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的世界里,特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唐诗宋词",多的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不论是李白还是苏轼,亦或者王维、欧阳修,哪一个不是名垂千古的名学大家?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子仿佛生来就是属于男人的附属品。他们不需要读书,不需要思考,同样更不需要表达。

庆幸的是,依然有几个柔弱的身影,倔强的端立在为男性书写的历史长河中。蔡文姬、薛涛、柳如是、李清照……这些才女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拥有着同一种性格特征——对传统礼教和道德约束的反抗。李清照,宋词绿叶丛中的一抹嫣红,她的一生沉浮,照耀出了繁华东京的日渐枯萎,也照耀出了大宋王朝的满地狼藉。

吾家有叛逆女初长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山东济南,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前一年,也是宋神宗病逝的前一年。

李清照她的家庭,说不上是名门望族,但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时期的进士,也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与廖正一、董荣、李禧并称"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生性刚直,就如苏东坡如出一辙。师徒二人注定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北宋政坛,步履艰难。

李清照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继母,是宋仁宗时期,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虽说是继母,但王氏性情温和、知书达理,对李清照视如己出,并无半点刻薄。

李清照从小就对书痴迷,对女红却提不起半点兴趣。幸运的是出生在这样的书香世家,父母不但不阻拦她,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李格非还因此为女儿选列了许多书目,李清照就是这样在书堆中慢慢长大了。

十几岁的李清照,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还时不时做起了弟弟的老师。就是这样的花样年华,已经显露出她活泼且叛逆的一面。

一日,她来到一个叫溪亭的地方划船,也许是因为太兴奋,便小酌几杯。不曾想,自己不胜酒力,迷迷糊糊的就"误入藕花深处",于是就有了那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对于一个小姑娘跑到郊外游玩,还喝得大醉,这种事就是拿到千年后的今天,也要被说是不成体统的,更别说是那个礼教甚严的宋朝了。

李清照的叛逆豪放不仅体现在喜欢喝酒,她还喜欢赌博。

在宋朝流行一种叫"打马"的游戏,经过考证,就是咱们现在麻将的前生。她不仅爱赌,还逢赌必赢,老少通杀。时常因为打麻将搞得废寝忘食。不过,用她的话说,不过就是深闺雅事。因为她非常精通此道,还写了一本《打马图经序》,将打马的规则与诀窍都记录了下来。

因为好酒又好赌,人们对她多有诟病,不过李清照却是个豪放又磊落的个性,并不在意别人怎么说。

瞬息万变的朝堂争斗

李清照在山东老家的成长,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的话,那就是"幸福洒脱"。不过,初为少女的她,并不知晓朝堂之上那瞬息万变的形式。她出生时,正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宋神宗推行变法时,朝廷新旧两派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苏轼作为保守派,经常批评王安石激进,所以改革派对他进行了疯狂的打压。宋神宗作为变法的主张人,自然也很讨厌他,对他几度贬官。李格非虽然在政见上并没有完全苟同苏轼,但作为他的学生,势必也常常受到排挤。

宋神宗病逝后,九岁的宋哲宗继位,因为年纪尚小,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高滔滔是非常反对变法的,他一上任就恢复了旧法,启用司马光为相。又让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担任赵煦的侍读大臣。这就意味着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革派突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尽管高滔滔一执政,朝堂就迎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却也让宋朝重新步入了正轨。在高滔滔执政期间,她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宋朝的经济十分繁荣。这正是因为她,让宋哲宗时期在北宋出现了最后一次繁荣。

好景不长,8年之后高滔滔病逝。宋哲宗亲政后启用宋神宗的得力干将章惇为相,又恢复了王安石的变法,朝堂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震荡。这些官场斗争,看似离李清照非常遥远,其实又那么近。

党争之祸波及李清照

李格非嫉恶如仇的个性在朝堂上举步维艰,没有亲人的日子异常寂寞。元符元年,王氏带着李清照和他的弟弟前往东京陪伴李格非。但让李清照没有想到的是,她即将遇见自己的灵魂伴侣,也将在那之后,真正的步入成年人的世界,体会但人生的残酷。

初入东京,李清照便见识到了被这里的繁华所折服。香车宝马、玉盘珍馐、声色歌舞,一切尽在其中。她毕竟只是个少女,所有的事物都是那样的新鲜,而这繁华背后的哀愁,她还看不见。

她写下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没想到竟然很快就成为了文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李清照的才气,在东京城不胫而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那之后,只要她写下诗词,很快就能在文人墨客间流传。17岁的李清照,在文坛声名鹊起,多少公子仰慕她的才情,前来说亲的人踏破了门槛。

不过,李清照心里却早已与当朝礼部侍郎赵挺之子赵明诚两情相悦。

赵明诚为人谦逊、风度翩翩,从小博览群书,喜爱诗文,但他却无心仕途,更喜欢收藏诗词古董。他与书痴李清照的结合,可谓是天造地设的灵魂伴侣。两人婚后恩恩爱爱,不知羡煞了多少才子佳人。

然而,仅仅一年多后,党争之祸,就波及了这对小夫妻。

赵挺之是新党王安石集团的人,苏轼对他非常反感。曾说他是:"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后来,赵挺之当上礼部侍郎后,借机弹劾苏轼。这之中你来我去,勾心斗角之间,宋哲宗却在年仅二十五岁的年华就去世了。

新帝宋徽宗原本就是个撑不起的书画皇帝,每日安逸享乐,昏昏沉沉。总之,大宋江山就这样在群臣的明争暗斗中,日渐衰弱。

宋徽宗曾也想过要改变这样的尴尬状况,但他能力不足,而最大的错误就是任用起了奸佞之臣蔡京为相。

蔡京在司马光得势时,积极参加破坏新法。在章惇为相时,又依附章惇,可谓真正是投机取巧的墙头草。因此,蔡京上任后,就疯狂报复在元佑年间得势的司马光、苏轼等人,并称他们为"元佑党人"。而李清照的父亲,作为苏轼的弟子,自然也在他报复的对象之内。

李格非被罢官之后,只能回老家,不过他早已厌烦了朝堂的勾心斗角,坦然的去享受闲云野鹤的日子了。但李清照却伤心不已,她想不通一生为官清廉刚正耿直的父亲,到底有什么过错?因此,她和丈夫多次请求赵挺之能帮一帮李格非,然而,党派之争早已形同水火,官场无情,赵挺之又怎么会因为李清照就放过李格非呢?

朝廷对"元佑党人"的打击越来越重,不仅不许他们在京,其他官员也不能与他们的子女联姻。李清照在因为是罪臣之女,在东京的日子是越来越尴尬。最终,因不想给赵明诚惹来麻烦,她决定回老家与父亲团聚。

她本以为李格非在老家的日子并不舒心,却不料父亲乐得清闲。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也享受起了这远离纷争的安逸生活,只是每入夜,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越发浓烈。

国将不国家何在

朝堂上的政治斗争还在继续,赵挺之迎来了人生巅峰,与蔡京分任左右相。两人无形中的斗争正在上演,五月,宋徽宗废除对元佑党人的禁令,李清照终于又回到了丈夫身边。

在与蔡京多年来你来我往的权力博弈中,赵挺之输了。最终,他郁结于心,很快病倒了。他一走,赵家后人便跟着遭殃。在蔡京的几次设计中,李清照也跟着赵家几次沉浮。

赵明诚本来就不愿涉足官场,索性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过着远离喧嚣,神仙眷侣般的平淡生活。

在青州的时光,大概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时光。她自号易安居士,每日与丈夫谈诗论古,收藏金石古玩,不似归隐甚似归隐。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

宋徽宗宣和二年,赵挺之沉冤得雪,不久后,赵明诚被任命莱州太守。原本不愿再入官场的赵明诚,却因为没钱再收藏金石陷入了进退两难。不过,最终他还是赴任了,留下了李清照一个人在青州。在经过三百多天的孤独煎熬后,他只身前往莱州,却发现丈夫已经纳了妾,只因为她未能生下一男半女。哪怕是曾经多么离经叛道,她终究还是无法挣脱世俗的束缚,只因为对丈夫的爱太深。想到丈夫每次因没有子嗣眼里划过的遗憾,她都不忍苛责,她妥协了。

当赵明诚被调任甾州后,两人并没有过上多久平淡的生活。金兵南下,烽烟四起,靖康之耻发生了。曾经指点江山豪言壮语的君与臣,却跪在了金人的面前陈臣谢罪。东京曾经拥有的繁华富贵,尽数成为了金人的战利品。

国之破碎,家之不复。从这一刻开始,李清照的人生急转直下。它在与赵明诚开始了颠沛流离,两人分分合合中,李清照尝尽了辛酸,历经了磨难。最终,却也留不住病入膏肓的丈夫。李清照这一生钟爱的男人,因为疟疾去世了。

赵明诚走了,北宋曾有过辉煌也葬送了,留下了苟延残喘的南宋王朝。李清照的晚年可想而知,她失去了曾经爱护她,与她精神契合的丈夫,只剩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结语

李清照这一生,反应的并不只是她自己的命运多舛。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北宋末年的党争与腐朽的写照。活泼开朗的少女时代,折射出的是北宋末期,短暂的政治和谐,经济繁荣。颠沛流离的婚后生活,折射的是朝堂之上,党派斗争的激烈与残酷。晚年的凄凉,正是国破家亡。

李清照性格豪迈,才气逼人。如果不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以她的才华,一定能有大作为。只是,不管她生为男子还是女子,都生在了错误腐朽的时代。正如苏轼,一生抱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而她,也只能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