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或许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位旷世才女了,在那个人才济济的风华时代,在那段烟霞满纸的泼墨岁月,在那场全民爱词的陈词滥觞之中,易安能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李清照的作品总是散发着无限的忧伤与哀愁,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这是李清照的本质,也是她的优势所在,也许在女人的眼里,世界更加诗意盎然。

  • d009b3de9c82d1584f53c34ac0892fdebe3e4285.jpeg

  • 李清照曾写下诸多令人惊叹的句子,《如梦令》的婉约清新,《夏日绝句》的决绝坚硬,《声声慢》开篇时的叠字用法等,都在向读者展示着她那无比炫丽的想象力和特立独行的艺术气息。

  • 创意写作,就是将千奇百怪的思想具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字,李清照干过很多这样的事儿,但小解认为最为优雅的还要属这首《残花》,全诗共计54字,可李清照却在其中点缀进了17个“花”字。花本是令人心生欢喜的东西,可它一旦残了,倒令人生出无限伤感,因此读这首诗,叫人黯然销魂。

  • 72f082025aafa40f9a3929b3b2bd36497af019c4.jpeg

  • 在赏读《残花》之前,我们大可以想象一下李清照是如何解决掉重复拖沓这一问题的。我们知道,诗词最忌讳重复,尤其是多次使用相同的字眼或词汇,会明显给人拖沓、词穷的感觉,甚至是反感。

  • 假如说是一篇古文,尚可以重复利用,可对于一首以短小精悍著称的诗歌而言,重复与“自杀”无异。然而,此诗却没有此种弊病,反而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那么李清照是如何合理有效规避的呢?

  • a5c27d1ed21b0ef4ddd36c9dc51d64dc80cb3e1d.jpeg

  • 《残花》

  •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 从结构上看,“花”字极尽重复之能事,占比率高达32%,堪称古今之最;从内容上看,此诗看似大俗却蕴含大雅,通篇写花却实际喻人,李清照写尽了花的一生,其实是写尽了女人的一辈子。

  • 4d086e061d950a7bee7092ad1d0857dff3d3c976.jpeg

  • 这首诗写于诗人后期,面对国破家亡与丈夫的远去,她的人生随之黯淡,而这分黯淡也随着情感融入了字里行间。所以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强烈地感受到浓烈的忧愁,其程度不亚于《声声慢》。

  • 打头一句“无悔”,即表明了李清照对人生对爱情的矢志不渝,虽已分开,虽曾失望,虽吃尽了生活的苦,但她却从未曾后悔。这是她的坚持,也体现了古代文人普遍的品质。

  • e7cd7b899e510fb34f1872fb99b0fe93d0430ce5.jpeg

  • 中间六句采用顶针的手法,描述了花的一生,实际隐喻的则是女人的一生。古代女子的人生似乎是写在记账本上的,贤良淑德、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你需要按照世俗既定的规则和途径走下去,这是宿命,这是大多数的不幸。

  • 李清照也被要求这样去做,但她没有遵从,这不是叛逆,她只是淋了一场雨,一场足以冲破牢笼的暴雨。所以她才萌生了这样的思考:花开花落,花谢花悲,这一生究竟为了什么,轮回,意义,命运,在她脑海里不停盘旋,因此她才喊出这最后的一问:“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 14ce36d3d539b60032943d5ffe89002cc45cb7da.jpeg

  • 花开一生妖冶如火,是为谁而谢?花谢凋零落寞收场,是为了谁而悲?女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劳心劳累,是为了谁而变得憔悴;女人憔悴衰老,又会有谁会因此悲伤。或许写到这里,李清照不再单纯写自己,而上升到了女人普遍的不幸之中,因此才更有感染力。

  • 整首诗哀怨愁苦,散发着浓郁的愁滋味,悲愤而凝结,遥远而沉寂,直叫人黯然销魂,用李清照自己的话讲那就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诗中尽是花,可读完却让人犯了愁,一下子陷入易安所构建的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