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词人,世人只知易安擅长写相思之情,闺房之怨,却很少有人知道她还是咏花的好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她咏梅词中写法最新颖的一首《渔家傲》。

  • 渔家傲作者:李清照

  •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 u=3487340543,1110713008&fm=173&app=49&f=JPEG.jpeg

  • 这也是一首咏梅词。咏的是雪里的梅花。寒梅傲雪,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景象。写起来容易犯“下笔便俗”的毛病。这首咏梅词,读来不让人觉俗。在同类咏梅词中,它至少有两点,是为自己所独有的。

  • 第一,在一般咏梅词中,写到梅花雪景,往往在突出“寒 梅傲雪”的意境,强调的是一个“傲”字,因而词中的梅花形 象,虽然也很美,但美中总含會一种“孤寂”或“孤傲”的色彩,李清照这首咏梅词中的梅花形象却迥然不同,从“寒梅 点缀琼枝膩”,“香脸半开娇旖旎”和“玉人浴出新妆洗”等词语中,我们见到的,完全是一种娇媚、艳丽的形象,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娇媚、艳丽的柔美。不给人以丝亳“孤寂”“孤傲”之感。

  • u=2015808312,3279050835&fm=173&app=49&f=JPEG.jpeg

  • 第二,在一般写梅花雪景的梅词里,因立意在突出“傲 雪”的“傲”字,或突出梅花的“孤寂”,因而词中的雪和梅花,往往处在一种对抗位置,用雪的险峻、深寒来表现梅的忠贞髙洁。李清照此词也与之迥然不同。出现在此词中的梅花与雪的形象的相互关系,显得那样地融洽与和谐。比如,在“寒梅点缀琼枝腻”和“玉人浴出新妆洗”中,梅与雪的形象都融 为一体而不可分,达到了“合则双美”的境界,

  • u=2779131553,3266038254&fm=173&app=49&f=JPEG.jpeg

  • 因为有上述两点,所以,李清照这首咏梅词,在同类題材的咏梅词中显得别致、新颖,具有其它咏梅词所未有的色彩和格调。

  • 李清照的这首咏梅词之所以能出“新”,是因为词人在生活中发现了“明月玲珑”这一特定情境下的梅花雪景的美。一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不同的格调,不同的色彩,因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美质来。 如果一个作家能在生活中捕捉住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某一景物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美,也就是说,能够在生活中有独到的美的发现,其作品在写景上就不会落入俗套,就会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美质来,而与同类题材的作品迥异。

  • u=3768540367,3037704528&fm=173&app=49&f=JPEG.jpeg

  • 像这首词中,“寒梅点缀琼枝膩”的景象和“玉人出浴新 妆洗”的梅花形象,以及整个雪景所呈现的那种柔美的色彩, 也只有在“明月玲珑”这一特定环境下才会出现。这一点,词人是很明确的,所以她说:“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这大自然的创造者对我们真好呀,故意教明月出来照着这雪景,让我们欣赏到这般柔美、玲珑的景致。〉

  • u=3966232143,91109354&fm=173&app=49&f=JPEG.jpeg

  • 也正因为词中所出现的梅花雪景是在“明月玲珑”的特定情境下才有的,所以词人在词中劝杯时说:“此花不与群花比”。在这里,“此花”二字的蕴含,已不单是“梅花”的意思, 而是指“此时此境下的梅花”。如果我们在读这首词时,仅仅将“此花”理解为“梅花”,而没有理解为“此时此境下的梅花”, 那就表明,我们还没有读懂这首词,没有了解词人的艺术用心和她在词的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精神。

  • u=756758891,3705416032&fm=173&app=49&f=JPEG.jpeg

  • 因为,用贬低群花来赞美梅花,也是一种俗套。词人的这句词,强调“此时此境下的梅花”的美,是群花所没有的,所突出的只不过是这种美的独特性而已,而这“群花”中,也未尝不包括其它情境下的梅花。这就从词“意”上脱出俗套而翻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