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过了解的人就知道律诗他的格式仅仅四种,但是词的格式却不同,足足有一千多种,所以产生了千多种词牌名,作为不同格调的词的辨别,而词人只需要跟着词牌的格式,往里面填写词就可以了。像那种特别经典的词牌特别多,比如“菩萨蛮”“卜算子”“如梦令”“蝶恋花”等,还有一个特别经典的词牌——“点绛唇”,宋朝的那时候,有很多人都填过这种词牌,是宋人通用的一个词牌。

  • 0df431adcbef760933b6d3fc991565c97dd99e66.jpeg

  • 从小处细细研究,你们知道“点绛唇”是谁创的么?这是唐五代的一个词人冯延巳创造的,从《咏美人春游诗》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一句取出来的。就现在所知道的来说,一共存在一种正规文体,两种变体。至于其中的代表作品呢,就多了,比如苏轼的《点绛唇·红杏飘香》啊,比如纳兰性德的《点绛唇·一种峨眉》啊,比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等等。

  • 25bff68bd83a41beb13e68aa20174477.jpeg

  • 其实我个人觉得,的确是有很多有名的“点绛唇”词牌,但是最有名的,本人也是最喜欢的,流传最广的还是李清照的那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诗是李清照年轻时的作品,这首词整体气氛轻松,语句轻快优美,节奏十分活泼,细想时趣味十足,把那种闺房中的少女的那种情景描绘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

  • 点绛唇·蹴罢秋千

  • 宋代·李清照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1535333136587b73cbb699b.jpeg

  • 这首词的上半部分直接就是以“蹴罢秋千”来开始,没有任何描写少女荡秋千玩耍的情景,裙子飞扬的画面,但是又从其中静态描写中,让人不由自主的感觉到了那种少女荡秋千的唯美情景,意蕴悠然,十分独特的切入点。词的后面三句则是对少女的描写,“慵整芊芊手”可以活灵活现的表示出少女荡秋千时手费力的抓握,但是也体现出了少女的柔弱之感,作者在其中使用花来跟人相匹配,更加显得少女抚媚,足够体现出那个年纪的少女的怀春。


  • 14d086e061d950a7b58eae41b629da2dcf0d3c9e0.png.jpg

  • 下半部分写突然有客人来访,少女作出的一系列的反映。上半部分的少女已经是一幅累成狗了,动都不想动了,哪怕是给自己按摩按摩疼痛的手都懒得动的样子,一见到有客人来了,匆匆忙忙的跑了,没有看到半点的累,疲惫。“袜划”“金钗溜”可以看出少女走的很慌张,很急,“和羞走”这三个字很好的交代了原因和描写了少女此时的心情,来探访的人一定是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让少女心怦怦直跳。但这首词中最好的还是最后两句,少女明显是想来跟客人见一面的,但是一旦踏入房门就很难再看到了,然后回首一看。借“嗅青梅”来对自己的偷看进行伪装,描写出少女想看又不敢看的踌躇之情。

  • 4bd7eba5eae8443d8b5c034c33d8cdb6.jpeg

  • 一整首《点绛唇》动跟静相结合,上段虽然主要是对静态物体的一个刻画,但是却又可以引得读者对动和静的一个猜想;下半段虽然动感十足,但最后一句中的嗅青梅又可以少女安静时的娇羞样子,一个感情细腻、惊慌、含羞的少女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不怪忽的“曲尽情悰”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