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多少诗书,悉数脑子里还记忆犹新的诗词最多的还是李清照。她的词直白率性、随意自然,是我学生时代记得最快的。那个时候只知道她是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以为,她只爱伤春悲秋、风月缠绵,喜欢她情感表达的柔软细腻、敏感婉转。不曾想,如今再读她,看到了却是她的豪气与勇敢。

每个时期读书的感受是不同的,哪怕是读到同样的东西。能读出来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来艰涩的一定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

一直喜欢李清照,没有来由。看到有人写她的传,随园散人《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自然拍回来。读不惯词句华美的文章,要在字里行间找寻半天,才能知道他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相较之下,读李清照的词更加心情爽朗。但不得不承认,随园散人文笔优美,富有诗意。

合上书,大致了解了李清照的一生,对这个奇女子、才女子生出一份钦佩来。

宋神宗元丰七年春(1084),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文人,进士出身,颇受苏东坡赏识。他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诗词歌赋造诣很深,专门研究儒家经典,潜心研究历史,文笔优美。李清照出生不久生母去世,继母王氏知书达理,文学修养也很高。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李清照自然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了然于胸。看来,从古至今,家庭都是个人生长的土壤,拼爹拼妈不是什么新名词。书香门第,即使身为女子李清照也可以读书,加之她自小颖悟,过目不忘,见识与才华自然不让须眉。

image.png

十六岁,《如梦令》一问世,便轰动了京城。她的才气和学识让无数人投之青眼。大哲学家朱熹读了她的诗词,曾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这是个既可以饮茶亦能喝酒,既有细腻情思又充满豪情壮志,既秀美纤巧又磊磊落落的大女子。

这么美的生命,一开始就绽放出耀眼的光华。18岁,如愿以偿地与自己一见倾心的人成了婚。

赵明诚,山东密州诸城人。比她年长3岁,自幼被誉为神童,博览群书,喜爱诗文,酷爱寻访搜集金石字画。赵明诚出生官宦世家,父亲赵挺之是当时文坛和政界的名人,宋徽宗时官至宰相。门当户对,两情相悦。一个秀外慧中、气质高贵,一个谦和沉稳、才华出众。这样的结合算是圆满,不是谁都有这样的福缘。

“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初始,生活是春天里一扇虚掩的门,推开来繁花似锦。两个人填词写诗,整理金石,花前月下,赌书泼茶。虽说,两个人为买到心仪的字画把自己的衣服首饰典当了出去,但是相知相惜,这点儿柔风细雨无可惧,反而为生活平添了乐趣。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清正刚直、嫉恶如仇,本就与赵挺之政见不合。徽宗任蔡京为相,王安石恢复推行新法,旧党人物遭到疯狂报复。作为苏轼的学生,李格非也逃不过沉重打击,被刻到了元祐党人碑上,只得回归故里。相反,赵挺之青云直上。新旧两派水火不容,罪臣之女,在赵家境况可想而知。

时局中的个人多么渺小,朝廷下诏:元祐党人以及子孙不得留京城,不做官,也不与其联姻。为了保全自己,赵挺之不可能施以援手,而赵明诚虽有心也无力。无可奈何的李清照失望离京。

image.png

想苏轼被贬黄州能开辟新家园,写出《定风波》来,他的门生,自然有同样的秉性。父亲李格非罢了官也不消沉,一家人,几亩地、一卷书,悠然度日。回到老家,李清照读书填词写字作画,过回了内心安宁的日子。但安然的内心深处因为多了赵明诚有了别样的滋味。

赵挺之位居宰相,与蔡京明争暗斗。宦海沉浮,世事难料。两年后,朝廷终于解除禁令,李清照与赵明诚终于团聚。之后,赵挺之以退为进罢相,赵明诚出仕。很快,赵挺之复出。不管相国府门庭若市还是后来赵挺之气数已定,他们依然携手相看两不厌。哪怕被生活的浪尖托到高处再落到谷底,两个人依然可以看山看水,听风听雨。赵挺之病逝后,他们回到青州过起了田园生活。

临风对酒,斜插黄花,“赌书消得泼茶香”。青州十年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十年之后,赵明诚任命莱州太守,李清照多了闲愁。生活从不轻易许诺,难有完满。分分合合,聚聚散散。

二十年,没有孩子,再甜美的日子也无法保鲜。灼灼桃花,艳艳有期,繁花落尽,零落成泥。婚姻里怎能不沾染烟火气?寻常人家的烦扰,他们也不能避免。

但真正改变她们命运的是大环境。

靖康年间,金兵南下,首都开封沦陷,大宋朝廷顷刻崩塌。“破巢之下岂有完卵?”

乱世之中,性命尚且难保,他们要逃难,还得带着“博物馆”!3月,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把最有价值的物件挑出来,满满15车,运往江宁。先到海州,又由长江到江宁。此行凶险,金军所到之处,大多数州府或开门投降或弃城而逃,兵荒马乱中可谓历经波折。12月,青州兵变,叛军纵火,留存下来的十几间屋子的文物化为灰烬。

李清照是个刚柔并济的女子。叛军来时,赵明诚缒城宵遁。李清照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明自己的立场;赵明诚身患疟疾,千里传讯时,她车马劳顿,倾心照料;赵明诚去世,她大病一场,带着大量的文物奔波流亡,拼尽全力保全。

宋高宗青舟快马,亡命天涯,从健康到镇江,从镇江到绍兴,从绍兴到宁波,上舟山岛,乘船到台州,走海路到温州,又折回绍兴。李清照带着所剩无几的文物一路追随。前面是追不上的皇帝,后边是紧咬不放的金兵。烽火连天,李清照乱世逃生,其中艰难难以想象。

金军攻陷洪州,数以万计的金石图书毁于战火。青州洪州两次浩劫,所剩不多。叛乱、平叛,她与赵明诚穷尽所有收藏的文物所剩寥寥。

终于,来到杭州,与多年未见的弟弟李迒重逢。

image.png

西湖边上,抱病的李清照几近绝望,人不在,物已失。经历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流离失所的李清照已经不再年轻。

其间无助酸苦,凄凉感伤,词里可见一二。

她晚年错嫁张汝州,不过百余日,最后状告张汝州而脱离苦海。一生冷暖自知,余生杭州二十年,李清照整理遗作《金石录》,茕茕孑立,聊度余生。

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守三从四德而没有独立的地位。那个不能违“父母命、媒妁言”的年代,谈爱情也是家门不幸。独立如她、勇敢如她,赌博、好酒、评古论今,已是奇迹。

历史上多少优秀的女子,不畏权贵、不畏世俗、不畏人言。像李清照这样时过境迁,难掩光彩的出色女子古今有几人堪比?

71岁,一生历经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仍不失风骨与志气。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

image.png

再读李清照,既有梧桐更兼细雨的小女儿情思又有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家国之愁。

这个非常有才情,非常勇敢,非常独立的女性在一千年前写出的词就充满着现代气息。新鲜的用语和类似于现代诗的节奏韵律,读来活泼飞扬,神采斐然。

叶嘉莹先生书里写:“堕情者,赏其芬馨;飞扬者,赏其神骏。”

我独爱她身为女子的俏皮可爱与内心深处的男儿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