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0,宋哲宗去世,其弟端王继位,是为徽宗。在他即位之前,朝中就有两党相争,各不相让。徽宗即位之后,新旧两党之争愈演愈烈。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趸者,新党政要,苏轼曾几次上书陈数变法弊端,被王安石以小人之心陷害,致宋徽宗不满,苏轼被贬到杭州。

《宋史·赵挺之传》: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所以被苏轼骂到:挺之聚敛小人。赵挺之做任监察御史时曾数次弹劾苏轼,百般打压,罗织罪名。

偏偏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新旧两党之争不利朝纲,宋徽宗心头不快。赵挺之看在眼里,暗暗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李格非主动抛橄榄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联姻。

 次年,即1101年,李清照嫁给赵明诚。父辈之间的罅隙并未给他们的婚姻带来阴影。相反,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十分惬意。

1107年,赵挺之在新党内讧中遭到蔡京等人的迫害而死,赵明诚亦被夺官,李清照随丈夫回到青州,在这里度过十多年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他们赌书泼茶,寻找金石,建藏书楼,并命名为归来堂。又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一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取易安二字为号,从此李清照化茧为蝶易安居士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1109%2F25e5b18ej00rl2tgb0016c000hs00bp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webp.jpg

   清照网配图

对赵明诚而言,去青州是仕途失意之举。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男人,是不得已为之,他心里期待的是东山再起。

 但对于那个年代的一个女人而言,如李清照在《金石路后序》中说:甘心老是乡矣,她期待的是和赵明诚过着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的日子,仰取俯拾,衣食有余,寄情山野,南山种菊。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说: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赌书泼茶的故事,还被纳兰容若写进给妻子卢氏的悼亡词中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知道是寻常

屏居青州,原本是被遣返,最终却成全了一段佳话。这十多年,夫妻二人一遍纵情山水之乐,一遍致力于金石古籍研究、编著、校勘,赵明诚在这里完成了《金石录》一书,成为有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家。

11295月底,赵明诚接到圣旨,令他往湖州任职。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夫妇告别的这一天。赵明诚精神不错,可是一个多月之后,竟染病不起。李清照日夜兼程赶到丈夫身边时,赵明诚已经无力起身。八月十八日,赵明诚撒手人寰。

时年,赵明诚四十九岁,李清照四十六岁,二人伉俪情深度过了二十八个春秋。李清照为夫君写下了挽联: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其中白日正中坚城自堕是两个典故,庞翁杞妇是两个人物。

白日正中讲的是唐代著名禅师庞居士与其女儿灵照参禅入灭的故事。庞居士入灭之前,让女儿灵照出门观望太阳升至何处。灵照回来说太阳已至正中,略有侵蚀。为此,庞居士亲自出门观望。趁此机会,灵照先于父亲入灭。庞居士庞翁回屋看到女儿已经入灭,对女儿的悟性甚是赞叹。

坚城自堕讲的是齐国攻打莒国,齐国大夫杞梁战死,其夫人杞妇痛哭不已,导致莒城因之倒塌。

李清照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表达了斯人已逝,留下来的人只会独自承受岁月漫长。同时肯定了赵明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

自此后,李清照独自承受岁月之轻。她写下了第一首悼亡词,《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

1、佳思:好心情。

2、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3、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4、吹箫人去:《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5、一枝折得三句:化用陆凯《赠范晔》诗意。折梅相送,丈夫故去,所以说没人堪寄。

易安为此词作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已经奔五的李清照依然率性如写《词论》一般,既坦荡又孤狂。她在写梅,实则有言外之意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起笔就是哀愁悲伤,似乎看到一个年近半百的李清照,在寂寥的和时间对抗,时间带走了赵明诚,自己日日无心情。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沉香什么时候燃尽,自己浑然不觉。心境苍凉如水。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陷入思念不能自拔时,突然传来梅花三弄的笛曲,一声声,如泣如诉,直击心灵,和心里的忧思如此契合。曾经年少的回忆,恍如隔世。

上片写眼前近景和心里的伤情。一个字,如一声惊雷,道出了言外之意,在李清照的心底惊起多少巨浪。这巨浪除了包括她个人对亡夫的思念,还有对家国的担忧。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入北宋都城,掳走徽宗、钦宗父子二人及其他皇室人员。靖康之难,让易安寝食难安。康王赵构承继皇位,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家国岌岌可危。

即便这不是一个弱女子该思考的问题,但是李清照不是寻常女子,她是一位被社会政治排斥在外的女性,她的忧国之情只能诉诸笔端。她曾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能过江东来明志。诗中深切的爱国热情,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u=880233203,3932263696&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清照网配图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风声如咽,雨声如泣,心里的悲情化为眼里的泪水,伴着笛声,止不住流下来。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斯人远去,阴阳两隔,独自伤怀,愁肠百结,那个左右相伴的人,再也不会回到身边。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即便有心折梅一枝,即便有情提笔作词,这手中的梅花和心里的相思,已无人可寄。

下片中,易安以悲凉之词直抒胸臆,委婉曲折表达了故国忧思。她满腔的家国情怀,无人可懂,无人可寄。南渡之后,她也曾写下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以及南来尚怯吴江冷 北狩应悲易水寒等诗句,恨不曾是男儿身,对江山社稷遭受浓烟暗雨,充满忧思。

李清照在世七十余年,有词作诗文存世不超过一百篇。和苏轼、辛弃疾等人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她在中国古典诗词领域的地位无人可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