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99eff1039331debcd033e7d22d372.jpeg

  •  今天我们要品读一首什么诗呢?说老实话,我个人非常感慨。我前一段在外出差将近一个月没有感冒,但是连续解读李易安的几首情诗之后,也不知是用心过胜还是用情过胜,一下子就感冒了,所以在我们今天就不讲情诗,就讲一首能体现李清照的昂扬之志,独立之精神的《夏日绝句》,诗云: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4eaddc407ba6ee07ba73297bf185a321.jpeg

  •  这首五言绝句,短章小品,真难以相信竟然出自渡江之后的李易安之口。一般注本评价这首诗的妙处,会集中在两点,一是赞佩她全无女儿态,全然是丈夫英伟之气,就是说一个女子写出来的诗作集中了人间正道、天地正气,比男子诗作体现的还要充沛;二一个称赞这首诗的妙处是,四句话连用三典。“生当作人杰”的“人杰”用了汉高祖夸赞开国功臣,像张良、萧何、韩信,这些人皆为人杰的典故。“死亦为鬼雄”的“鬼雄”与“人杰”相对,是“人杰”是人中的豪杰,“鬼雄”是鬼中的英雄,而“鬼雄”的典故则出自屈原的《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最后一句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则为大家所熟悉了。项羽是江苏宿迁人,少年英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后的亡秦者正是项梁、项羽叔侄。项羽毫无疑问是秦末反抗大秦暴政的农民起义中一面最鲜明的旗帜。事实上,平心而论,如果没有项羽的话,秦末的农民起义到最后估计会是要被大秦给扑灭的。虽然秦末农民起义,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但大多一盘散沙,就反抗暴政的毅力、决心和勇气,以致士气,项羽确实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担当者。仅雍丘之战、巨鹿之战,功破咸阳后分封诸侯,刘邦那时候在英雄项羽的眼中,不过是一路草头王而已。后来楚汉相争,项羽依然在彭城之战等战役中屡败刘邦,可惜项羽却是有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刘邦别无所长唯善用人,而人才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 c34c961e5a1de3f73532d346a765246d.jpeg

  •  等到刘邦卷土重来,垓下之围,项羽面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与虞姬生死离别之后,项羽选了八百亲兵,趁夜突破十面重围。天亮之后,汉军发觉项羽远去,于是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等项羽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这时项羽迷路了,他问一老农,路旁老农回答说,向左而去。项羽便率军向左而去,陷入沼泽耽误了时间,汉军追了上来,项羽又向东去,到达东城一座土山之上,身边只剩二十八骑。西楚霸王,这时候突然转身,对身边的二十八个兄弟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追击的人非死及沉浮,人生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现在被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是天要亡我,今天是要决死一站,我要为诸君痛快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夺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四队,这时候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就对身边的兄弟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分四面向山下冲,项羽自己大呼驰下斩杀是汉将,汉军中赤泉侯杨喜狂追项羽,项羽回身大喝一声,把杨喜的人和马吓得退后数里。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大家怎么样?手下骑兵二十六个兄弟跪倒回答说,和大王说的一样,非战之罪是天亡君啊!东城快战之后,项羽来到乌江之畔,乌江亭长停船在岸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方圆千里,百姓数十万,也足以称王了,现在只有臣有船,愿大王尽快渡江,汉军追来则无法走脱。项羽听到这儿,才知道西楚并没有失陷,才知道四面楚歌只是汉军之谋啊。这时的西楚霸王内心重新升腾起英雄之气,他要捍卫霸王的荣誉,他要选择战死沙场,而非过江。于是他对乌江亭长说,苍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想当年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下,今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老可怜我,尊我为王,难道我不愧疚吗?一念及此,项羽把胯下乌骓马赠与亭长,然后下令身边的兄弟,全部下马,以剑迎敌。最后仅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人,自己也负伤十余处。就在这最后的生死之际,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居然又露出了他温情的一面,他在人群中看到汉军中有他过去的部下吕马童,就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一见就对汉将王易说,这就是项王!项羽说听闻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我首级,那我就把这大好头颅,送与故人吧!于是项羽自刎而死,时年三十岁!项羽自刎,汉军为了争项羽首级,蜂拥而上,混乱不堪,自相残杀,竟死数十人。项羽用一个英雄的自刎,用一颗大好的头颅,最后尽情嘲讽了所谓的胜利者。所以在成王败寇的历史书写中,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用“不肯过江东”的英雄自刎,用千古不灭的豪情,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正所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52cf45b0350d8da036f26126155af231.jpeg

  •  易安居士能写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她虽属女流,但在个人人格的精神与气质上,却是与项羽这样的西楚霸王一脉相通的。事实上我个人也一直以为,能让李清照写出《夏日绝句》,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言,不是什么要刻意用典,而是内心这种横亘胸中的英雄之气,独立精神所使然的。当然说到这种英雄之气,独立精神,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氛围,所处的环境里,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了。我们熟悉李清照的很多情诗,但其实易安居士不只是一个善写闺中之情,善写相思之意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她也是一个心怀天下、心怀家国的伟大诗人。靖康之乱把李清照的人生,生生地劈作两段。

  • 17cb530f4cd3f8f89673969644ff64bf.jpeg

  •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北方战乱。1127年,也就是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南下的健康二年,金兵掳走徽钦二宗,宋高宗继位,仓皇南逃,南宋开始。李清照虽然随赵明诚到江宁知府任上任职,过上了暂时安逸的生活,但来到江宁的路上,她却感叹“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却愤然地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诗中句里处处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甚至对他自己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也就相当于南京市的市长兼军区副司令。建炎三年,也就是1129年,御营统治官王毅准备在南京发动兵变,这时早有手下提前告知了赵明诚,而赵明诚这个伟大的金石学家,一心只醉心于自己的金石收藏,却对此视若罔闻,无动于衷。手下只好对叛军自作准备,等到叛军发动之日,还没有攻城的时候,赵明诚听到消息,惊慌失措,与身边的两人趁着夜色,借助钩锁,坠城而出,独自逃亡。幸好有手下早做准备,叛军被平定之后,赵明诚因为临阵脱逃被罢去江宁知府。他只好羞愧地带着李清照准备去江西,买房定居。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伟大的易安居士,不尽浮想联翩,心潮激荡。很多学者认为,她就是在乌江岸边,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夏日绝句》。所以有学者考证,赵明诚是建炎三年的三月被罢官,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作于建炎三年的四月。虽然未为定论,但就诗中所写,想来大致不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既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同样也隐喻着对不负责任、临阵脱逃的赵明诚的不满。有人会说李清照是那么深爱着赵明诚,她怎么会对丈夫的行为大加批判呢?这就是易安居士的伟大之处,爱情、亲情,并不能影响她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她年轻时就关心国家大事,在元佑党人案中为救自己的父亲,曾愤然向自己的公公上书。在自己的公公袖手旁观之时,又愤然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讥讽与批判。

  • 609391ee7de1c765420d9d5e7d062aa6.jpeg

  •  后来,即使李清照流亡江南,经历过夫死物散,又再婚又离异,在世人的嘲讽与冷眼中孤独地了结残生。即使这样的环境下,六十七岁的李清照,也曾经以一种极大的热情关心国事,为自高奋勇,欲入虎狼之域出使金国,一探虚实的韩肖胄写下送别诗,在诗里她说“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当时的她,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一个妇道人家,如此关心国事,所以她要是男儿身,我想她会像岳飞一样放下笔杆,拿起枪杆,会像辛弃疾一样在写作爱国诗篇的同时,上马杀贼。就在金华避难期间,就是她写作著名的悲情的《武陵春》的同时,孀居的李清照,身心憔悴的李清照,她写过一篇《打马赋》。打马是宋人喜欢的赌博游戏,李清照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著名名臣良将的典故,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氏之无能。文末更是直抒一个弱女子烈士暮年的壮志,说“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湘江过淮水” 。抗金名将宗泽病危之时拥被大喊“过河!过河!”与李清照齐名的辛稼轩临终之时,风雨之夜,大喊“杀贼!杀贼!”李易安与辛稼轩与宗泽与岳飞与陆放翁,何其相似啊!这才是千古李易安、不朽之李易安、伟大之李易安,让人高山仰止,永远赞佩之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易安,朗朗清辉照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