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无依无靠的李清照,逆世俗之风嫁给他,谁知,婚后二人都发现自己被骗了。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非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张汝州是虚情假意的,甚至家暴。

  • 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汴京,掳掠徽宗、钦宗父子北去,迫使高宗南逃。而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但是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却随着战乱丧失殆尽。

  • 次年,丈夫赵明诚病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承受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被为骗取她钱财的张汝州趁虚而入,对她百般示好。

  • d53f8794a4c27d1eda55b2d315d5ad6eddc438b1.jpg

  • 当时无依无靠的李清照,逆世俗之风嫁给他,谁知,婚后二人都发现自己被骗了。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非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张汝州是虚情假意的,甚至家暴。

  • 之后,李清照为了解除婚姻关系,揭发张汝州行贿买官之事。要知道,当时的社会是妻子告发丈夫,即使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坐牢。李清照入狱后,家人收买狱卒,仅仅坐了九天的牢。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结束了。

  • 后来,金人再次南侵,南宋王朝软弱无能,自毁长城。李清照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却偏安一隅。晚年的她,为完成丈夫遗愿,以一己之力编撰《金石录》。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 其实,南渡初期的李清照,对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开始转向消极,目光也由私人生活渐渐转到家国社会。因此,李清照这一时期的创作,多数与家国沦陷相关,格调偏于悲苦凄切。其中,《临江仙》即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 ca1349540923dd5481022f7fdf09b3de9c8248b0.jpg

  • 意思是: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 起句直接取自欧阳修《蝶恋花》词首韵“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明写闺情,暗含国恨。其实,用叠字来表达凄凄惨惨的情感,在李清照的词中很常见。用“庭院深深深几许”表现出她在逃避残酷的现实,不愿再将自己的感情展现在自然风光面前,可见,这是她心灵受了伤后还得面对残酷的现实,当然显露出的是更多的无奈罢了。

  • 此句中的“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门虽设而常关”有异曲同工之妙,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门窗“常扃”紧闭,尽管是词人李清照自己选择的,但又何尝不是残酷的现实环境造成的?

  • 第三句中的“梅花”,触发了李清照感时伤怀的情绪。要知道,一年之中开放最早的花便是梅花,象征冬去春来之意。正因如此,“梅花”常常出现在诗词里,象征时序变迁,容颜易老之意。

  • d788d43f8794a4c27a506e3c00f41bd5ad6e39b1.jpg

  •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早年的李清照,自负诗才,充满理想,向往美好的生活有,如今背井离乡,有的只是黯然神伤。实际上,李清照很擅长移情于物,采用拟人化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心观察生活,将情融于所描述的景,这样一来主客观得到统一。

  • 面对南渡偏安的宋王朝,李清照既通悼北宋之亡,又暗伤身世,此时心情颓废的她,当然没心情欣赏花灯,没心情踏雪赏景了。国破家亡的悲苦,远远超过南渡之前,词人所有离愁别恨:中年时代的忧郁,老年的沉隐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