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莱州风波

  •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朝廷突然想起了赵明诚,任命他为莱州太守,至此赵明诚、李清照的青州生活结束,此间一共12年。赵明诚赴莱州上任,李清照起初并未同行,直到次年秋八月,她才由青州前往莱州。李清照的心中充满了不舍,又惶惶不安,她似乎预感到将来的路很不平坦。

  • 有学者以《金石录后序》中有“屏居乡里十年”句,认为赵明诚早在政和七年(1117)年就开始新的仕途。至宣和三年(1121)秋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时,他们夫妻分离已有四年时间。

  • 夫妻久别重逢,本该大喜过望,但李清照往莱州途中所作的《蝶恋花》和初到莱州所作的《感怀》诗中,格调愁苦,似乎李清照的情绪十分低落。

  • image.png

  •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曰:

  •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此词是寄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的。与姊妹分别当然是伤心事,但李清照此行是与丈夫相会,而词中仍感伤不已,似乎心乱如麻。

  • 《感怀·并序》曰:

  •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 人说小别胜新婚,但李清照到了莱州,并没有与赵明诚恢复往日那般琴瑟和谐的生活,她的至交却只有“子虚乌有”先生。是赵明诚忽略了她,还是她不想理赵明诚,不得而知。

  • 李清照还有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是独居青州时所作:

  •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此词上片描摹女主人公的举止神态,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境——想道出离愁,又不忍道出;下片进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的难言痛楚,通过刻画主人公独倚楼头,含情凝眸的神情,极有分量地抒写了伉俪情深和相思之苦。这首词缠绵悱恻,委婉含蓄,格调异常的凄苦。李清照的心情似乎是非常复杂的,对于赵明诚,除了思念,似乎还有一股“怨气”。

  • 据学者考证,这期间的李清照之所以像怨妇一般,是因为赵明诚蓄养了几位小妾。以现代的眼光看,似乎是赵明诚变心了,但在宋朝,名流仕宦蓄养家妓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连李清照特别尊崇的前辈苏轼也是如此。与李清照结婚之初,赵明诚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加上夫妻关系和睦,故而没有条件蓄妾。此番第二次踏入仕途,做了一方长官,手头逐渐宽裕,而且李清照又不在身边,加上官场应酬,也就从了俗。

  • image.png

  • 赵明诚蓄养侍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清照没有生育子女。宋人洪释《<金石录>跋》即明言“赵君无嗣” (《隶释》卷二十六)。翟耆年《籀史》卷上“赵明诚古器物铭碑十五卷”条说:“又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可见赵明诚不但与李清照没有生育子女,而且与其他侍妾也没有生育子女,那么根据情理推断,“不嗣”的责任当在赵明诚。

  • 但是在封建时代,“不嗣”的责任通常都由女性承担,赵明诚因此与李清照产生隔阂,加上两地分居,逐渐冷落李清照也是有可能的。李清照是个要强的女子,她渴望得到丈夫全部的爱,当她在青州得知丈夫在莱州的风月生活,到莱州又亲眼目睹丈夫蓄养侍妾后,内心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她不甘被冷落,另一方面她有深知丈夫在礼法上并没有错,而且丈夫还有正当的理由(无嗣),故而她的愁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 不过,令李清照感到欣慰的事,赵明诚始终是爱自己的,否则他也不会把她接到莱州。她是他的妻,其他的侍妾不过是附属而已。夫妻吵架,床头吵架床尾合,在莱州时,李清照对赵明诚虽有些怨言,但二人的感情还是非常融洽的,这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

  • 靖康元年(1126),赵明诚改任淄州太守。某日,赵明诚从淄川辖下邢氏村长者邢有嘉处借到一部白居易手写的《楞严经》,他欣喜不已,立马骑马归家,叫上李清照一同品鉴。夫妻俩饮酒品茶,相对观赏,两只蜡烛燃尽,还意犹未尽。

  • 赵明诚与李清照有共同的志趣,一致的精神追求,相近的艺术修养,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故而纵然经历了一些小风波,但二人始终相互推重,相濡以沫。

  • 六、江湖飘零

  •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人南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去,大宋朝廷顷刻间崩塌。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即为宋高宗。听闻此大难的赵明诚、李清照茫然四顾,看着满箱满柜的书籍字画和古器,他们惆怅不已,他们深知,这些东西,可能将来就不属于他们了。乱世之中,保命都难,更别说带着个“博物馆”逃难呢!

  • 这年三月,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与李清照便离开淄州,南下奔丧。此行他们不可能将所有物品都带上,只好把那些又重又大的印本、重复的字画,没有款识的古器丢掉。然后又丢弃了些国子监刻本的书籍、寻常字画和些重大的古器。就这样忍痛削减,最后还是装了十五车。他们先到海州,雇了几艘船渡过淮河,然后又经由长江,方到江宁。此行凶险异常,他们经过镇江时,正遇金将张遇到攻陷镇江,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逃,赵明诚、李清照于兵荒马乱之中历经波折,才艰难保住十五车藏品,于建炎二年(1128)春抵达江宁。在青州老家,还有十多间屋子的书册留着没法随身携带,他们本想第二年春天再去运过来,哪知这年十二月青州发生兵变,郡守曾孝序被杀,那十多间的书册,尽化为灰烬。

  • image.png

  • 赵明诚、李清照初居江宁时,赵明诚没有官职,夫妻闲居,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当初青州那般。宋人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有云:

  • “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 李清照雪日寻诗,邀赵明诚倡和,可此时的赵明诚似乎没什么兴致。李清照又岂是苟且偷安之人,对于时局,她心中无限愤慨,曾有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又有:“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她哀怜被俘北上的徽宗、钦宗,渴望这乱世中出一个刘琨那样的人物,扫除胡虏,恢复中原。只可惜整个南宋朝廷都在逃,金人所到之处,几乎不曾遭到什么抵抗,只可惜李清照是一名女子,不能披甲上阵破敌。这样的心境下,李清照惟有以诗来解心中忧苦。

  • 建炎二年(1128)九月,朝廷夺情,任命为母守丧的赵明诚为江宁知府。可次年三月,赵明诚就因失职被罢官。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向赵明诚汇报。此时赵明诚已接到调任湖州知府的命令,正在办交接手续,他不愿冒险平叛,也没有将此事报告上级。下属自行布阵,在夜晚之时,成功击败王亦。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 丈夫做了逃兵,李清照比赵明诚还要羞愧。她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从渡江之初她就是积极的主战派,对朝廷苟且偷安非常不满,屡屡写诗讽刺。赵明诚被朝廷革职,心中悔恨,李清照虽不满,但也不忍责怪,作《夏日绝句》抒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看到这首诗后的感受不难猜想,他们夫妻的感情由此产生了裂痕。但生活不是爱情剧,哪会理会他们的爱情风波,接踵而来的灾祸令他们再次踏上亡命之途。

  • 建炎三年(1129)五月,被罢官的赵明诚带着李清照来到池阳(今安徽贵池),但不久赵明诚又接到朝廷任命,让他还去湖州做知府。于是赵明诚将李清照安置在池阳,独自一人入建康谢恩。六月十三日,赵明诚挑着担子离舟上岸,他穿着葛衣,戴着头巾,看起来非常精神。他目光炯炯,望着舟中的李清照告别。这乱世中的分别让李清照非常不安,她既焦急又难过,冲赵明诚大喊:“如果城中情势危急,我该怎么办呢?”赵明诚远远地回答说:“你就跟着众人逃难吧。如果迫不得已,你先扔掉包裹行李,再不行,扔掉衣服被子,然后扔掉书画,再扔掉古器。不过那些祭器和礼器,你务必背着抱着,与你共存亡,千万别忘了!”说完,他驰马而去。因急着赶路,不顾炎热,赵明诚病倒了。七月底,赵明诚写信给李清照,告知他自己已经卧病在床。接到信后,李清照又惊又怕,他深知赵明诚性子急,一旦发烧,他必然会胡乱吃些凉药,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李清照赶忙乘舟东行,一天一夜赶了三百里。等她到了赵明诚身边,他果然已吃了许多柴胡、黄芩药。又是疟疾,又是痢疾,病已在膏肓了。李清照心知病已不治,内心酸楚,悲伤凄惶。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已经无法起身,他取笔做诗,写完就去世了,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安葬好赵明诚后,李清照自己也大病一场,茫然不知所措。天下之大,她不知道哪里才是她的容身之处?

  • image.png

  • 此时金人紧追不舍,形势更加危急,宋高宗为了避难已遣散后宫,逃离建康。李清照还有二万卷书,金石刻二千卷,以及大量的器皿、被褥,她一个弱女子,带着这么多东西,该何去何从呢?李清照想到赵明诚有一个妹婿正任兵部侍郎,在洪州护卫皇帝,于是她派两位老管家带着行李先行投奔他。谁知到了十二月,金兵攻陷洪州,那些行李就全部丢失了。至此,当年他们夫妻俩辛辛苦苦从淄州运过长江的十五车藏品,都化为云烟了。只剩下些轻小的书画,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诗文集写本、几十卷汉唐石刻副本、夏商周的鼎鼐十多件、南唐写本书几箱。因李清照生病时常将这些书籍古器放在卧室之内把玩,才得以幸存。

  • 李清照有个从弟李迒,时任勅局删定官,李清照便准备去投靠他。当李清照到达台州时,台州太守已经逃跑了。又到剡县,出睦州,然后又丢弃衣被急奔黄岩。她雇州入海,追随朝廷。李清照之所以要紧随圣驾,一是觉着随大流安全,二是想把家中所有铜器等物献给朝廷。当时的形势,她不得不献!

  • 兵荒马乱之中,一个女子带着众多古籍书画,其中艰难苦辛可想而至,然而乱世之中,人性中卑劣无耻的一面也展现了出来。赵明诚、李清照的收藏之名传扬朝野,世人皆知他们夫妻二人的藏品众多,其中不乏珍品,价值不菲。当赵明诚还在世时,小人不敢觊觎,可赵明诚一旦去世,小人们眼见李清照一介女流带着大批藏品流落江湖,于是就动了歪主意。

  • 先是在建康时,赵明诚刚死,宋高宗赵构就派亲信医官王继先拿着黄金三百两去跟李清照买古器。堂堂天子,派人拿着区区三百两黄金,去跟一个新寡的妇人买古董,此等行径与土匪何异!兵部尚书谢克家,也是赵明诚的姨兄,上疏劝谏高宗,此事才暂且作罢。但麻烦还没有结束,正如赵明诚、李清照所预料,一旦时乱,那些藏品终将不为他们所有了。

  • 不久又有谣传说李清照“颁金通敌”。原来赵明诚病重时,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带着把玉壶来看望他,赵明诚一眼看出这是个赝品,只是用似玉的石头雕成的而已。随后张飞卿就带着玉壶走了。本来这事就算过去了,但很快就有人声称赵明诚托张飞卿送玉壶给金人,还说已将此事秘告于皇帝。李清照又气又怕,但也无可奈何,为了自证清白,她只好决定将所有铜器献给朝廷。

  • 建炎四年(1130)二月,宋高宗驻扎在温州。李清照又从海上追随御船到温州。但不久高宗又至越州,李清照紧随其后,也往越州。十一月,朝廷遣散百官,李清照到衢州。这年宋四京全部沦陷,金人立刘豫为帝,建立伪齐政权。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 image.png

  • 绍兴元年(1131)春,宋高宗在越州,李清照听说后,由衢州再次前往越州。当李清照第一次到越州时,本想将家里铜器献给朝廷,但还来得及奉上,高宗就跑了。李清照就将这些铜器连同一些书籍寄往剡县。但官军在搜捕叛兵时将这些东西全部侵占了去,李清照明知侵占者是一位李将军,但她无权无势,根本无法索回。这样她病重保留下来的东西,又丢了十分之五六。李清照再次流落越州时,租住在当地一户姓钟的人家。此时李清照还有书画大约五六筐,都藏在床底下。不料一天夜里,贼人挖开墙壁,把床底的书画全部盗走了。李清照悲伤至极,立下重赏收回。过了两天,邻居钟复皓拿出十八轴书画求赏。李清照这才知道,贼人就在眼前。乱世之子,法令不行,家中又没有男人,谁能做主?一介女流,连山野村妇也欺负她。李清照千方百计地寻求剩下的书画,但一无所获,后来听说已被人以贱价买走了。如此,当初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穷尽积蓄收藏的文物,只剩下零星一二了,只有一两部残零不成部的书册,三数种寻常的书帖,但李清照仍倍加爱惜。此时这些书帖对于李清照来说,已不仅仅是书帖了!

  •  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到达杭州,四十九岁的李清照也从越州迁到杭州。此后南方局势稍稳,李清照的多病的身体终于得以恢复,心情也好了些。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

  •  张子韶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赵明诚妻李氏嘲之曰:“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  原来这年三月,南宋朝廷开科取士,张九成状元及第,其对策中有“澄江泄练,夜桂飘香”句,故李清照出语调笑。由此可见李清照的心情已属惬意了。此后李清照密切关心时局,积极主战,对朝中群臣多有讽赞,在当时经常引起非议。

  •  日子总算是安稳,李清照长舒一口气,但回首数年漂泊,期间无助、苦痛、凄凉又使他感伤不已。更令人悲伤的是,当年那个红着脸追求自己的少年不在了,当年陪她灯下品鉴字画的人消失了,那个看似柔弱的高大男子再也回不来了,更为惨痛的是,连当年他们共同的珍视的宝贝也仅存一二了。晚年的李清照别无所求,只是希望整理好丈夫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闲暇品茗填词,聊度余生。对于时局,她知道自己发再多的感慨也是无用的,只是有些话她不说出来就不痛快。李清照想着告别俗世,然而俗世却没想饶过她,所谓才高被妒、言高遭谤,由于李清照向来出言狂放,当时乃至后世的文人对她颇有指摘。更有甚者,涉及人生攻击,捕风捉影,毁谤她改嫁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