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有巨大影响力的词人。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对宋词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作为一位女词人,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能获得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 李清照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当然与她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李格非,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晁补之、张耒等人关系融洽,李格非也是苏轼的学生。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1.jpeg

  • 李清照绘像

  • 李清照的家庭能为她提供必要的教育条件,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言传身教,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接受启蒙教育。随着年龄渐长,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少女时代便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她后来在词学上的造诣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 李清照的孩提时光是在家乡历城渡过的。在她五六岁时,因为父亲李格非到京城汴梁任职,他们便举家来到了繁华的京城汴梁。李清照快乐而美好的少女时代就是在京城度过的。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2.jpeg

  •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

  • 由于李格非与苏轼的师承关系,李格非和当时的许多文坛巨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交往也很为频繁。而李清照自然也是受益者,因为她的聪颖和对文学的喜爱,以及这方面表现出的天赋,加之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了父亲亲友们大力指点。其中晁补之、张耒这些当时赫赫有名的词人对李清照更是关爱有加。

  • 晁补之、张耒等人经常到李格非的家中,研讨诗词文学,而李清照则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倾听他们的高谈阔论。这样极富人文气息的环境对李清照的词艺是有极强的助推力的。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李清照的词艺更上一层楼。

  • 每当李清照有新的词作完成,她总是先拿给几位老师看,经过他们的精心指导,李清照的词艺突飞猛进。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3.jpeg

  • 李清照雕像溪亭畅游

  • 在学习的过程中,李清照也结识了很多同龄的女孩子,她们一起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学习、嬉戏。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繁华的汴梁城里,舒适的家庭环境为她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

  •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和她同龄的女孩子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有机会,她便约上闺蜜去逛街,这不但开阔了她的视野,也陶冶了她的性情。

  • 她们甚至会找个好时间来一场聚会,选择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比如划着小船,嬉戏畅游于荷花丛中,她们还会喝点酒为聚会助兴,一不小心就喝醉了。《如梦令》就是记录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片段的一首词作,这是最真实不过的生活了,也是李清照少女情结的体现:

  •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4.jpeg

  • “藕花深处”

  • 此词写她回忆少女时代的一次溪亭畅游。词作清新别致,通过酒醉、不知归路、藕花深处,争渡等画面的描写,将词人少女时代的生活情趣呈现在人们眼前,词中人欢聚欢笑的少女情结、活泼开朗的性格跃然纸上。同时这也是一首大自然的赞歌。

  • 小令文笔精湛绝伦,给人带来了极度舒适的享受。

  • 开篇两句是叙事,词人仿佛用呢喃细语的口吻向闺蜜讲述溪亭畅游的往事。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到了她所创设的词境 ,并让人会产生一种错觉:词人不是在填词,而是在讲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常记二字交代得很清楚,这就是追述的口吻,溪亭二字是写这次畅游的地点,日暮是指时间。在词人平平淡淡的讲述中,又显得是那么自然、和谐,就像是在拉家常。

  • 拉家常就是在交流感情,所以接近口语化的词句最能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点滴,这也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亮点。这种自然的、真切的感情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一句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词句。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5.jpeg

  • 沉醉二字表露词人心里的欢愉 ,不知归路是写词人和闺蜜们聚会,以酒助兴,一下子就给喝醉了 ,而且醉得连回去的路都无法辨认了。由此可见他们欢聚在一起的情致很高,更是表达出词人对溪亭畅游流连忘返,毕竟她们能欢聚在一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 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欢愉的溪亭畅游给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两句把畅游的意兴又向前了一层。可以设想,词人在向闺蜜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兴致是多么的浓烈。她们乘着酒兴,荡起船桨,小船儿穿行在满是盛开着荷花的水面上,小船上是一群游兴未尽的少女,他们欢快的笑声飘荡在荷花丛中。

  • 这正是少女时代欢快生活场景的写照,流畅自然的文字将这群女孩子们忘情游玩的心态写得是如此的逼真。

  • 词人以讲述的口吻描写畅游的事情,又与前面的不知归路四字相照应,清新的画面极富感染力,让人不由得赞叹李清照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 924_7_??.jpg

  • 李清照绘像

  • 争渡二字重复,既是词作行文的要求,又表达出词中人急于从藕花深处找寻归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而引起的水面动静,才会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 词作在“惊起一滩鸥鹭”的高潮处曲终阕尽,读来很是耐人寻味,大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呢?词人没有说,恐怕也没有必要说了,词人只是将这次畅游中最精彩的几个片段做了叙述。

  • 这几个精彩的片段足以汇成一幅欢快的溪亭畅游画面。

  • 这首小令只用了短短的33个字,就将几个动态的画面展现了出来。画面在流动变化的同时,更多的是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和她对自然美的感受。这恰恰就是李清照的少女情结、她的生活点滴,这都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7.jpeg

  • 《如梦令》词意图嗅青梅,爱情的味道

  • 青春是美好的年岁,在豆蔻年华的岁月里,李清照情窦初开,对爱情有了朦胧的意识。少女初次萌动的纯真爱情,是真实而生动的,是无限娇羞的。有一天她在庭院中荡完秋千后,写下了一首词《点绛唇》,如实地记录了荡完秋千之后的事情:

  • 点绛唇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8.jpeg

  • 青梅

  • 青春期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快乐,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她的生活环境是优渥舒适的。功课结束之后,再来一个有趣的课外活动,劳逸结合,放松一下身心,就再好不过了。那就去荡秋千吧,而这一切都可以在家中的大院子里完成。

  • 词作开篇句蹴罢秋千,就是从她荡完秋开始写起,这一个生活片段的剪取,正是李清照纯真烂漫、优哉游哉生活的写照。此刻李清照的课外活动——荡秋已经结束,但通过她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想象得出一位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裳轻轻飘动,欢快的笑声随着秋千的摆动而荡漾,她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9.jpeg

  •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恰切而传神的描绘出少女的娇态。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心有汗,还有些麻,却又懒得活动一下手腕。

  • “薄汗轻衣透”,由于要进行课外活动,词人身穿轻便的衣服,轻衣就相当于休闲装了。由于荡秋千时毕竟耗费了许多体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这一句非常传神地描写出了少女娇弱美丽的姿态。

  • “露浓花瘦”一句的出现,看似是闲来之笔,却又是词人的匠心独运。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春天的早晨,也点明了荡秋千的地点——是花园,同时也描绘了少女的娇弱美丽,形神兼备。

  • 整个上半阕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10.jpeg

  • 下半阙以“见客入来”写起,是在叙述一件事情。她荡完秋千,正在花园里歇息的时候,突然撞见来到家中的客人,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赶紧回避。少女乍见来客的羞赫情态跃然纸上,。

  • “袜刬金钗溜”这一句是词人回避来客时的动作描写。她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头发松散,连金钗都滑坠到地上了,这一句将少女特有的矜持和娇羞刻画地淋漓尽致。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接下来词人反应中可以看出来,来客是一位翩翩少年郎,或许正是词人心仪之人。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11.jpeg

  • “和羞走”三字,将词人的动作和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作了精确的描绘,面红耳赤,心跳加速,不知所措,急匆匆的回避。接下来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的好奇心:那种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感情。

  • 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情结,也是朦胧的情感初体验。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小鹿乱撞的心理,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 嗅青梅,正是词人嗅到了爱情的味道,青青的梅子,不正是青涩的爱恋吗?对,那就是李清照朦胧的爱情。

  • 整个下半阕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矜持、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那是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的少女形象。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12.jpeg

  • 春困,惜春

  • 少女的情感不光体现在娇羞的一面,还有细腻的情思,尤其是对美好事物喜爱。李清照对春天的喜爱,对春天的留恋也不例外。如这首《浣溪沙》就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想。

  • 浣溪沙

  •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 梦回山枕隐花钿。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 黄昏疏雨湿秋千。

  • 开篇两句写得是时间节令和词人闺房的场景。寒食节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春意正浓、光彩夺目的好时节,此时大地处处荡漾着明媚的春光。

  • 词人笔锋犹如电影镜头一样,扫过盎然春色的大地,然后聚焦在她的闺房里,闺房中一派温馨的场景: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再写春闺的美好。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13.jpeg

  • 在美好的春光里,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她也觉得诧异。其实这都是由春困引起的人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客观反映,春困是由于季节的更替,气候的转暖,人就会感到困倦、头昏欲睡。

  • “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写闺中少女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掉落在枕边床上。词中没有具体去写少女的容貌、言语、动作,只写了花钿。山枕隐花钿是写她睡醒时的生活细节。这是词中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

  • 这一句真真切切地反映了词中人在这个季节里的身体状态,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因为李清照既是词作的创作者,又是词中的少女,这两种身份贯穿词作始终,让词作更加真实、自然。这恰恰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 词中少女虽然睡醒,但还是慵懒的躺在床上,睡眼朦胧地回顾闺房,她看到熏香烟袅,她出神地望着室外的明媚春光,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

  • 读到此处方显词中意味,原来开篇头两句正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词人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手法。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14.jpeg

  • 柳絮

  • 下半阕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海燕就是燕子;斗草是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江梅是梅子的一种优良品种;柳绵就是柳絮。

  • 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闺蜜们在室外尽情地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美好的春日已经过半,所以词人才会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少女真爱春天的情结是显而易见的。

  • 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描写,更有词人细微的心理活动。

  • 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春日里不可缺少的户外活动。下雨了,荡秋千的游戏也就不能进行了。

  •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用雨中秋千写出绵绵的春愁,也是少女惜春情感的表现。

  • 20191220144816_539d4963e310cb0c76eb85adaaa0fa5b_15.jpeg

  •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全词都是对景物的描写,词人用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如果仔细体会这些对景物描写的词句,这些景物中又都包含着少女情结,是少女的感春情思。

  • 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季节更替的强烈感受和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撷取都融进词中,段落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词作在艺术层面的表现力给人带来极美的感官享受。

  • 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决定了她的主要生活还是以闺阁和庭院为主,偶尔的出游给她留下印象如此深刻也就不足为奇了,她和她所处时代的少女一样待字闺中。通过李清照少女时期的词作,我们能看到她的少女情结。

  • 她少女时期写下的词作也让我们能一窥那个时代少女生活和情感的点滴,从这一点上来说,就更加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