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image.png

  • 三、李清照诗词风格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 在李清照的创作中其诗作的整体风格与其词作差异较大。她在诗与词中表现出了不同的自我。如果说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比黄花瘦”、“欲语泪先流”的哀婉女子,那么在她的诗中则充斥着一个激昂豪迈、悼国怀乡的爱国主义英雄形象。一婉约,一豪放;一细致,一雄浑;一是诗人独抒性灵的心情日记,一为作者参政议政的豪迈文章。如此截然不同却又奇异地融合于一个弱女子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第一,宋人心目中诗词的不同地位。诗是“载道”、“言志”的工具,而词是“诗馀”,是“小道”,是游戏之作。“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有较多的政治功用,是一种严肃的文体。而词由于兴起于民间,且是教坊歌姬舞伎弹唱所制,所以流于“艳科”,且由于词的特殊形式更便于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李清照的心目中,她是严格区分诗词的功用的,她可以用诗来表达她的政治理想、社会抱负,但她在词中却沉浸在心灵的各种情绪之中,独自品味内心的点点滴滴与离愁别恨。
          第二,李清照个人的词学主张。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高的要求,以便“协律”、“可歌”。由于对词有了多方面的限制,也就缩小了词所能表达的题材范围,可以说,李清照是有意让词成为她抒发情感、伤春悲秋的载体的。
          李清照的诗词虽然风格不同,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影响。整体风格为婉约的词作中也不乏气象雄浑之作,而其诗作中也有婉秀灵动的作品,这可以看成是两种风格的渗透。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意境宏大,想象丰富,气势豪迈与易安的其他词不同,倒有些像苏辛派的词作。而其“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化用庄子的《逍遥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飘逸豪放,与“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有些共通之处:这一点在她的诗中也有所体现,好用想象与联想,充满浪漫主义的飘逸气质也是其诗的特色之一。在易安的其他词中也有不少风格豪迈的词句,如“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临江仙》)、“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等。而李清照的诗作也不尽是雄浑豪迈之语,如她的《春残》、《偶成》二诗:“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可谓整篇皆是情语,与词的风格别无二致。

         “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这是李清照对自己诗才的肯定,也是对其自身价值的肯定。她用自己的诗作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家国沦亡的悲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她的诗,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一个柔中带刚,自信潇洒,才华横溢的一代才女——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