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淑真是中国宋代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

  • u=2559805115,1783745003&fm=173&s=F5B3A2754E435645E891A76C0300A064&w=640&h=705&img.jpeg

  • 这种孤独寂寞与哀伤的情绪,在朱淑真的词篇《减字木兰花·春怨》中有明显的体现:

  • 减字木兰花·春怨

  • 宋代:朱淑真

  •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 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独自吟咏还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春寒招惹我的愁绪。这份愁情有谁曾见到,让我眼泪滚滚,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一丝不留;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难以入眠。

  • u=669478443,172999897&fm=173&s=0AAA7A22DD95FBE95CD501DE0100E0A1&w=500&h=318&img.jpeg

  •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

  • u=96385748,1884137282&fm=173&s=AD0AA3574D175AD8181C316A0300A060&w=500&h=466&img.jpeg

  • 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 u=1178760210,1204961009&fm=173&s=C2AABE454C12FBD4D235CD040300E093&w=450&h=440&img.jpeg

  •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尽”字是体现时间的,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