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115.jpeg

  • 11月24日,在山东省社科联7楼报告厅,诸葛忆兵做客齐鲁大讲坛,为坛友带来精彩讲座《“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及其词作》。

  • 诸葛忆兵认为,唐诗宋词中女作家地位有所不同。唐朝难寻能与李白杜甫等人媲美的女诗人,宋代却频频出现优秀女词人,李清照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第一才女。

  • 为什么年代相近的两大古朝,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诸葛忆兵指出,这与宋词浓厚的女性文学特征有关。正所谓“诗言志,词言情”,宋词多写男女情感,其中柔婉低约的审美特征和古代女子的群体特征相合——她们敏感心细;虽然没有唐诗中征战沙场的豪情壮志、仕途中的升迁贬谪,但她们有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体验。“古代女子不适合写诗,但适合写词”,是诸葛忆兵对其间差异的总结。

  • 自少年便有诗名

  • 作为“宋代四大才女”之二的李清照、朱淑贞,均可谓“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的年少成名,与她的天赋分不开。苏轼门下四大学士之一张耒作《浯溪中兴颂》,李清照当即写出《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在初涉世事的年纪便能纵横评议家国大事与历史兴衰,可见其才华过人之处。

  • 父亲是苏轼门下的进士,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宗族亲戚遍布官场,出生于文学世家的李清照,在耳濡目染中拥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除了深厚的家学渊源,才女的成长离不开自由的家庭环境。一首《如梦令》便可窥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朗读毕,诸葛忆兵打趣道:“试问现在有多少家长,允许十一二岁的女儿在外游玩到‘沉醉不知归路’的程度?” 李清照无忧无虑玩乐的背后,是稳定的社会时局,是宽松的家庭氛围。

  • 1000-116.jpeg

  • 琴瑟和弦

  • 诸葛忆兵提出“幸福的婚姻生活保证了李清照性格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了其优秀作品的创作。纵观古代,女子婚姻大多不幸福,在婚姻后受到冷落和束缚,遑论品诗作词,可谓是“婚姻即坟墓”。但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才子佳人,却是门当户对,羡煞旁人。

  • 李清照是章丘人,赵明诚亦是山东人,地域相同让他们的生活习惯高度一致,年龄相当的他们爱好也有相似之处。婚后二人感情和睦,以收集金石字画为乐。当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受新旧党争波及、一家被迫搬离京城时,赵明诚选择站在妻子这边,不惜与父亲赵挺之的政治立场相悖。这般举动,让独自留在京城的李清照不至于过分孤苦伶仃。当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斗争中落败时,赵明诚被罢官至山东青州,夫妇二人却自得其乐,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

  • 从十八岁结婚到不惑之年,其间二三十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感情稳固而和睦。即便其中偶有分离,也仍专一的思念着对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坎坷南渡

  • 幸福的婚姻让李清照区别于其他优秀女词人,而南渡后的艰辛经历更是空前绝后。“她遭遇了国破家亡、背井离乡、丈夫去世。”诸葛忆兵介绍道。

  • 金兵入侵以后,赵明诚以母亲病危为由,离开北方,逃至南方。只身一人留在青州的李清照,在发生西兵叛乱后,决定带着金石字画南渡寻找赵明诚。夫妻二人在建康重聚后不久,赵明诚被再次罢官,此时二人决心南下隐居。不料南下途中赵明诚官复原职,需北上面圣,又只得留李清照一人往南。

  • 这几次分别竟只是悲痛的开始,可谓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赵明诚的病逝是压垮李清照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李清照重病一场,病后还要为坊间有关赵明诚的不当传言四处奔波。几经辗转,金石字画流失不少。而李清照接下来的第二次婚姻,只维持了一百天,期间更是苦不堪言。晚年的她只能靠教女子读书养活自己,“仅存的一小部分古董,是她思念赵明诚和年少生活的情感寄托,”诸葛忆兵感叹道。

  • 本次大讲坛一如既往地受坛友欢迎,甚至有坛友不辞辛苦,早起坐车从邹平来到济南。一位邹平一中的初中历史老师表示,诸葛忆兵的生动讲述,让她对南宋社会背景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更能够帮助她补充专业知识、有利于历史课上的生动教学。“齐鲁大讲坛这样的公益讲座真是太好了!”她兴奋地说道,大讲坛对教师来说是从权威专家处汲取知识的正规途径,对学生而言也是拓展知识面的好方法,应该多让这样的好讲座进入到校园。

  • 诸葛忆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出版《宋代文史考论》《范仲淹研究》《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等专著多部。

  • 齐鲁大讲坛山东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山东博物馆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每期邀请一位嘉宾担任主讲。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