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8bc3d7e12634585b28701239f845f70.jpeg

  • 尘烟如梦,人间悲喜,最是可用文字来表达,就诚如写尽世事无常的李清照写就的那些缠绵悱恻、百转千回的诗词一般。

  • 她,一生跌宕起伏。

  • 从一个深闺里最无忧无虑的少女到颠沛流离的孤身离人,她所经人生可谓沧海桑田。拨开历史的尘雾,我们若细细梳理她的一生,用下面这七阕词她最能诠释。

  • 1.《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彼时,她还是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此一首《如梦令》,也让她名动京城。

  • 浅析:

  • 这阕词,是被“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短短三十三字,却写得是曲折委婉,极富层次。

  • 在这阕词中,是有人物,有场景,亦有对白。如此小令,能承载这些绝然显示了词人的才华是非同一般的。《蓼园词选》中曾如是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如此评价,亦是非常得当的。

  • 也是,在这寥寥三十余字中,暗隐着的内容是复杂而曲折的、含蓄而浑厚的。看,词人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而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惜花伤春的细腻情感。词句间,流露出的清新、隽永,是为令人玩味不已。

  • ——昨夜,词人因恐见“雨疏风骤”摧花凋零,而借酒“浓睡”去。可次日醒来,谁知那“昨夜恐花被摧残”的心思还在。于是,一醒来,便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急着向“卷帘人”“试问”暴风雨摧残后的花情如何。得到的却是“海棠依旧”的回答。她有些嗔怨“卷帘人”的粗心了,因她自知摧残后的花情应是“绿肥红瘦”。于是,她连用两个“知否”及一个“应是”来纠正。

  • 如此,于层层转折中,步步深入,将她的惜花之情给表达得摇曳生姿。

  • 2.《诉衷情》

  •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 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 彼时,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他们于明艳的初春时间邂逅,就此春风玉露一相逢,胜却这世间一切。

  • 浅析:

  • 这是清照和明诚相隔两地时,为了抒发自己对明诚的绵绵情思而作。

  • 这阕词,沿用她一贯的简练深蕴风格,用就寥寥四十四个字,将女子那种情愫满满、相思万缕的含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给描绘得惟妙惟肖。

  • 这亦是首女子内心温婉孤独的歌。

  • 黄昏夕阳下,余晖染红了西天。夜愈来,人却懒将妆容卸,只因心事万千无人能诉。唯,还是只有酒可给予安慰,于是,把盏举杯,与窗外月儿共饮。一杯、两杯……杯杯柔情满怀、醉意朦胧。

  • 沉溺酒醉中,竟连插在鬓角的梅枝也忘记取下,就和衣卧睡在了榻上。

  • 沉睡中,她做了一个好梦:梦中她得以和久别的爱人相聚,那千种牵挂、万种思念随之释然。可是,正欲和他卿卿我我时,却被一股子恼人的香气惊扰了这旖旎的好梦。于是,从中醒来。酒意渐退,睡意亦缓,于朦胧中看到夜已深沉,并发觉惊扰好梦的那股子香气,原来是头上插着的梅花散发出来的。被睡姿摩擦蹂躏的花朵早已残败,却因此而散发出更浓郁的诱人的幽香来。

  • 不过,这香却因惊扰她那旖旎的好梦,而变得恼人起来。

  • 她渐怅然若失起来,不知该如何排遣这夜的寂寞了!

  • 而此际,帘外是,一帘明月探多情;帘内则是,无限凄清恼人意。

  • 思念之情油然生,往事更清晰如昨。闲愁,再也挥之不去。

  • 无言独处,等待天明。唯一瓣瓣撕下那梅之残蕊,又一点点将其捻碎,来一分一秒地打发这伤情的残夜……

  • 3.《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彼时,父亲突然卷入政治风波,被赶出朝堂,而丈夫又负笈远行,就此遍尝人生若苦酒,事世太过无常。

  • 浅析:

  • 这是清照早期的怀人之作。时年,她和明诚结婚不久,明诚便“负笈远游”,不堪深闺寂寞的她,因深深思念远行的明诚而作了这首词。当时,恰逢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将这阕词寄给了远方的明诚,以表自己对他的思念。

  • 整阕词,是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她的寂寞和相思情怀的。

  • 上阕,写秋凉情景。“薄雾”、“瑞脑”两句,借助对室内外秋天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她白日孤独寂寞的深浓愁怀。一“永”字,更将她内心深处愁苦无尽写出。看她,从清晨稀薄雾气时到傍晚云层浓厚时,这漫长阴沉沉的白昼还真是使人愁闷的狠。那兽形铜香炉里的龙脑香已渐渐烧完,可心中的愁思却为何还总缕缕不绝呢?

  • 如此,又逢着一个重阳佳节,这让她如何不倍思念远方的丈夫呢?过往,那玉枕、纱橱中总是和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要在这佳节中孤眠独寝,又怎不会觉得凉侵心底呢!

  • 下阕,“东篱”、“有暗香”两句,写重阳佳节于傍晚时分在东篱下赏菊独酌的情景,从而巧妙地衬托她那无语独酌的愁离别绪。重阳佳节里,依旧把酒赏菊,只是没了丈夫的陪伴,这本极富情趣的事情却变得让人倍觉寂寞凄然来,即便“借酒销愁”,却亦“愁更愁”。怎会有心情,欣赏那“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 “莫道……黄花瘦”,三句,写的最精妙。直抒胸臆,写出了她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试想,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着一株株羸弱的瘦菊,它们旁边更伫立着一个布满愁云憔悴的思妇,这情景交融下,创造出的是一种怎样凄苦绝伦的境界呢!

  • db184833402f4df9a84a3295dd94b0f6.jpeg

  • 4.《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休休,这回去也,

  •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彼时,清照正经历婚姻之痛,因为没有子嗣,赵明诚对她开始疏远,并将纳妾事宜提上议程。她一人,自此苦闷哀伤自食。

  • 浅析:

  • 此词,写于明诚即将出游之际。面对离别,清照自是不舍,然又无法挽留,于是便将那分别时的痛苦心情,用一笺情词表达。

  • 上阕,具体写离别前的情景。

  • 由夜及次晨,因为无心情而没有续添香料,由是那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了。又因情绪不佳,而使红色的锦被凌乱不堪;头亦懒得梳、妆亦懒得化了。只任凭那晓日高过帘钩。言外之意,暗喻自己心底的离愁别恨深浓!

  • 只是,这离愁别恨最不能诉于丈夫听。怕说出来会徒增了他的烦恼、影响他的行程,所以,好多次话到嘴边都咽下。这样的愁苦,因为都是自己独自承担,所以自己的身形已日渐消瘦。

  • 下阕,直写难离之苦。

  • 罢了,罢了,他既去意已决,再难挽留,再将那《<阳关>三叠》的伤离之曲唱上千千万万遍,亦是徒劳。

  • 只是,不的不“念”他离去后的悲苦情景。想他明诚离去后,或许会似刘晨、阮肇那般遇仙子望归。而自己,则似独居凤台那般空寂着,只怅然地望着楼前那流水思念着远人。那际,似乎只有这楼前的流水了解她在想什么,别人皆无从而知。如此,凝眸处,无法回避再添新愁!

  • 5.《菩萨蛮》

  •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 彼时,金兵屠戮中原,徽钦二宗都成了阶下囚,布衣臣子在一片惊慌失措中全都流落江南。清照和赵明诚亦落如此地步,若浮萍。

  • 浅析:

  • 这阕乡愁词,是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她以寻常语,抒发了自己曲折多致的心绪。

  • 此词,运用曲笔,用浅淡之语写深挚之情,意味尤为隽永。

  • 首句,一写外景、一写内景;亦有听觉、亦有视觉。短短一句便渲染出一个凄清冷廖的环境氛围。听归鸿、望残云中,亦寄托着她无边的乡愁。稍顷,窗外飘起了纷扬的雪花,室内渐升起一缕炉烟。雪花、炉烟,内外相衬给人以静美感。然而,一个“直”字,却将人带入到“大漠孤烟直”的境地。

  • 这样的境地下,她是惆怅万千了。于是,烛光下明晃晃的凤钗使得她整个人摇晃不已,轻的没了根基。

  • 就那样轻飘着,从薄暮到夜深,又到天明。她这个人,是彻夜未眠!

  • 忽闻得报春梅之花香,亦生了一股子踏青的游兴。可是,此念方生,便就缩回。因为,她想到早春的西风仍有余威,外出踏青看花,亦会被料峭春寒袭击。实则,除却天寒,她的心更觉寒冷。如今的她,孑然一身,又憔悴、又孤苦。怎会有雅情去赏花呢!

  • df95ddfc9a024548853ff570a6e40046.jpeg

  • 6.《行香子》

  •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 探金英、知近重阳。

  • 薄衣初试,绿蚁初尝。

  •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

  • 酒醒时、往事愁肠。

  •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 彼时,丈夫不幸感染疟疾身亡,自此,人世间漂泊的她就此只一人。

  • 浅析:

  • 此词,应写于明诚病逝后的某一年“近重阳”的时候。通过对典型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清照对明诚的缅怀之情及自己孤凄之心境!

  • 上阕,“天与秋光……近重阳”,点明这时节近重阳。天气是渐渐冷了下来,薄衣便穿上了身。

  • 记起古训,一番风雨一番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 由此,有了寂冷的感觉,于是开始品尝新酿的酒,想藉此消融寂冷。不觉醉去。只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她的愁苦由是地深浓蔓延开来。

  • 有着这样愁苦的她,在黄昏的院落里,更还有更人无所凭依着,那凄凄惶惶的心境谁人能体会!更何况,还有那永夜孤枕。但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真真是声声入耳。这凄凉,还真是无人能体味!

  • 7.《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彼时,她本意寻新的人生,谁知遇人不淑,她便将第二任丈夫告上公堂,公开离婚。其烈、其决绝,是为她之傲骨所致。只是这一首《声声慢》成了她晚年的悲戚注脚。

  • 浅析:

  • 清照这阕《声声慢》,可谓脍炙人口数千年。就其内容,是为一篇悲秋赋;手法上,则极有创造性,写得极为豪放纵恣、激动悲怆。

  • 伊始,便点出她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寻寻觅觅”几个字,可看出她从一起床时就百无聊赖了。似有所失,所以东张西望以期寻找到一个支点。由此,也可看出她空虚寂寞的心无所依傍。“冷冷清清”是“寻”之结果,然而不但无所获还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息袭击,由是的她感到是这样的凄惨忧戚。

  • “乍寒还暖”的天气里,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 用酒浇愁吧,然却是不抵事的。风送雁声,最增乡愁。

  • 此际,园中的菊花正绽放满处,可是自己却无心摘下它来赏。既这样,就由着它凋谢了。

  • 独坐在窗前,无聊中等天黑,怎奈天经久不黑下去,却在黄昏时还来了场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声里,净是些“离情正苦”,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也是,这样的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是,心情至“愁”字中戛然而止。这样的书写,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更是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