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人的一生只是一朵花的时间。看她青涩萌芽,看她妍丽枝头,看她零落成泥,多少人用一生赶赴一场荼蘼花事,终了,却只余淡淡的苦涩。

        李清照爱花、怜花,更与花结缘一生。在她的笔下,那些甜蜜或愁苦的往事被浸入一枝、一叶、一花、一景中。一本薄薄的《漱玉词》里,溢满了各样芬芳。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是天真无邪少女的怀春情思;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里,是丈夫远行、独守空闺妻子的幽怨与思念;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里,是家亡国破、天涯沦落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李清照生在两宋更迭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时代里,国仇家恨加诸在一个脆弱女子的肩上,她笔下本该艳丽多姿的花儿便总是萧瑟凄苦,不是身在花残叶落的暮春,便是处于寒风冷雨的清秋。

728da9773912b31b02aae1539693187fdbb4e112-2.jpeg

01

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正值北宋王朝最为煊赫繁华的时期。期间杰出人物灿若星辰,此时的词人们,更是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

        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成长于这样一个文风阜盛、安乐太平的世道,又怎能不迸发出惊才绝艳的辞章,为盛世添就一抹风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得到父亲李格非悉心的教导,聪慧开朗且多才多艺。

        夕阳西下,彩霞漫天之际,一群带着醉意的小姑娘划着小船在碧绿的荷叶间穿梭喧闹。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艳丽,也许是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最好的写照。

        那时的她,有着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

7e3e6709c93d70cfb8166190e857ff05b8a12bcb.jpeg

        她少年即有才名,16岁前后随父母来到京都汴京。父亲的本意是为了李清照的婚事,而李清照却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写词创作中。

        “理琴”、“斗草”等闺情闺事,都被她独出机杼地摄入词作中,诸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海燕未来人斗草”。

        透过这些诗句,一个灵动、调皮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也在那一年,她写出了一首名震朝野的词作——《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阙词在当时受到的赞赏可以说无以复加,“文士莫不击节赞赏”。

        18岁那年,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后世都倾羡不已的美满姻缘。

2f738bd4b31c8701bfe430ac37f4b02a0608ffbe.jpeg

      而她在出嫁前夕所作的一首词《点绛唇》,便被后人自然地看作是情窦初开的李清照真实的映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阙词化用了晚唐五代诗人韩偓《偶见》诗中的“见客人来含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许多人认为词中的“客”即是赵明诚。

         李清照以“青梅”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天真纯洁、美丽多情而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妙龄少女的形象,“却把青梅嗅”更将少女有意无意掩饰自己娇羞和心事的绝妙情态展现了出来。

        这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单纯快乐的一段,18岁后成为人妇的她,感受着爱情的甜蜜,也将不得不承担婚姻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