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宋代词坛,写愁之作向来颇多:或巧用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直抒胸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或融愁于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这些都饶有趣味,各具特色。而李清照每次写愁都能另铸新辞,一愁更比一愁甚,一如李清照这首《武陵春》,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流传后世的抒愁名篇。

  • 3b87e950352ac65ccb055463c2baf71793138a68.jpeg

  • 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据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记载,这首词应是作于绍兴四年,时李清照五十一岁,孀居金华。这首词借暮春时节之景,细腻地描摹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寂惆怅,全词一长三叹,意境优美,有言尽而意无尽之美,非一般的少女闺怨词所能比。  

  • 9c16fdfaaf51f3de0b15dfe0aea6b5193b297959.jpeg

  • 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极致忧郁的旋律,通过描写了两件生活中的小事,塑造了一个孤寂愁苦无所依靠的才女形象。

  • 梳头与泛轻舟,这便是词中所描绘的两件事了,一“倦”、一“拟”,“倦”是真的倦了,“拟”是设想,并未付诸行动,词人正是巧妙的通过这一实、一虚,来揭示自己的内心状态。

  • 风停下来了,落花化为尘土,花已落尽,时间不早了,我却懒洋洋不愿梳妆。物是人非无论什么都难以挽留。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却泪水先流。上片侧重客观世界的外部行为。以此前风雨来袭、落红成阵的情景,对比今夕风雨之后,落花尽为尘土,引发词人愁绪;风住花尽,物是人非。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这些非常不如意的环境正是引发“事事休”的原因。让词人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 3b87e950352ac65caad479d2ccbaf71792138a08.jpeg

  • 有人告我城南双溪春色如旧日,也曾设想赶将去逐轻舟。只是担心双溪舴艋,水上看沉浮,应当承载不了,我这许多忧愁。下片由表及里,从外到内,着重说心理活动。由“闻说”到“也拟”,词人刚刚还欲语泪先流,可是一听友人讲双溪春光明媚便内心也跟着涌起了一刹那的明媚开心。到“只恐”,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肯定、否定,在心中自说自话,谁也听不到,可能也说不出来,“欲语泪先流”。实际上,词中所说,应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么一回事。一方面由“倦”说到“拟”,另一方面由“休”说到“愁”,外部行为、内在心理,也就清楚呈现。 

  • 5243fbf2b21193136eeec621537049d190238d44.jpeg

  • 《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