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赵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文诗,虽半简数字必录藏。”而他的父亲赵挺之,因为和苏轼、黄庭坚等人有过节,在朝中打击迫害元祐诸人不遗余力。因此,赵明诚受到赵佶赏识,青云直上,由吏部尚书拜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成了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因为赵明诚喜欢收藏,直接导致了与父亲赵挺之政见不同。

赵明诚本来就是个穷太学生,没有收入却偏偏喜好收藏。众所周知的是,收藏是个烧钱的营生,不是寻常百姓的嗜好。

李清照 一剪梅1.jpg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时候,赵明诚就向学校请假,先到当铺把衣服换半千钱,然后直奔大相国寺去淘宝捡漏。一旦有所收获,“市碑文果实归,夫妻相对展玩咀嚼”。赵明诚因为喜欢收藏苏轼、黄庭坚墨迹而“失好于父”,小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见丈夫经济陷入窘境,李清照并没有冷嘲热讽,而是夫唱妇随,主动替他分担。在家中,李清照“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心甘情愿将物质生活水平降到低保水平。甚至为了支持丈夫的收藏,曾经典当了首饰换钱。

一来二去,赵明诚夫妻喜收藏的名声在外,慢慢地有人主动登门求售。崇宁年间(1102~1106),有人持徐熙牡丹图真迹求售,开价二十万。赵明诚、李清照夫妻留下画,看了一晚上,实在是拿不出钱,只好还给来人,夫妻二人一连几天怏怏不乐。(徐熙、五代时南唐画家,与后蜀黄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著名流派)

李清照 一剪梅 2.jpg

徐熙牡丹图

这种清贫的生活,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亦有集中的反应。后人耳熟能详的《一剪梅》,就是作于此时: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词牌创自周邦彥,取其首句“一剪梅花万样娇”前三字为调名。这首脍炙人口的金曲,被安雯、龚玥、蔡琴、童丽等歌星演绎的声情并茂,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

李清照 一剪梅 3.jpg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词人思及丈夫去后,会余下自己寂寞一人。“云中谁寄锦书来”是思及丈夫远行,锦书难托。从“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白天,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月夜,词人日思夜想,见到南飞的雁,居然生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禁让人为词人的痴情与奇思而感叹不已。

李清照 一剪梅 4.jpg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已是太过凄清,而“月满西楼”之时,词人却没有丝毫赏月的心情。一个满字,也在暗示所有人,西楼上有的只是清冷的月华。想来,此前的月圆之夜,词人一定是与丈夫并肩赏月的。唐人李益的七绝《写情》可以作为此词上半阙的释读——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或者,李清照此词上片干脆便是化自此诗也未可知。

此前的思夫之词作有许多,例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梦江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李清照 一剪梅5.jpg

另有许多不乏情深意挚之作,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思夫的词作都是男性推己及人的手笔。而李清照所作,词中女子形象就是她本人,这种以吾手写吾心的作品真挚自然,当然是男性无法比拟与超越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所展现的落花流水,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遥遥相对,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一句与后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衔接自然,丝毫不见有突兀之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神来之笔,将词人的离愁别绪推向了高潮。因为她深知伉俪情深,这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只是自己,丈夫心底也不愿意远离家,远离自己的。

李清照 一剪梅6.jpg

怕离别、偏偏要离别,这就是人生的无奈。

现代有一句流行语是: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田野与诗!李清照夫妻的生活则不完全是诗情画意,为了生活,赵明诚必须四处奔波、绞尽脑汁地赚钱。北宋末年收藏大热,赵明诚虽然年轻,却是个目光如炬的收藏大家。他暂别李清照并不是为了游学,而是去参加类似今天的鉴宝类节目。赚钱贴补家用,这才是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

“此情无计可消除”,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长久的厮守,晓事明理的女词人不禁发出“才下心头、却上眉头”的深深叹息。“才下心头,却上眉头”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呼后应,相得益彰。顺理成章地成了为人所称道的名句,人们反而忘记了它是化自范仲淹的词句。

李清照 一剪梅7.jpg

李清照年纪轻轻就工诗善词,而且最擅言情。在她的早期作品中真挚的感情与词作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处,浑然一体,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极致,因此被誉为婉约词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