她对词的“别是一家”的审美体验的要求来进行创作的。不仅如此她还能在南渡词人为适应抗金复国的需要而大量创作爱国豪放词的时代风气下,坚持诗词在内容题材上的严格区分。她坚持在诗歌创作中对南宋妥协投降、苟且偷安进行尖锐的批评谴责,主张出师北伐,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甚至想亲身加入战斗。

  • 39694de80e824588a19524e3615dfe8c.jpeg

  • 广阔豪放的词意境

  • 如《打马赋》最后赞辞所说:“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骤弭,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在《乌江》诗中说:“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些诗均写重大题材,爱憎鲜明,情辞慷慨,激愤昂扬,充分发扬诗歌传统的现实批判性与战斗性。但是在易安词里却与此不同。除《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首明显向豪放词风倾斜外,其余则将生遭离乱,去国怀土,夫死财丧,天涯迟暮之审美体验纳入前已分析的南渡词中。生离死别世事沧桑本为传统题材,但经过词人生命的体验与熔铸,再加之以创造性的艺术表现终于达致新的审美升华,从而与时代社会有机融合,产生了广泛的“共振”效应。事实证明,词人在其作品中的生命投入是与作品的生命成正比的。

  • b638879c75d14cd5ba5d83db4a650139.jpeg

  • 青州李清照纪念祠东侧的洋溪湖,湖的对岸是青州博物馆和通往李清照纪念祠的永济桥

  • 词人投入的愈多,其作品“别是一家”的特征就愈鲜明,生命力也就愈强大。反之亦是。“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书堂词话》)“易安体”所写,即诗、文均无法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审美体验。那些责备李清照词的内容狭窄,或认为其内容可用诗文表达的人,不妨试着把“易安体”改成诗文,或者把李清照上面的诗句改成词体,其结果还会有“易安体”这“别是一家”的韵味么?第三是女性意识的“别是一家”。“易安体”的特色与成就还体现在与其他女词人作品面目风格截然不同这一重要方面。

  • 7ab2f56715c24981b94d561fddd90aa9.jpeg

  • 李清照绘图

  • 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一开始就以女性为主要题材,但在李清照、朱淑真出现以前,几乎全是“男子作闺音”,是男性视角与男性审美体验的产物,不论是外表形象与心灵世界,均有许多扭曲与不足。魏夫人生活于北宋,又是宰相曾布的夫人,生活安逸,其词虽也涉及离愁别恨与闺阁风情,但在女性意识方面远不如李清照鲜明自觉。朱淑真因婚姻失意,女性意识较强,但只局限于闺阁庭园、恋情相思以及抒写嫁非所爱的苦痛;她虽生活于南宋前期,但金兵南侵与朝廷和议之争在她词中却不见反映。只有李清照经历了北宋灭亡与南宋的妥协投降所造成的颠沛流离之苦,还遭受丈夫死与玉壶颁金的诬陷以及所有文物尽遭损失的巨大打击。凡此都逐渐积淀成为她心灵深处有别于其他女词人的女性意识。

  • 69dc2aba6287404eab2fc57954426d5b.jpeg

  • 李清照故居

  • 应当说,从一开始她就是女性意识较强的女词人。她早期在爱情与闺阁情趣的抒写方面,已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了。如“人比黄花瘦”,“绿肥红瘦”诸句,不仅赵明诚“自愧不逮”,评家也认为“此语若非女子自写照,则无意致。”(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南渡后的“寻寻觅觅”、“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欲语泪先流”、“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句,皆非男性词人所能状得者。反之,如果她想在词的创作上与男性词人在政治题材与社会生活题材方面一较高低,她必然因闺阁生活的局限而失去优势。发挥女性词人优势的阵地不在诗界,而在词坛。对李清照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善于表达要眇之情,凄迷之境的词体,与李清照轻灵、婉转、挚柔细的女性审美意识更为合拍。

  • 5612cf423c094e22a00810a6fdcecedb.jpeg

  • 李清照词境界

  • 李清照之于词,如鱼得水,她可以通过词体形式尽情发挥,不加矫饰而又自然得体,并由此而完成女性词人自我形象的勾画。在女性意识独创方面大约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特点:让最具体的感触一般化;把最个人的感情普泛化使最浮面的感觉悠远化;将最深沉的感受白描化。从而使“易安体”真正成为“别是一家”词。最后是艺术手段的“别是一家”。“易安体”从“乐府声诗并著”出发,特别注意词的音乐性,使词变成有意味有生命的形式。音乐是人类高级生命的节奏,是人类情感变化的符号性体现。体现音乐节奏的词体之长短不齐的句式,是与人的不同情感相吻合的。音律的轻重起伏、长短错落,与词人精神活动、心理活动是相对应的。因此,词牌的选择对词人来说相当重要。李清照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敏感性。

  • 8566d81f6066451aac34088555855d1f.jpeg

  • 李清照纪念馆

  • 《孤雁儿》、《声声慢》从词牌名称到思想内容,再到双声叠字以及齿唇音的穿插运用,不知费尽多少心血才能匀圆妥贴达到自然高妙。此外,口语白描,体近人情;委婉曲折,层层深;情致真挚,善于铺叙等,均为“易安体”重要特征。张端义说李清照“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贵耳集》卷上)可见李清照词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但不论“炼句精巧”,还是“平淡入调”,在“易安体”中,均能自然浑成,匀整妥贴,研炼至极,转趋平淡,不见痕迹,甚至连李清照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了。庄子《养生主》写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徐无鬼》写郢人“断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前者是专精独诣的境界;

  • 32cc006708e241559eeafad3174a9965.jpeg

  • 李清照纪念馆书房内布置

  • 后者讲巨匠良工业外余技之至美至乐之境。“易安体”便是这种专精独诣与至美至乐的产物。这与她在《打马图经自序》中所讲的“精妙”二字,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综上所述,李清照以其43首精妙的歌词登上婉约词大家的高峰地位,在当时与以后均产生过巨大影响。辛弃疾就曾以“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为题写下了名篇《丑奴儿》辛词中还可见化用易安词句的现象。如“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水调歌头》)“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渔父词》)侯的《眼儿媚》也自注“效易安体。”在历史上,李清照历来被奉为词家正宗。王士祯《倚声前集序》认为词中婉约一派“至漱玉、淮海而极盛。”他在《花草蒙拾》中进一步强调“婉约以李易安为宗。”

  • 8d8f8891058648c2b9e04af404059155.jpeg

  • 辛弃疾雕像

  • 清人还以李清照为“三李”之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沈去矜语杨希闵于光绪年间还合编《三李词》刊本。凡此,均说明李清照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但是,由于李清照在《词论》中对苏轼等人带有片面性的批评以及过分强调词的“别是一家”,加之她的创作内容与风格比较单一,在文学史特别是词的发展史上也产生过负面的影响。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闺秀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骨。”朱庸斋说:“历来对清照词作之评,往偏高溢美。其词清新流丽,自然中见曲折,然生活面狭,闺阁气重,不免近乎纤弱。”又说:“后世不少柔靡轻巧之作,与清照流风不无关系。”(《分春馆词话》卷五)事实上,李清照词也并非“无一首不工”。

  • d41184d1f2ad451fa53c9e1cc30c6fb4.jpeg

  • 李清照人物模仿

  • 唐圭璋认为:“在两宋词人中,李清照可称为‘名家’称不上大家,不能与柳、周、秦相比。前人的评论,有一定见解,当细加揣摩。前一段对李清照评价偏低,反过来说,也不能扬得太高,必须恰如其分。”这些批评也有一定道理。在北宋词坛崩解以后,几乎所有词人都带着不同的创痕纷纷南渡。以上四节,只不过是其中少数影响较大词人之简介。还有一些在当时颇孚盛名的词人(包括作品较多的词人)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介绍。仅从以上简介的“南渡词人”中即可看出:南渡词人将北宋一百六十余年间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全部移植到南宋这一狭小土地当中,使之扎根成长,为南宋词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时代的迫切需要,由苏轼开创但后来难乎为继的豪放词,在特定历史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形成时代主潮;

  • 8eb5561779b64aefa39f32a99148f289.jpeg

  • 豪放的词意境

  • 几乎所有南渡词人在经历时代巨变之后,词风也都随之有程度不同(强、中、弱)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向豪放词风倾斜或相互渗透,通过这种倾斜与相互渗透,使词史的审美视界开始向阳刚之美转换;南渡词的主要特点是走出闺阁庭园杀向抗金卫国的前线,并积极参与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和战之争,而且始终站在主战的立场之上,成为反对妥协投降的新型重要武器之一;正因为存在以上重要原因,婉约词在南宋词坛转型期已成为最弱声区,即使有某些发展变化,也都与抗金卫国这一时代精神无法张扬密切相关,啸傲山水、归隐林泉都与时代主潮有这样或那样的深层关涉。南渡词人较好地完成了词坛的转型任务,为词史高峰期与词艺深化期到来,准备了充分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