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立北风中的白菊-李清照

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image.png

这是李清照屛居青州之初写下的咏白菊的《多丽》,她感叹白菊的命运:白菊享受过明月清风的爱抚,也遭受了浓烟暗雨的摧残。而她这首怜惜白菊玉貌丰姿到逐渐憔悴的清丽词句,或许她自己也想不到,竟然会成为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如果把她的人生轨迹和这句词做一个连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划分:“明月清风”是她待字闺中的少女时期和她新婚燕尔的少妇时期;随着朝廷的政治动荡,家父官场失足,公公在朝堂上的一波三折,明诚过世,再嫁,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这正是她一生中最难熬的”浓烟暗雨"。

在标题中,之所以说她是“独立北风中的白菊”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这句词刚好就映正了她的一生,更多的在于,我喜欢白菊,因为她的一股傲气,一股“独立于世,宁在枝头抱香死,不与西风舞”的傲气。盛开时,如白菊般洁白无瑕、美丽动人;凋零时,如白菊般傲然独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百种花中,只有白菊,淡淡忧伤却依然平静如水。

不过,大多数的人知道李清照、喜欢李清照几乎都是因为她美丽动人的词。宋玉灼在《碧鸡漫志》卷二是这么描述她的:“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菜第一”。这个对于李清照的词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但是我觉得清人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写的最好:“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斑,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这些评论给了她极高的文学地位,让我不得不从她的词里,来解读她的一生。

明月清风-在那个笑面如花的日子里


李清照有这么高的文学造诣,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家庭背景(出身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字文叔,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这更是时代赋予她的恩惠。

北宋的文化相当成熟,在这个时代的上层大夫阶层为了得到政治权利、社会影响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文化传统,并能参与和分享时代思潮及其格调;这就使得他们对于妻子的要求极高,她不仅简答地献身于丈夫和丈夫的家庭,她还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文学天才和人际关系中高超等等技巧,使她可以保持家庭的繁荣昌盛,承担相夫教子的重任。这使得李格非在培养她的时候,会注意培养她的才气,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鸟”说的便是她了。

不过人总是要出名之后才会有人希望并去记载自己写的东西,所以很多早期请照写的东西已经无从考证,还需要借助她在后期写的词,来回忆她年轻时“容貌倾城 、浪漫天真”的美好。

有两首词,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忆昔辞,写的是自己少女时代热爱大自然,跟一群自己的闺蜜,到野外郊游作诗饮酒,她也曾写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我觉得这首词写的最好的地方在于“沉醉”,我们能想象到古时候的大家闺秀似乎都是“才淑贤德、安静娇羞”的,而这边的李清照,“沉醉”二字勾划出了她:娇憨可爱、调皮任性、天真活泼迥别于一般少女的逸兴与雅趣。那时候的清照无拘无束,不为感情所累,总之“说不尽、无穷好”。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知。”十五岁以后的李清照,情窦初开。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有学者猜测这是清照初见明诚时候的写照,也有学者猜测这不过是清照写其他歌女之作,我不是学者,不喜欢太多所谓史诗的东西去猜测这首诗写下的真是背景。我宁愿相信这是少女情窦初开,面对自己喜欢的男子,忍不住偷看的情景。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公共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后为崇宁间宰相。明诚爱好金石之学,婚后的李清照是明诚的知音和合作者,可谓志同道合、伉俪情深。沐浴爱河中的李清照写下了新婚燕尔、闺房昵意的情词《减字木兰花》。这里最后一句写的最好,“徒要教郎比并看”,云鬓斜簪的新嫁娘和花儿较劲,娇憨之态尽显眼底。欢快活泼略带撒娇的《减字木兰花》正是李清照幸福婚姻生活的写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当然,婚姻生活中,还会有偶尔的离别,明诚外出,独居家中的清照心中的情感无所归依。但是这种种的寂寞一点也不影响清照的幸福生活,反而给了清照一个对比。幸福的新婚生活在幽怨的空闺生活的对比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而“烛花红”正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期望,可见她的心中有一道光。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有学者觉得这个是在清照十五岁未嫁时怀春之作,其实不敢苟同,没享受过夫妻生活幸福的感觉,又何来如此深刻的寂寞之感。而且对于已婚女性来说,孩子是自己一部分精神的寄托,而清照无嗣更给她徒添了悲伤。

浓烟暗雨-饱尝心酸、孤苦离世的爱国女子

   image.png

“天意从来高难问”,幸福的生活就像烟花,短暂易逝。婚后一年,清照之父因受党争牵连,名列“元祐奸党”,被罢官离京,而自己的公公赵挺之却一路扶摇直上,孝顺的女儿上书赵挺之希望其救父,遭拒绝。虽然她的生活没有被党争带来直接的冲击,但父亲之事,给她的心灵带了极大的伤害,她一生的悲剧也便拉开了序幕。

在之后的日子里,清照大部分时间和明诚分居,在独居寂寞空虚冷的日子里,她写过许多的闺怨诗,其中这首最好: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不久赵挺之受蔡京排挤,短短1年之内,赵挺之一波三折,最后被罢官,罢官5日之后去世,蔡京命开封逮捕其在京亲属,网罗罪责,使得赵挺之的三个儿子收到牵连,不得不“屛居乡里”。清照夫妇从“贵家子弟”一下子跌为平民百姓。但两人“随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两人把精力转向金石研究,但也算是幸福。但此期间明诚多次外出寻访,常留下清照独守空房,就这么分分合合过了十年。十年后明诚任莱州守,清照未能同行,直至一年后方得相聚。

  

image.png

在这众多闺怨诗里,只有这首最好,其中这首里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好。这首词还流传着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明诚收到这首词以后,叹赏不已,自感不如,又想胜过清照,于是一切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得五十阙,将这首词混在里面让好友陆德夫评定,德夫玩之再三说:“只三句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这首诗表现了一位被社会政治排斥在外的女性忧国忧民的思考,这种可贵的思考超越了性别的局限,蕴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虽比不了陆游和辛弃疾,但是也是清照众多善感风月之诗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不久,明诚病逝,孤苦的清照经常写词悼念。《梅花三弄》催得梅花绽放,似乎是开始有了春天的气息,但是笛声仍在,吹箫人去,更显悲凉。折一枝梅花寄托思念,却发现“没个人堪寄”,深深刻画了未亡人的孤苦凄凉。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明诚去世不久,传言明诚在世时,曾以玉壶投献金人,贿赂通敌。清照虽然明知是妄言,但是心存忌惮,为洗刷“玉壶颁金”的谣言,她携带家中收藏的铜器追随高宗行踪以投进,历尽艰辛却失败告终,但是谣言得以平息,颁金风波平定,却使得形影相吊的孤独从此深深地驻扎在了清照的心中、词中。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后,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并无真心可言,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后来李清照发现张汝舟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再嫁风波无疑给李清照带来更沉重的打击,时又国家动荡,家破人亡,才有了这著名的《题八咏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年的李清照生活虽然得到了安定,但是无夫无子,老无所依。约在73岁那年悄然过世,甚至死于何时,如何死都无从得知。但她留下的众多千古绝唱为世人所传送,经久不衰。