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借鉴和继承,古已有之。而且,优秀的文学家都能够很好地处理好借鉴与继承的关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化用意境,或引用名句,或借鉴写法,或继承思想,再加上自己的创作和改造,化平凡为精彩,使精彩变神奇。虽然一脉相承,却又有天壤之别。这就是很多原作不为人所知,而化用原作的作品却流传千古的原因。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很多诗词名家都是化用高手,今天我们来说李清照。

  • u=1177998240,2318232335&fm=173&app=49&f=JPEG.jpeg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可以称得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家最杰出的代表了,她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流传至今的诗词也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不愧“为词家一大宗矣”。李清照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除了她本身聪慧灵秀,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外,还在于她善于学习和借鉴前人。欧阳修有名句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蝶恋花》词,李清照读后,特别喜爱,于是在她的一首《临江仙》中,直接引用了这一句。当然,李清照最喜欢的,对她创作影响做大的,当属晚唐诗人韩偓。她的两首千古名作,其创作源泉都是来源于韩偓的诗句。我们只看其中一首(另一首《点绛唇》为存疑之作)。

  • u=264338506,3251210212&fm=173&app=49&f=JPEG.jpeg

  • 昨夜雨疏风骤

  •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

  •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在这首词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影子,而且,更能够清晰地看到韩偓的《懒起》一诗的意境。

  • 懒起

  • 韩偓

  • 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

  • 枕痕霞黯澹,泪粉玉阑珊。

  • 笼绣香烟歇,屏山烛焰残。

  • 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

  •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 u=1295738367,2448831307&fm=173&app=49&f=JPEG.jpeg

  • 浓睡不消残酒

  • 显然这首词化用了韩偓的《懒起》一诗,不论惜春的内容和情感,还是海棠和风雨的情景和意象,以及问答的形式,二者都极为相似。但是艺术上却有高下和优劣之别。韩诗平淡无奇,李词曲折有致;韩诗表层叙述,李词深入挖掘;韩诗一览无余,李词含蓄蕴藉;韩诗语言不见功夫,李词善于锤炼字词;韩诗似雅而实俗,李词化俗为雅。虽然意境相同,实际上却有天壤之别,李词以“红肥绿瘦”炼字新巧,“知否,知否”叠语妙得和情节曲折,为人称道。王士祯《花草蒙拾》评价李词:“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而韩偓《懒起》,赞赏者罕见,甚至鲜有人知,反倒是因为李清照的这首词,才使人知道了韩偓的这首诗。韩偓若地下有知,真该汗颜了。

  • u=1019120236,485756766&fm=173&app=49&f=JPEG.jpeg

  • 却道海棠依旧

  • 前人评价李清照词“无一首不工”,其一表现为炼字新巧,像她的“绿肥红瘦”一语足以傲视古今,文人雅士无不为其折服。同时,她在词中首创的一种结构,也成为了后人模仿的对象。李清照有两首著名的《行香子》:

  • 行香子

  •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 u=2141492978,306895362&fm=173&app=49&f=JPEG.jpeg

  • 天与秋光

  • 行香子

  •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 两首词中后结“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都是由三个结构相同的词组组成,前人把它叫做“重笔”。此类结句始于温庭筠 《更漏子》结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前人评此句说“此种句法极锻炼,也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作三日之想”,余韵无穷。温词结句是由两个结构相同、一个结构不同的词组组成。是“二重笔”。苏轼曾经发展了这种结构。

  • u=2262488763,2774416854&fm=173&app=49&f=JPEG.jpeg

  • 薄衣初试

  • 行香子过七里濑

  • 苏轼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用了“三重笔”,其中有一个重字“山”。李清照两首《行香子》结句用的是“三重笔”,其中有两个重字,进一步向前发展了。经过李清照发展的这种结构深受后人喜爱,被不少名家模仿使用。比如辛弃疾词中就有“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句。

  • u=1164761926,20314229&fm=173&app=49&f=JPEG.jpeg

  • 绿蚁新尝

  • 行香子 三山作

  • 辛弃疾

  •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 明人高启《行香子》中也有“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句。

  • u=628691920,3568175600&fm=173&app=49&f=JPEG.jpeg

  • 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 行香子 芙蓉

  • 明 高启

  • 如此红妆,不见春光,向菊前、莲后才芳。雁来时节,寒浥罗裳。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霜。

  • 兰舟不采,寂寞横塘,强相依、暮柳成行。湘江路远,吴苑池荒。恨月濛濛,人杳杳,水茫茫。

  • 很显然,不管辛词还是高词,这种“三重笔、二重字”结构都是对李词的模仿和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