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借典说事”的习惯,尤其是作诗填词必嵌典故让人联想和意会,久而久之形成约定俗成的规则。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里用了两个奇怪的典故,“武陵人远”和“烟锁秦楼”。她想让人联想和意会的是什么呢?

  •   武陵人的出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武陵人误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成了单纯的世外桃源中人。武陵人远,也就是说单纯而美好的生活已远去了。

  •   另一种说法是从武陵人入桃花源引申至刘义庆《幽明录》中桃林遇仙的故事:汉刘晨、阮肇进山找水源,碰到两个仙女,遂相爱成婚。半年后回家,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过去许多年了,妻子早已去世。武陵人远,意为夫君也将像传说中的刘晨、阮肇那样远去。

  •   秦楼又称凤楼、凤台,出处是刘向《列仙传》中萧史的故事:“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把女儿弄玉嫁给他),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

  •   秦楼本是美满之所,但古人用此典时常取其离别之意。当时,赵明诚在外为官,在李清照看来是“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守在家里的李清照欲说还休的这一段新愁是不是在暗示赵明诚另有新欢,担心他们两人原有的美好生活将从此远去?

image.png

  •       赵明诚在外纳小妾的事情还可以从《金石录后序》里的一段话中得到印证:“(建炎己酉,1129年)八月十八日,(赵明诚)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是一个成语,意为临终对妻妾的留恋和安排。语出《曹操集·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众妾)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   《金石录后序》是写给人看的,如单指没有对妻子今后的生活作特别的交待和安排,熟读史书、取典自如的李清照决不会随便乱用“分香卖履”这四个另有含义的字。

  •   在宋代,纳妾在官宦名流中是常见的事情,向来自信的李清照本应豁达视之,但她为什么一反有话直说的个性,变得吞吞吐吐了呢?李清照结婚多年没生孩子,这是她真正的难言之隐。赵明诚对此也很在乎,并多次在朋友面前流露出无子嗣的无奈和遗憾。同为宋代金石名家的翟耆年在《籀史》中说:“(赵明诚)酷好书画,遇名迹,捐千金不少靳,畜三代(指夏、商、周三代)鼎彝甚富……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

  •   宋代女子不能生孩子是可以被休掉的。李清照虽无此虞,但无法理直气壮。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赵明诚在外纳妾,李清照只有“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感怀》),与空虚寂寞交朋友了。李清照知道,一旦妾有所出,母凭子贵,她与赵明诚再志趣相投,美好的生活也将远去。因此,那段日子李清照词中的幽怨,都与此有关。然而,赵明诚纳妾后仍清静无为,且终其一生都是“赵君无嗣”(宋洪适《隶释》中语),可见无后也许并不是李清照的缘故。

  •   如果说李清照“欲说还休”的原因是个人的“闲愁暗恨”,那么尔后“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便是国破家亡带来的“物是人非事事休”了。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辽阔的中原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诗桌,闺阁才女李清照由此开始了她后半辈子的凄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