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未命名_副本.jpg

网络图/清照网

我结合下自己的观点与当时的已经为大家简单概括下。寒秋的蝉儿鸣叫的哀婉而又激烈,急促。我带着无限的心事与愁绪站在长亭上。现在已经是傍晚了,一阵暴风骤雨刚刚停歇。京都的城外设帐为我践行,可我却没有饮酒的心情。我打算跟友人再多说两句,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家却催促着让我离开。我牵着她的手,看着她闪动的泪光,多么不想离开她啊,哽咽,沉默,不知所言。此行一去南方,那无尽的路途,万里烟波。我想,雾气沉沉的楚地,天空应该是无边无尽的吧。

webcontent_1563421836898046326-2.png

从古至今,多情的人最害怕,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萧瑟冷落的秋天。这种复杂的愁绪,没有几个人能经受得住。酒醒之后,不知我会在哪。我想大概是杨柳岸边,吹着晨晓的风,看着陌生的月亮吧。这一趟离别,这一趟旅途,就算遇到好的风景,对的人,对我来说,不过虚设罢了。只是可惜,没有与我一同观赏的人。

webcontent_1563421925414093847-1.png

这首词,柳永借用了很多的环境的衬托,表现出离别的悲凉与深秋的阴沉。第一句的一个“凄”字,就奠定了全词的主调,注定与开心无缘。蝉儿的激烈鸣叫凄厉急促。骤雨初歇的“骤”字,暗指雨的焦急,进一步彰显离别时的基调,相聚时刻,所剩无多。雨停了,人该走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句词已经达到了全词的情绪顶点,把之前的多个铺垫全部拿出来,只为了渲染整个秋天,以及再秋天离别的他。我私以为,全词的眼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最让人难以承受的往往不是事情发生的当时,而是事后的胡思乱想。心绪杂乱如潮水般涌动,犹如阵阵余波,不断拍打自己的心,那份滋味,简直不要太难受。作者还没踏上归途,就已经想好了自己后来的心情,看样子,作者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了。怪不得悲凉之余,能感受到一股风轻云淡。

M-李清照1.jpg

下面来说说李清照,李清照的成长环境还算殷实。从小喜欢诗词歌赋,博览群书,这为她以后的成就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后来随着国破家亡,她的词风彻底脱胎换骨,与李后主被囚后的蜕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63421715226055929-4.jpg

简单介绍下这首词的涵义:荷花已经残破凋零,拿其中的香味也早已消失不见。冰凉的竹席,却彰显了深沉的秋天。我轻轻地脱下绸缎轻纱,孤独一人在床上辗转难眠。天上云儿有卷有舒,有没有人把我思念的人的家书带过来呢。仿佛看见大雁拍成一个人字。它们南归的时候,相信当时的月光会皎洁如雪。泪如月光,洒在小楼。飘零的花瓣是有权利寻求幸福的,即使是独自顺着水漂向远方;水也仿佛不知所然,自顾自的走着。我一个人的相思竟然牵动了这两处愁肠。可惜,无法消除的是那一场相思,刚刚从微皱的眉间释然,转眼有快速纠缠再心上。

一个“残”字,何尝说的不是自己。荷花已残,失去香味。作者同样残了,但她失去的是爱情与青春。独自一人,何尝不是另一种残破?轻解罗裳的轻字,她没想惊动谁,更没有能惊动的人。她只是慵懒而麻木的脱下外衣,因为,她只是一个人。女为悦己者容,如今那个人已不在了。云中谁寄锦书来,这句犹如天马行空,突然而至。云中怎么会出现他的信呢,他有可能寄信吗,此处暗示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有些许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感慨。她没想问谁,只是感慨因为答案已了然于心。花自飘零水自流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听起来像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李白的那句更多是发泄,一个断字,体现他的烦闷、但李清照不同,她的那句,有愁肠,更有祝福,是专属于女儿家的细腻,冷艳看尽天下物的复杂与决绝。

她的一句相思,却引发两处闲愁。说明愁苦已经牢牢占据的她的整片内心。所谓看山是山,看愁是愁,莫不如是。最后三句真实点睛之笔,思念无穷无尽,暂时的放下只怕有更多的相思满溢。与李后主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有相似之处。只是一个为爱情所苦,一个为亡国所痛。如果说李煜是词中的帝,那么李清照就是女帝。

1563421715320062038-5.jpg

开始初遇赵明诚的时候,两人已然一见钟情。后来男主外出多日不回,李清照还女扮男装,笑吟吟出现在他面前。两人婚后也是恩爱如初,时常玩一些诗词游戏。比如背书,看谁背的详细。不然就罚酒。丈夫也偶尔跟她置气,觉得他的才华比不上妻子,惹得她一阵轻笑。可是,一切都变了。一场亡国之祸,夫妻二人在逃亡途中,丈夫病倒去世。这个打击彻底改变了她,这个曾经活力满满的才女。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宛然不是当年那个清纯俏皮的小姑娘了。她的经历足够多,伤的足够深。似乎天下万物,皆可引起她的相思。这么多年的流亡生涯,早已让她习惯孤单。最可怕的是,她已学会享受孤单,身心渐渐麻木。

总之,李清照与柳永谁是领袖早已不重要了。两个宗师同样在秋天写下脍炙人口的伤秋作品。只是,一个“人比黄花瘦”,一个“自古伤别离”。为爱情,为友情,难倒了千古多少俊杰。

相关知识链接(编者注):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雨霖铃_副本.jpg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  ;清明,郊外踏青  ;端午,龙舟竞渡   ;汴京风情,纸迷金醉。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 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   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  ,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  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  ,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   ,授睦州团练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   ,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  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

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  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  ,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 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北宋词人柳永简介,摘自百度百科《柳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