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在诗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诗词讲求格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他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崇”。“《云韵集》卷十云:两宋妇人能词不少者,无出其右矣。”

  •  关键词:俚语含蓄美婉约词崇易安体

  • image.png

  •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词被推为“压倒须眉”、“词采第一”、“婉约词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对我们继承文学遗产,繁荣文学创作,有很大裨益。

  •  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写柔情密意,离愁别恨,相思苦衷。李清照作为大词家,她的大多数作品亦是如此的,千古流传的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正是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是作为抒情圣手的李清照,写来与前人迥然有别,自出新意。在艺术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  首先,李清照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萍洲可谈》说:“李清照多移艺,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所谓“出人意表”,就是指她善于捕捉形象,描写心理,能用轻巧新颖的手法写出别人难以写出的情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就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个性。粗心的卷帘侍女对花的命运不关心,对风雨打打击后的海棠的变化无所察觉,当女主人询问时,便随口回答:“海棠依旧。”但是女主人惜花如命,即使在睡梦中也在为海棠忧虑,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侍女,海棠花如何?对侍女的回答很不满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既十分自然妥贴地表现了女主人对花草细心爱护惋惜焦灼的心情,也是对粗心大意的侍女的轻微责备。

  •  人物的外在动作是他的思想感情与心理的反映,因此,李清照词的抒情手段更多的是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如《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这首词上片写暖风解冻,叶芽舒展。春天来临的信息,使敏感的女词人情思荡漾,因而发出“酒意诗情谁与共”的慨叹,表现了词人与丈夫离别独居的愁苦。下片连写三项动作:斜奇支山枕、、剪弄灯花、初试夹衫。穿上金缕线缝的春衣,更勾起为谁悦容的相思之苦;因愁绪满怀,诗人无心赏花观柳,所以闷闷躺下,但是辗转反侧,竟磨损了钗头凤;最后词人怕浓愁入睡做恶梦,因此索性起床剪灯把玩。旧传人们以灯花为喜事的预兆,所以通过剪灯花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闺妇情意缠绵和受离愁煎熬的痛苦,还有刻画了思妇盼望亲人归来喜事临门的心理,“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煎灯花弄”被前人誉为“入神之句”。词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把心灵深处的愁苦,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能慢慢咀嚼,领略词人为离愁别苦的心境。这种以动作表现心理的写法,虽不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动作与情感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整个作品的感情更加生动可感,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曹植《美女篇》中“盛年处房室,夜中起长叹”,写出了一个得不到佳偶的美女。两者相比,李清照词形象的鲜明性和刻画感情的细腻性远胜曹植的《美女篇》。

  • image.png

  •  用表情表现感情活动的,如《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描摹女词人与初婚未久的丈夫分别,独居思念之苦。前人已指出句子是脱胎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但是与前人相比,李词在艺术上确是向前发展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仅写得工整,语言极为自然,而且“才下”与“却上”相连,将相思无计消除的心理状态表现得逼真极了。

  •  李清照不仅善于具体地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来抒情,而且还善于创造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揭示蕴藏的内心世界,表达感情。如《醉花阴》:这首词,不仅一再渲染重阳之夜的思乡活动,而且抓住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消瘦一特点,创造了“人比黄花瘦”这一形象,一个“瘦”字含有多少相思和幽怨!作者在这里以物比人,寄幽细凄清之情于菊花的清高雅致的清瘦形象与词人的风度形象和谐一致,塑造了词人黯然神伤的憔悴形象。让读者联想到“瘦可怜,袅娜细腰的美人倩姿。”这一全新形象塑造,生动地表现了抒情女主人销魂荡魄的相思之苦。

  •  又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所塑造的凝眸楼头望归舟的思妇形象,“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处。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女主人的痴情委婉孤寂深沉都从这一生动的形象中表现出来。

  •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景物往往涂上感情的色彩。“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作者不正面说我与山水亲,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的强烈感情赋予山水,使景物人格化,物我得到了更好的融合。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佳句相似,都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自然景物的美丽和诗人热爱自然的感情,物我交融,主客观统一,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  李清照还善于化虚为实,将心灵深处抽象的无形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例如抒发愁情时,她把它写得有长度:“从今更添一段新愁”;有浓度:“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有形体:“柔肠一寸愁千缕”;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用准确的语言,将愁进行生动的描写,就使得人类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了。

  • image.png

  •  李清照还特别善于使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画面,传达感情,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真切自然。如《临江仙》,这首词写客居的寂寞。柳梢梅萼的春天的消息,亦徒增“人客建康城”的感慨,当年感月吟风,而今老去寂寞,甚至试灯和踏雪也无心情。下片直抒衷肠,却形象自然,读之潸然泪下。

  •  铺叙也是李清照经常运用的手法。慢词确实需要铺叙,但慢词的铺叙应该有丰富的形象,才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感情。李清照的慢词,便具有这种特点。如咏白菊的《多丽》篇就是大量用典和铺叙手法写成的典型。铺叙和抒情融为一体,是十分成功的佳作,词中这样描写白菊:“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这也不像,那也不像,白菊花像什么呢?噢,原来像屈原,像陶渊明。词人用博喻的手法来描写白菊花,而且在逐个否定中给以掘深。屈平、陶令之比新颖别致,词人不从外表比,而且从内在气质上把白菊与隐逸的高士划上等号,并寄托了词人的爱好和情操。其它诸如《声声慢》、《永遇乐》等这些代表李清照艺术风格的著名长调,也都采用铺叙的手法。以铺叙的手法刻画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以达到抒情的目的,重在叙写抒情人物,这就是李清照词的铺叙的特点。

  •  总之,作为一个抒情大家,李清照创造性地运用了多样化的抒情手段来抒发描绘感情,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