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南渡之後

  •      宋室南渡之後,李清照也由青州辗转逃到江宁,由於之前有叙述到南宋主政者并不想收复北方的失土,反而镇日享乐,李清照目睹了这时国家的腐化,爱国情操高尚的文人不断有作品出来激发国人,建康时期的李清照,词中不再只是深闺当中的心情,历经离乱之苦的她,已经能把更深刻社会意义纳进来了,作品的意境也比从前广阔。

  • image.png

  • (一)形单影支

  •   建炎三年五月,赵明诚接到圣旨,受派到湖州担任知府,到任之前,要先到建康“过阙上殿”,刚到建康即以书信告知清照自己得病的消息,清照急忙的看完书信,赶赴建康,明诚已病入膏肓,清照心烦意乱,八月十八日,明诚扶病写下一首绝笔诗,便撒手人寰,年四十九岁。

  •   明诚的死,对李清照是一大打击,也是她人生路上的一大转折,从此,她承受著“国破家亡”的双重痛苦,开始了孤苦凄凉的晚年,不过也因为她这些遭遇,使得她在艺术领域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体认,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了不同的领悟。

  •   李清照後曾改嫁张汝舟,但婚姻并不美满,在李清照所作的“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一文中,写到“信彼如簧之说,或兹似锦之言”,说明李清照是听信了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才嫁给他,“视听才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张汝舟为了李清照身边的器物而接近她,达成目的之後,对李清照多加欺淩,李清照後来求助於綦崇礼,才得以解除自己与张汝舟的婚姻。

  • (二)晚年孤苦

  •   李清照人生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晚年定居在杭州,这时是南宋历史最黑暗的时代,因为主和派掌权,对於抗金的将领多加阻挠,宁与金人称臣纳贡,也不愿收复失土,加害岳飞父子,抗敌有罪,卖国有功,就这样的环境之下,爱国志士莫不痛哭流涕。她的心情沉痛,她把自己对人性的体悟,对故土的思念,化为文字,一首《声声慢》里道尽了李清照南渡後的心境,读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会感到词中沉重忧伤的心情,同样的黄花,同样的西风,在後期读来格外的凄凉,徐培均在文中指出,其原因应是词人在离乱中已经从一个深闺少妇,转变为感情复杂的暮年孀妇。词的风格也由原本的清空隽永变为沉郁悲凉、低徊飘渺了。

  • image.png

  • 第四章 李清照闺情词的内容特色

  • 第一节 著重女性内心情感的描写

  •   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只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她不同於男作家的,也是在闺情词中,对於女性内心情感有著较为深层的描写。

  •   一般男性词人借女子作闺音,多半都著墨於外在形象的描绘,常常会流於制式化的形象,彷佛每个闺中女子,就一定有个在外的夫婿,无心饰容、或是常独自伤怀,这种作品,多少都还暗藏著古代社会对於女子在道德上的规范与期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男女毕竟是有分别的,以一个男人的身份,要去以女子的心态出发写文章,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男女从小就被赋予不同的社会期待,男人不太能够了解女子闺中的情趣,就好像女子想要体会在外征戍的男子一般,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以男子之言所发的闺情作品,写的再好,也没办法和女文人一较高下的原因。

  •   李清照的闺情词在内容上,主要为“思夫”、“伤春”、“离情”,还有“思乡”,下就此四类加以说明:

  • 一、思夫

  •   由於赵明诚仕宦在外,夫妻长年分隔两地,所以,李清照的作品大都是描写自己思念丈夫的情绪,多半都是丈夫不在身边时,作文以抒情,这类的文章各个季节都有,有秋愁的,有伤春的,不过大致上来说,主要还是在写关於自己是如何思念在异地的丈夫,这些作品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南歌子》(天上星河转)、《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及《点绛唇》(寂寞深闺)。《点绛唇》:

  •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70)

  • 这首词是一看便知是李清照因思夫而作,一开始便把主旨点出,会做这首词主是要因为“寂寞深闺”,因为寂寞的情绪让她提笔抒写自己的心情,而第二句的“柔肠一寸愁千缕”,“一寸”和“千缕”是个对比,衬出作者心中的柔肠只有一寸,但是因为思夫而衍生出来的千缕的愁绪,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就是春天,偏偏时间那么快,一转眼就要进入夏天了,这时又下起了丝丝细雨,花儿禁不起雨打,纷纷掉落,更显得春天已经进入尾声,而这时望向远方,只看到了连天的芳草,却看不见心上人归来的身影。这首词就可以看到作者工於笔墨,在於营造一个“怀愁”的情境,也许这也不是词人刻意的造作,但是,整首词读下来,读者可以明显的体会到作者在词中所想要表达的心情,那种思念爱人所发出的伤情,并不是很难去了解,最後面的“望断归来路”一句,给人一种佳人“望穿秋水”的感觉,佳人有多期盼心上人的归来,多希望丈夫的身影能够出现在视线里,无奈现实逼人,只留下了词人无限的愁绪。

  • image.png

  • 二、伤春

  • 春天是李清照最喜欢的季节,因为春天象徵百花盛开、大地生机盎然,文人雅士,也常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满心欢喜,但是春天却也是稍纵即逝。李清照的词作中,有不少是伤春的,有《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好事近》(风定落花深)、《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及《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在《好事近》中:

  • 风定落花深,廉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39)

  •   一般描写落花,多半是写狂风骤雨之後,落花满地的情形,而李清照这首《好事近》却是写风停了,落花布满了院子,就好比大雪覆地一样,而落花也象徵了春天接近了尾声,诗人对於美好时光的流逝,心中有些许的不舍,这首词前段写景,到了後段转为抒情,写在酒阑歌罢之後,夜深人静的寂寞,“啼鴂”应是杜鹃,提及啼鴂声,是想要加深心中“幽怨”的气氛,所谓:“鸟鸣山更幽”,李清照所用的就是这个手法。诗人伤春,也伤人,李清照对於自己心中那股愁怨,把抽象的情,化为具体的景,这也是李清照写词的一大特点。

  • 三、离情

  • 李清照也有一部份的词,所描写的是和丈夫之间的离情,之前有谈到,赵明诚仕宦在外,时有调动,夫妻之间,也是聚聚散散,李清照对於丈夫的离开,自然也是有著不舍和愁绪。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廉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凌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20)

  •   整首词所写的,就是丈夫离别在即的那种苦涩,自己没有办法随丈夫前往,也不能将丈夫留下的愁闷,让在闺中的少妇,起床後,无心去整理自己的仪容和内务,下半段的词就是在抒写心中的感情,词中写到“算了吧…这一次离去,就算是《阳关》唱千万遍,也是留不住离人”,说明了虽然很想留住丈夫,但是却无可奈何,後一句用了典故,“武陵人”所指就是发现桃花源的武陵人,句中言下之意就是指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和桃花源一样美好的,而赵明诚的角色自然就是“武陵人”。形容自己在丈夫走後,住处变的暗淡失去光采,自己能做的就是凝望著楼前的流水,而也只有水中的倒影才能了解作者心中的苦。

  •   “离情”除了与丈夫的别离之外,还有与亲人们的分离。因赵明诚的关系,李清照有时也随丈夫迁移,徽宗宣和三年(西元1121年),赵明诚出守莱州,李清照同行,离开了屏居十年的青州,李清照对於乡里的亲友们心中也是难分难舍,写下了一首《蝶恋花》:

  •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27)

  •   这首离别词,题为“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是写给乡里的姊妹。前两句写送行人因为作者的离去,而泪流到衣湿妆也花了,而一遍又一遍的阳关曲更添离别的气氛,第三四句是旅人在路上所见的景象,下段所写的是因离愁,生活都失了方寸,最後的“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既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安慰送行人。

  •   在描写心情上,作者不仅说明自己有多苦,也让自己的苦和外在的景物结合,让苦不再是“内敛的苦”,而是与环境交融,变成“外显的愁”了。

  • image.png

  • 四、思乡

  • 李清照南渡之後,词出现了转变。南渡後先是赵明诚病死,再来在仓惶逃难时,毕生与丈夫所致力收藏的金石文物全部毁於流离当中,後又有改嫁一事,生命中的苦难彷佛全集中在宋室南渡之後,令李清照几乎无法承受,前半生美满的生活,让清照的词风较为活泼大方,而後期的词里所蕴含的就是满满的愁思,表达对家乡故土的怀思,大部份都是感怀、抒怀,《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皆属此类。《蝶恋花》为例:

  • 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60)

  • 一开头的“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明白的表示了这首词主要是在抒发作者心里思乡、爱国的情绪,长安是唐朝的国都,後来常被拿来借代成国都的代表,所以“空梦长安”,其实是有怀念故土的情怀,“为报今年春色好”,作者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了今年京城春天景色尚好,这一句就有“物是人非”的感觉,京城景色依旧,可惜已经被金人所占,再也回不去了,空有花光月影又有什么用呢?由此可以感受的到作者心中的国家情怀,而後半段也掺杂了感叹时光易逝,岁月难回的情感,国土的沦陷让作者心中辛酸的就好像那用酸梅酿成的酒一样,喝醉了,把花插在头上,却又怕被笑自己年岁已高,而春天也像自己一样的衰老了。

  • 李清照虽是女性词人,但是却不因为自己的女儿身,而不理会家国大事,她还是把自己对於国家遭受不幸的所兴所感,写在作品里,她曾在诗里写道:“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13),她感叹国难当头,却没有如王导、刘琨那样的能人志士,能为国家尽一己之力。由此可知,李清照之所以会被後世的文学家归类为南宋的爱国词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而她的写作题材也没有被先天的条件给局限住。

  • 第二节 精於日常生活的刻画

  • 李清照的写作题材,一直是紧扣著自己的生活的,从她的词中,可以读到她的少女时期的天真浪漫、少妇婚姻的甘苦,到後来国破家亡的悲痛,她词中所出现的,极大部份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诗人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化为作品呈现。

  • 对於李清照的日常生活,可以分为:(一)婚姻生活(二)独居闺怨(三)出游赏花。以下分点说明:

  • 一、 婚姻生活

  •   与赵明诚的感情生活,一直是李清照写作时的主要题材,两人恩爱的夫妻生活,或是分隔两地的相思,都不难见於李清照的词中,也由於两人聚少离多,在李清照所流传下来作品中,关於两人互动的词较为罕见,只有《减字木兰花》(14)一首: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71)

  •      这首词是叙述新婚时期的赵明诚夫妇,文中的女主角在市集买了一朵梅花,觉得这花美极了,但是怕情郎觉得花儿比自己漂亮,所以决定把花戴在头上,要叫情郎比并看,是花儿美,还是人美。文中作者表达了对花儿的喜爱,买到花儿,作者的心是欢喜的,用“泪染轻匀”来描写花上的露珠,花开也代表著春天的到来,但到了下段,心境忽然转变为担忧,担心情郎会觉得花儿比自己美,遂决定将花插在头上,让情郎一起比并著看。全诗让人感受到年轻女子青春活泼的心态和行径,读起来词意清新、率真,李清照在词中大胆的描写男女之情,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提到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王灼在评论时虽是有贬低之意,但是这也说明了,李清照的词在宋代时,就以大胆率真、姿态百出得名,如以这首《减字木兰花》来看,倒也符合当时人的说法。

  • image.png

  • 二、 独居闺怨

  •   “独守空闺”是一般闺情词常见的题材,李清照的词中也不例外,但较其他人不同的,除了在内心层面多所著墨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她将自己独居时的生活情趣、愁苦也写进了词中,让她的作品看起来比别人来的多样,多变化,如 《怨王孙》

  • 梦断,漏稍,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79)

  •   一首词包含了伤春、思人两部份,前半写出了夜半醒来,更鼓已歇,因为愁绪满溢而饮酒,但却因酒无法浇愁而恼酒,这时觉得连枕头都变冷了,天快亮了,显然是一夜难安眠,後半怨春走的太早,心上人却又负了归期,这“盼归之情”、“负归之恨”,在这“春去之际”,全都交杂在一起,没有办法平复,只能将情托於天上行云,将情问於苍天。前面以白描的方式,叙述长夜难眠、藉酒消愁的情形,将时间、心情都交代的明白清楚,但句法又不失平淡,後段对於远行之人,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却无可奈何的愁怅,也让读者感受作者只能埋怨苍天的心情。

  • 三、出游赏花

  •   李清照的词中,除了与人有关的作品之外,另一部份是写她出游时的感受,也有咏物的,尤以咏花为最主要的部份,更以梅花为甚,曾有人对李清照的词加以统计,其中有出现梅花的有13首之多,李清照喜爱梅花之情可见一斑,如《渔家傲》

  •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46)

  •   这首词是初春赏梅时所作,词中写极了梅花的美好,作者偏爱梅花的性格也表露无遗,全篇都在为了初开之梅赞叹。梅花的绽开,代表著春天的脚步近了,而初开的梅花,就好像美女的娇容一样娇媚动人,配合著当晚的青空明月,让梅花更显出冰清玉洁的风骨,一边赏花,一边饮酒,诗人闲适惬意的生活情调,让人不由得也想置身其中一览梅花的美好。

  •   李清照曾在《词论》中,给秦观极高的评价,说其词“专主情致”,但指出其“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李清照认为词不仅该“主情致”、“妍丽丰逸”,还须拥有“富贵态”,这首《渔家傲》充份体现了她对於词的主张,她以一贵妇人的立场角度去咏梅,以情趣出发,带著一股优裕、高雅的情调,将自己的情志注入梅花,不即不离、情景相依,以“雪”、“月”为背景,让梅花从里发散出高洁与孤傲的品格。(15)

  •   总的来说,李清照在闺情词内容的开拓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她让闺情词走出了闺阁,不再将地点局限在房内,人物也不再仅仅只有女主角一人,抒发的情怀也跳脱了“思君”这个小框框,将写作题材扩大到生活中,既抒写心中的苦,也描绘生活的乐,她除了在内容上有所开展之外,在艺术技巧方面,也值得探析,这部份将在下一章加以叙述。

  • image.png

  • 第五章 李清照闺情词的艺术表现

  •   李清照大部份的作品都有用外在的景,来反映或是映衬内心的情,其实不仅是李清照,有许多的词人也常用这种手法来表达词意,但是李清照更胜於人的是她能够用平易浅白的词,托出内心的感受,而不会过份的矫情,下面将李清照的艺术表现,分为“刻画气氛 用以烘托”、“由景入情 情景交融”、“映衬手法 强调愁苦”、“望物生情 寄情於物”,与“铸语生造 隽永含蓄”五点来详加说明。

  • 第一节 刻划气氛 用以烘托

  •   一首词之所以能够感动人,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词的内容契合读者的遭遇,另一种可能就是词内容整体的气氛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心情,如果一首作品要获得大众的共鸣,那後者就显得很重要,因为要让大部份的人都和自己有一样的遭遇,是不太可能的。

  •   李清照的词能够脍炙人口的主因,一是因为平易浅显的文词,另一原因,就是她善於气氛上的铺陈营造。而词人用心在气氛上有两个目的,除了交待创作时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将後半的心情烘托出来,让读者感觉时间地点与心情两者是相衬相符的。比方说看到春暖花开、鸟儿双宿双飞,就想到自己的情人不在身边,形单影支的孤寂。

  •   李清照在《南歌子》中,上半阙词“天上星河转,人间廉幕垂。”就是交待发生的时间是在午夜,夜幕低垂的时候,这时应是倦鸟归巢,家家户户休息的时候,这时词人的身边却无以为伴,所以才会“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夜深人静时,最容易引起愁思,就如同李清照在《好事近》中提到的,只有在“酒阑歌罢玉尊空”之後,才会觉得“魂梦不堪幽怨”。所以在一开始,先写出时间是半夜,主要就是让後半词人形单影支发出的愁绪,能够更“愁”。之前有提及她的《点绛唇》,开头也是先营造出一个寂寞的气氛,“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词旨主要在抒心中想念丈夫的心情,前面就先铺陈,佳人守空闺的寂寞,连自己最爱的春天,也留不住,天还下起了催花雨,丈夫、春天,没有一样是留得住的,於此,就能体会为什么词人心中会发愁了,也顺势的带出了後半心中“望穿秋水”等待归人的感觉了。

  • 第二节 由景入情 情景交融

  •   所谓的“由景入情”是指词人从描写景物著手,先交待了所见的事物之後,才切入所要抒发的主题。如边塞诗先勾勒大漠的一望无际,才写内心的飘渺,思乡主题也常写见了归雁南飞,或是明月,因而激起了乡愁。李清照的闺情词也不例外,一般也是由外而内的写,有屋外的景色,就一定有在屋内看景的人,和其他人不同的,李清照的词并不是把景与情一刀两断,而是让两者互相交融,景中有情,情里写景,如《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画,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34)

  •   这首词开头即写词人因天气不好而感到心闷,後又写房内的情景,“瑞脑消金兽”、“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下半就写重阳的午後,作者至东篱下饮酒,染的满身花香,却不禁触景伤情,心中愁怅了起来,晚风吹入屋内,里头的人可是比院子里的菊花还瘦。全首词有情有景,却没有明显的分野,时而写景,时而抒情,让人不仅能够从词中窥见词中所见的事物,也能感受词人当下的心情。再来看这首《忆秦娥》,词里头先将秋天的景色先描绘了一遍,“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莫天闻角。”,镜头由远而近,由大而小,最後接到词人自身,“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大自然中有许多可以观赏的,但是,在满怀愁绪的词人眼中,看到的只有秋天的萧瑟,阵阵的西风,将树叶打落,更添秋意,我们可以说,词人将心意投射到外在的景色,使得“夕阳”、“栖鸦”、“号角”,这些本来没有情绪的景物,都随著心情而变得惆怅。

  •   还有一首《满庭芳》,所写也是从屋外到屋内,以景起兴。“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清寒透窗纱。玉钩金錞,管是客来眇。”,以“绿阴庭院”来表示来访的人稀少,如同《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一样,在这里一是叙述室外的景色,二是写出晚年孤单,没人来访的凄凉感,这四句没有一个愁字,读来却可以体会当下写词的孤寂,後有“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此时的作者,心中一定是充满愁意的,因为她的酒杯里,装满的是天涯海角无限的愁,词的上半阙写尽了李清照晚年的心境,一样的芳草池塘,一样的酒杯,里头装的竟是满满的愁,下半段就是作者在回想当年,最後说,“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以旧时哪。”,颇有不胜唏嘘之感。

  • image.png

  • 第三节 映衬手法 强调愁苦

  •   文学中,常以小托大,用映衬的手法来加深、加强所要表达的感情,李清照在词中,也常以此手法来构筑文章,创建意象,《武陵春》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主要是写物事人非的感慨,词一开始就写外在景物的美好,目的是为了衬托出作者因心中愁绪满溢,而无心於外在事物。“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花落的多,连尘土都染得花香,爱花的作者竟然没有起身赏花,而还在房内,由此就可知道作者心中的愁使得他无心於其他事物,连日上三竿了,都不梳洗打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眼前的景物依旧,但是人事全非,未吐心中的委屈,泪就先流了。下半段也是同样的手法,“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也是用双溪景色的美好,反衬心中的愁,说自己的愁,不是小舟就能够载得动、带得走的。李清照喜用外在的美好,来衬托自己身世的悲苦,她与丈夫聚少离多,心中多半都是离愁,如《蝶恋花》

  •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作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29)

  •   前三句是写春意近了,但是接著又想到了春天赏花、饮酒,却没有人相伴,想著不由得又流下泪来,下半段的结构与上半段相同,一样是先写初试新装,表示春的气象,却又马上转而思念丈夫,末两句即写自己因愁而不能眠,只有以手拨弄著灯花。在这里,李清照用了动作来代表言语,让人感觉,似乎不用明说,也能体会到作者心中那股因思念而起的愁思。

  •   再《浪淘沙》中,李清照也运用了古今的对照,来显示自己的心中的愁。

  • 廉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85)

  •   词人写著重游旧地,身边的人却已经不在,今日回忆起往事,昔日的欢乐和今日的孤寂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後半则是用外景来衬托出她相思之苦,一样是以美好的景色来与形单影支的自己来做一对比,作者心中的愁,只能希望飞雁带去给在远方的离人了。

  •   许多事情的高下,都是用比较而来,或是有旁证相佐。映衬手法,不仅可以让“小愁”变“大愁”,也能够让原本不能够体会的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意,所以许多人都用此一方法来烘托主题情感,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在诗中,通过故乡儿童的态度,来衬托自己的衰老和离家之久,作者不需要多做解释,因为儿童都不认识自己,已证明了自己离开故乡许久,没有比这个更能让人体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