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陵春·春晚》是表现李清照暮年飘零之痛,家国之悲的词。这首词是将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作统一的表现,故悲伤而不颓丧,沉病而不绝望,表现出徐缓顿挫、回荡不尽的艺术风格。

  • 《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 1e30e924b899a9011775dd0a214fd97e0308f5ae.jpeg

  • 李清照画像

  • 开头二句写景写情。“风住尘香花已尽”,春天的狂风已过,风过,花落,尘土中还可以闻到落花的香气,花朵已完全落尽了。写风、写尘、写花,直将暮春落花之凄凉景况写出,满目调零,更触动飘零人的心弦。接以“日晚倦梳头”顶住上句。白日已晚,但自己仍感心情沉重,毫无欢乐可言,连容貌也懒得整理。“日晚”点时间,说明词人整日心情烦闷,无情无绪。

  • 94cad1c8a786c917baf18fe1f2e7a3ca39c7575c.jpeg

  • 日晚

  • “梳头”本是清晨之事,“倦”,说无心整理头发,“倦”“日晚”还未梳头,这一突出的刻画,表明词人面对暮春景物,触景伤情,整天在百无聊赖心情悲苦中勉强度过。作者在表现这种心情时单单提出“梳头”这一事件,“梳头”是妇女生活的特征之一,而它对于像李清照这样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更具有特征性;因此,用它来表现心情,是突出的,富有特征意义的。

  • 9e3df8dcd100baa1935f2a767cca6a17cafc2eef.jpeg

  • 梳头

  • 三四句承上二句作进一层抒写。“物是人非”之感原由“风住尘香”之景引起,这里包括词人的个人身世之感,亲人亡逝之痛,也包括她的浓重的亡国之恨,国仇家恨全概括在这一短短的词句之中了。“事事休”,一切事物对自己全引不起兴趣了,满目皆非,山河色变,想来痛心已极;“欲语泪先流”,极为形象地也极为真率地描绘了词人这种极沉痛的心情。下片以“闻说”“欲语泪先流”一转,引入新境。

  • 5ab5c9ea15ce36d3e27fa5380629e982e850b19a.jpeg

  • “闻说”,是在她“日晚倦梳头”的心境中“闻说”,是上片沉重心情的推开一步的拖宕写法。明媚的春日风光,使词人激动,“也拟泛轻舟”是从“闻说”引入,作进一层的抒写,春天美景,激起她泛舟出游的兴趣。“也拟”“闻说”,作心动之想,但这只是一刹那间的遐想。结句以“只恐”作又一层的转折,以极真切极形象的比喻,使得词人在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不能明言、难以排遣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得到了深刻的表达,它形象地反映了词人愁苦的深度和广度。

  • 8b82b9014a90f60311963cc502c8601eb151ed6a.jpeg

  • 这里以“闻说”、“也拟”、“只恐”三组口语词作层层转折,渐转渐深,曲折委婉地反映出词人那极难形容的内心活动、内心痛苦。全词上片以徐缓的语句,典型细节的刻画抒写词人的内心痛苦,以“日晚”、“欲语”略作顿挫;下片以“闻说”、“也拟”、“只恐”构成层层深入的转折,从而深刻地表达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

  • 5243fbf2b21193134a1097445ee2dfd293238dd7.jpeg

  • 沈曾植云:“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刻挚且兼山谷,篇章惜少,不过窥豹一斑,闽房之秀,固文士之张也。才锋大露,被谤始亦因此。自明以来,随情者醉其芬察,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渔洋称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茵阁琐谈》)这里对李清照在词上的创造、艺术特点、风格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匙响作了比较正确的评价。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